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病人术中出血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肝叶切除手术出血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LCVP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0~5cmH2O(1cmH2O=0.098kPa),C组CVP维持在6~12cmH2O之间。观察两组病人术中总失血量、输血率和输血量,比较肝脏手术部位不同及第一肝门血流处理法不同的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前、术毕肾功能变化。结果LCVP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7±317)mL和(800±709)mL,P<0.05。LCVP组在不同部位肝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均少于C组。进行第一肝门阻断者,LCVP组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术中LCVP组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两组病人术前、术中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对手术中病人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拟行右肝癌手术患者6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5~6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ANH+LCVP组、LCVP组和ANH组。患者全麻后行ANH,ANH+LCVP组和LCVP组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将CVP控制在0~5cm H2O,肝实质离断止血彻底后将CVP恢复到7~8cm H2O;ANH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正常的CVP。记录三组患者肝实质离断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肝实质横切面积、出血量,记录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尿量以及三组患者术后第1、4、7天ALT、AST、TBIL、BUN和Cr值。结果 ANH+LCVP组和LCVP组肝门阻断时间、肝实质离断时间均明显短于ANH组(P<0.05),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ANH+LCVP组和LCVP组MAP较术前和ANH组明显下降,HR较术前和ANH组明显增快(P<0.05)。肝实质离断过程中ANH组出血量和单位横截面积出血量均明显多于ANH+LCVP组和LCVP组(P<0.05)。ANH组未输异体血液比例明显低于ANH+LCVP组和LCVP组(P<0.05)。三组患者术毕Hb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4、7天三组ALT、AST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肝癌手术中联合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手术中异体输血,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3种不同血液保护措施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225例采用不同血液保护措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ANH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LCVP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acute normovolemichemodilution combined with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ANH+LCVP)(ANH+LCVP组)]进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患者资料,按照血液保持措施统计患者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量情况,术后随访收集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14例患者由于失访被排除,最后共21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NH组失血量和输血量[(816±420),(174±256)ml]明显多于LCVP组[(655 ±441),(102±203) ml]和ANH+LCVP组[(597±362),(52±136) ml](P<O.05),ANH组输血率(37.0%)明显高于ANH+LCVP组(15.1%)(P<0.05).在所有患者中,1、3年无瘤生存率和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ANH组(50.7%、25.6%和23.05个月、33.75个月)明显低于ANH+LCVP组(67.1%、47.7%和30.65个月、41.18个月)(P<0.05),LCVP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分期(clinicopathological stages,TNM)Ⅰ、Ⅱ期患者中,1、3年无瘤生存率、1年生存率和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ANH组(64.8%、35.5%、85.2%%和28.30个月、38.56个月)明显低于ANH+LCVP组(82.1%、61.8%、96.4%和37.43个月、47.30个月)(P<0.05),LCVP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输血患者和TNM分期Ⅲ、Ⅳ期患者中,1、3、5年的无瘤生存率、生存率和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ANH比较,在HCC根治手术中应用ANH+LCVP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失血,减少异体输血,对早期肝癌患者预后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低中心静脉压及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8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45例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LCVP),39例纳入未控制的普通中心静脉压(NCVP)组。比较手术切除肝实质组织所需时间、术中失血量、是否输血、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等。结果:LCVP组术中出血量、肝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低于N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VP组术后第5天AST恢复情况优于NCVP组,其余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肝门血流阻断后应用LCVP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水平不劣于仅肝门血流阻断后未控制中心静脉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脏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探讨减少肝脏手术中失血的措施。方法 将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 (78例 )和未输血组 (52例 ) ,对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组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未输血组 (P<0 .0 5) ,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8.5 %和 1 6 .7% ,均高于未输血组的 1 1 .5 %和 3 .8% (P<0 .0 5) ;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9.7± 4 .2 )d和 (1 8.7± 1 3 .1 )d ,高于未输血组的 (5 .3± 2 .3)d和 (1 2 .7± 5 .2 )d (P<0 .0 0 1 )。结论 肝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有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肝脏手术中失血量和 /或减少输血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持有效灌注压前提下实施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脊柱侧弯行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控制性LCVP组(L组)和对照组(N组)。两组均选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常规监测切皮前、切皮后30min、1、2、4h和术毕时的HR、MAP、CVP和SpO2。L组术中限制输液并辅以微量泵静脉注入硝酸甘油,控制CVP0~5cmH2O;N组术中维持CVP6~12cmH2O。两组均根据出血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出血量达血容量25%、测定Hb低于70g/L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结果两组不同时点HR、MAP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N组(P<0.05)。结论控制性LCVP可明显减少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中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对患者实施LCVP(A组)、AHHD(B组)及LCVP联合AHHD(C组),并连续监测SBP、DBP、MAP、CVP。术中采集中心静脉血及桡动脉血测定Hb,并检查三组术中出血量。结果与麻醉诱导后比较,肝实质阻断前后及手术结束时三组Hb均明显降低(P<0.01)。B组肝实质横断时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明显高于A、C组(P<0.01)。结论 LCVP联合AHHD应用于肝叶切除术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对氧供需平衡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每搏量变异(SVV)为指导的液体治疗策略对精准肝切除术患者乳酸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精准肝切除术患者5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和目标导向组(SVV组)。LCVP组:通过限制输液、调整体位、利尿等措施维持CVP低于5cm H2O。SVV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后连接FloTrac/Vigileo换能器,监测患者心指数和SVV。在控制CVP低于5cm H2O的前提下,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130/0.4)使得SVV低于12%。记录手术期间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输血量,测定手术前、切皮后2、4h和手术结束时的乳酸浓度以及术前、术后1、2、5d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和尿素氮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术后30d死亡率。结果 SVV组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LCVP组(P0.05或P0.01);6%羟乙基淀粉溶液(130/0.4)的术中用量明显多于LCVP组(P0.05)。两组患者在切皮后4h、手术结束时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SVV组明显低于LCVP组(P0.01)。术后1、2、5dLCVP组和术后1,2dSVV组患者白蛋白浓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5dSVV组患者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LCVP组(P0.05)。结论采用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明显减少术中的低血压发生,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和乳酸浓度,改善术后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9.
低中心静脉压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对减少肝癌(HCC)切除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2月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一手术组医生施行肝切除术的HCC病人50例,按随机数字采用信封法分为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各为25例。LCVP组切肝时经体位、药物处理使CVP在2~4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90mmHg,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和切肝时的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病人的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肝组织的重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肝肾功能的恢复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LCVP组手术出血量、切肝时出血量分别为(903·9±180·8)mL、(672·4±429·9)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值分别为495·5、543·5,P<0·01),而切肝前和切肝后的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CVP组术后留院时间为(16·3±6·8)d,对照组为(21·5±8·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532·5,P<0·05)。结论LCVP技术在操作上简便易行,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4mmHg,能够减少切肝过程的出血量、缩短术后留院时间、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0.
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是否能降低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并评价这一技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LCVP组通过吸入异氟醚,静注芬太尼,切肝前控制输液量,必要时微泵静注硝酸甘油,将CVP控制在4 mmHg左右。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肝前输液量和收缩压、以及术后24h肾功能变化。结果LCVP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肝前输液量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病人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及输血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65岁,BMI 20~26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D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DL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LCVP(CVP 1~5cm H_2O);L组采取控制性LCVP(CVP 1~5cm H_2O);C组为对照组,维持CVP在6~12cm H_2O。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min(T_0)、再灌注后2h(T_1)、6h(T_2)、12h(T_3)和24h(T_4)经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F-κB、细胞黏附分子-1(ICAM-1)、ALT和AST浓度,同时记录MAP、HR和CVP。结果 T_0、T_1时L组和DL组CVP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与T_0时比较,T_1~T_4时四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_1~T_4时DL组、D组和L组ALT、AST、NF-κB和ICAM-1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T_4时D组和L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高于DL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患者,能减轻肝脏IR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切除手术中不同降低中心静脉压(CVP)的方法及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目前低CVP的定义、实现方法、相关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在肝脏手术中最合适CVP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结果低CVP在肝脏切除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围术期输血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目前实现低CVP的方法众多,包括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限制性液体输注、肝下下腔静脉钳夹、低通气量等,没有围术期最佳策略的定论。目前仍缺乏其对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的研究。术中维持CVP为2.1~3 mm Hg (1 mm Hg=0.133 kPa)可能较为适宜,一旦肝脏实质横断等主要操作结束,应立即恢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论肝脏切除手术中低CVP的应用可以减少围术期出血及输血,但其对患者的远期预后不得而知,在特定人群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13.
肝脏切除时的出血和大量输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可减少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减少并发症,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同时可节约医疗资源,缩短住院时间,且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应用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肝癌手术中对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拟行肝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NH+LCVP组全麻后先进行ANH,然后进行LCVP控制,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CVP控制在0~5cmH2O,肝实质切除止血彻底后将CVP恢复至7~8cmH2O;常规治疗组手术中CVP维持在7~8cmH2O。分别于入室后(T0)、采血后5min(T1)、肝癌切除后5min(T2)、恢复容量后5min(T3)抽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的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动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aO2、PjvO2)、Hb和Hct,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和乳酸差(VADL)。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Hb、Hct值明显降低(P<0.05),T1~T3时ANH+LCVP组SjvO2明显升高(P<0.05),CERO2、Da-jvO2明显降低(P<0.05),T2、T3时常规治疗组CERO2、Da-jvO2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时ANH+LCVP组Hb、Hct值明显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ANH+LCVP组T1、T2时Hb、Hct值明显降低、而T3时明显升高(P<0.05),T1~T3时SjvO2、T3时Da-jvO2明显升高(P<0.05);而T1时Da-jvO2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以安全应用于肝癌手术中,对脑氧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的变化,探讨控制性LCVP技术对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右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LCVP组和对照组。LCVP组患者通过严格输液控制、利尿、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等方法使肝叶切除术期间CVP调控在0~5cmH2O范围,对照组CVP维持在6~12cmH2O范围。分别于术前24h(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72h(T3)、术后120h(T4)抽取外周静脉血及留取尿液测定血、尿α1-MG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肝叶切除术后各时点血α1-MG均低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点尿α1-MG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时LCVP组尿α1-MG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与传统方法比较,LCVP可能对肝叶切除术患者术中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7年7月施行的腹腔镜肝切除术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应用CLCVP者53例(CLCVP组),未应用CLCVP者44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按照肝切除范围又分为腹腔镜简单肝叶切除术(左外叶切除、边缘部分不规则肝叶)与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与亚组间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论总体还是亚组间比较,CLCVP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尿量、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总体比较,CLCVP组与对照组切肝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LCVP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亚组比较,两组间腹腔镜简单肝叶切除术患者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CLCVP组中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中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患者(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III级以上并发症CLCVP组及对照组分别出现6例和5例(P0.05);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结论:对于腹腔镜复杂性肝脏切除术患者,术中行CLCVP能有效减少出血量、输血量,且并无增加肺栓塞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3年01月~2017年06月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3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组)18例和正常中心静脉组(normal central venous pressure,NCVP组)18例,LCVP组通过体位、限制补液及药物维持低中心静脉压(CVP)(0~5cm H_2O),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 Hg,NCVP组维持中心静脉压在(6~12 cm H_2O),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空气栓塞发生率和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LCV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及切肝时平均CVP值均低于N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空气栓塞发生率及术后肾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第一肝门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8.
抑肽酶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医学倡导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能不输血最好不输血。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液资源,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免疫抑制等),同时还有减少传播疾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的危险。国内外一些学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库血的输注,如术中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LCVP)管理联合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GDHT)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GDHT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中管理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18~75岁,ASAⅡ或Ⅲ级,心功能NYHAⅠ或Ⅱ级,Child-Pugh评分A或B级。随机分为两组:LCVP管理联合GDHT组(LG组,n=33)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GDHT组(NG组,n=37)。两组均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CI),术中以MAP、SVV和CI为目标行GDHT。LG组在行肝部分切除时,调控CVP≤5 mmHg; NG组在麻醉诱导时开始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4~0.20μg·kg~(-1)·min~(-1),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术中失血量、肝脏切除期间失血量、术中输液量;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NG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LG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LG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肝脏切除期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AKI、PP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CVP管理联合GDHT比较,去甲肾上腺素联合GDHT可以安全用于肝部分切除术,可减少术中输液量,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用于肝叶切除手术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肝叶切除手术的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LCVP组,肝叶切除时维持LCVP(CVP≤5cmH2O),肝叶切除后恢复正常的CVP;Ⅱ组为对照组,术中维持CVP在6~12cmH2O。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7d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的含量。结果Ⅰ组术中切肝时CVP、输血率、输血量及输液量显著小于Ⅱ组(P<0·01);两组术后ALT、AST、TBIL、DBIL均较术前升高,其中ALT、AST术后1、3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P、ALB术后1d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Ⅱ组降低显著多于Ⅰ组(P<0·05);两组BUN、Cr术前、术后及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叶切除手术中应用LVCP技术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