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节镜下缝线加强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缝线加强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方法 ,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13例单纯P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固定维持胫骨中立位,增加PCL的紧张度.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比较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 结果 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20°~140°,平均128°.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最后随访时IKDC评分:A 6例,B 7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的(67.4±3.3)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2.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1).屈膝90°位KT-1000检查,双侧胫骨结节后坠差异从术前的(8.1±1.7)mm减少到最后随访时的(2.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0,P<0.01).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5±3.1)分,最后随访时为(95.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6,P<0.01).12例患者恢复了原来的运动水平,1例较损伤前稍有降低. 结论 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固定治疗急性PCL中远部损伤,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疗陈旧性PCL部分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文骥  毛宾尧 《中国骨伤》2019,32(12):1085-1089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60~76岁,平均63.7岁;有明确外伤史32例,无明确外伤史54例。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75例,部分切除及前角修补2例,部分切除及体部修补2例,后角水平分层破裂部分切除及修补7例;28例合并关节轻度退变,同时行髁间窝钻孔减压。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成功完成关节镜下手术,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51.26±12.0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1.20±4.89)分(t=22.07,P0.001);IKDC评分由术前(48.05±10.6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6.97±6.26)分(t=23.04,P0.001);VAS由术前(3.37±0.8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57±0.62)分(t=36.27,P0.001)。2例非外伤性退变性内侧半月板损伤伴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术后1年症状无明显改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论: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或部分切除及修补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如果合并关节轻度退变性变,同时行髁间窝钻孔减压。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78-2281
[目的]探讨缝线桥锚钉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患者57例(57膝),其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18岁),均为III度损伤,术中采用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应力位X线片,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共5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外翻稳定性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7.62±2.31)分提高到术后的(91.70±1.94)分(P<0.001),IKDC评分由术前的(42.48±7.45)分提高到术后的(87.27±2.16)分(P<0.001)。[结论]采用缝线桥锚钉技术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固定牢靠,功能恢复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2例急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8~49岁,平均(25.25±8.77)岁。受伤原因:摔伤20例,砸伤4例,车祸伤8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伴膝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其中Ⅱ型患者11例,Ⅲ型18例,Ⅳ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缝线固定技术。通过观察比较患侧术前和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记录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评价该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2.78±2.27)个月。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23.63±7.47)分,末次随访时为(92.81±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IKDC评分为(33.90±4.86)分,末次随访时为(92.63±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改良缝线固定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早期康复、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8例PCL损伤患者在我院行关节镜下保留残端PCL单束重建术。记录并比较患者的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1.2个月。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8.4±4.5)分提高到术后的(91.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52.1±7.6)分提高到术后的(88.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PCL术后临床疗效良好,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运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3例膝关节ACL、PCL损伤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57岁,平均37.5岁;左膝8例,右膝5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ACL、PCL,股骨端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同时处理合并的半月板、侧副韧带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42.0±1.3)分.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14~27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1例体榆仍有阳性体征,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6例(46%),B级5例(38%),C级2例(16%).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平均为(93.0±2.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期完成ACL、PCL重建,能及时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24 ~ 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例,B级12例,C级3例,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损伤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技术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25例PCL损伤患者在我科行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PCL,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41.9±12.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6个月,平均6周。运动伤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它损伤7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合并关节内软骨损伤5例。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左右行患膝磁共振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4.76)个月。患者术后早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57.2±5.5)分,术后(89.3±4.2)分;IKDC评分术前(51.1±6.7)分,术后(88.3±6.2)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前(2.5±0.8)分,术后(5.8±1.3)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PCL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撕脱骨折合并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骨科高强度聚酯缝线,经内外侧半月板后角钻取骨隧道捆绑PCL撕脱骨折合并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裂治疗21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4~53岁,平均35.7岁。致伤原因:运动损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日常生活损伤1例。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CT及MRI检查,确诊为PCL撕脱骨折,其中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后抽屉试验均为(+),其中14例无终末点,7例有软性终末点;所有患者均有胫骨后沉征。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46.5±5.5)分及(43.3±4.5)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22 d,平均10 d。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5 min。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后抽屉试验为(+),但有硬性终末点,余19例均为(—);所有患者胫骨后沉征消失。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移位及翘起;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绞索及弹响症状,无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压痛,Mcmurray征(—)。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2.0±2.5)分和(92.7±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3,P=0.000;t=—43.242,P=0.000)。20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达0~130°;1例术后8周出现膝关节屈曲受限,活动度0~80°,给予麻醉下闭合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120°。结论采用聚酯缝线联合空心螺钉关节镜辅助下治疗PCL撕脱骨折合并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裂,操作简便,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97-190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2~50岁,平均41.4岁。损伤至手术时间10~16 d,平均13 d。所有病例均于早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副韧带修复。重建材料选择双侧自体腘绳肌腱,内侧副韧带修复采用有限切开缝合或带线锚钉修复。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IKDC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伸膝无明显受限,膝关节屈曲(115±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16±5.7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15±15)°,IKDC评分为(89.25±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纯PCL完全断裂接受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48±12)分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19例单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男15例,女4例;年龄为18 ~53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15例,外侧副韧带(LCL)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 18 d,平均14.1d.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胭腘肌腱修复重建ACL、PCL,用十字带线锚钉固定修复MCL和LCL.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6~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4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至受伤前水平,4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关节粘连引起僵硬.所有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前、后抽屉试验及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胫骨前后移距离均<5 mm.术后12个月17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6.3±5.6)分提高至(89.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1,P<0.001);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64.5°±17.5°改善至121.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0,P<0.001).结论 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时修复MCL和LCL,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功能恢复快,关节粘连率低,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入路技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18~49岁,平均30.1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入路技术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手术前后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为45~80 min(平均53.54 min),手术总出血量为23~50 mL(平均33.14 mL)。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平均29.54个月。术前IKDC评分为(74.13±5.77)分,末次随访时为(94.58±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P0.001);术前Lysholm评分为(67.31±8.89)分,末次随访时为(96.33±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P0.001)。所有患者术前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阳性,术后均呈阴性。结论采用改良入路技术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操作简便,股骨骨道定位准确,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手术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5-02采用关节镜手术一期修复重建8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健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人工LARS韧带对后交叉韧带进行重建,辅助小切口采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 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89.7±6.5)分,较术前(19.0±8.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15,P=0.001)。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0.2±7.8)分,较术前(17.6±7.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95,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4.6±11.4)°,较术前(30.8±19.4)°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74,P=0.004)。结论关节镜下一期手术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利用5~6股腘绳肌腱单束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单纯PCL断裂患者取同侧自体腘绳肌腱于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单束重建PCL,保留PCL残端,移植韧带两端利用带可调节袢悬吊钛板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80~97(89. 0±8. 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 32,P=0. 01);根据IKDC评级标准:A级12例,B级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57,P=0. 001)。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短腱技术行PCL重建术安全可靠,移植肌腱长度短,肌腱需求量少,骨量保留较多,固定稳定,有利于愈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ACL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化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82例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ACL单束重建,男53例,女29例;年龄18~41岁,平均2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周~22个月,平均3个月.82例患者均为ACL完全断裂,其中体部断裂77例,股骨起点断裂5例.术中病理检查观察韧带残端血管分布,尽可能保留韧带残端及表面滑膜鞘,重建的韧带自ACL残端中通过并被残留的滑膜鞘包裹.术后随访时通过Rolimeter试验检测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ACL残端病理检查显示残端韧带纤维间有血管分布,炎性细胞浸润,靠近胫骨止点处和新鲜损伤时血管分布较多.82例患者术后随访13~37个月(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时,79例患者(96.3%)Lachman试验阴性.Rolimeter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由术前平均(7.3 ±2.6)mm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3 ±1.5)mm(t=1.981,P=0.023).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2 ±7.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5 末4.5)分(t=2.915,P=0.002).Tegner评分由术前平均(3.7 ±1.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5±1.2)分(t=2.189,P:0.012).IKDC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1±7.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3.4±5.7)分(t=3.286,P=0.001).所有患者轴移试验检杏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 保留牵张胫骨残端的ACL重建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近期临床疗效良好.ACL胫骨残端组织有利于韧带的组织再血管化过程及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囊肿减压清理、半月板修整或缝合等方法微创治疗膝内侧半月板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囊肿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7~58岁,平均(46.32±9.56)岁。术中清理囊肿并处理半月板,记录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3±8.27)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见症状性囊肿复发,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评分术前(59.37±12.91)分,末次随访时(80.26±9.79),IKDC评分术前(56.23±13.49)分,末次随访时(75.03±11.8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度达92.3%。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内侧半月板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不易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分析多通道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6~76岁,平均年龄(49.4±15.4)岁;右膝17例,左膝14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通道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通过对比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I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79.0±26.1)min,平均住院时间(5.5±2.3)d,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3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90个月,平均(74.0±8.9)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6.5±0.8)分降为(1.3±0.9)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7.9±6.4)分提高至(88.5±3.0)分,IKDC评分由术前(51.7±4.6)分提高至(89.4±4.5)分,膝关节ROM由术前(88.9±9.7)°改善至(126.1±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4例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率12.9%。结论多通道关节镜辅助下滑膜切除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术后持续冲洗在痛风性膝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采用关节镜清理和术后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的56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0~64岁,平均(42.0±12.5)岁;其中49例患者术前尿酸明显升高,7例患者尿酸正常。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膝关节评分。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0±5.12)个月。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复发,2例术后出现体温高、关节肿痛加剧等不适。膝关节疼痛VAS由术前(7.8±1.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1)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46.0±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5±8.6)分,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55.6±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2±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 T-Fix缝合治疗半月板体部层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4例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 T-Fix缝合半月板体部层裂手术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7例(9侧半月板),女5例(5侧半月板);年龄50~64岁,平均56岁。2例为运动损伤,12例无明显外伤史。14例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现象,10例有交锁及打软腿现象。观察术后患者临床效果并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10~13个月)。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37.7±15.4)分,末次随访为(83.1±12.3)分;Lysholm评分术前为(39.9±18.1)分,末次随访为(83.9±13.9)分;Tegner评分术前为(3.1±1.8)分,末次随访为(6.2±2.2)分。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有明显提高,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 T-Fix修复半月板体部层裂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