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41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辨证分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痰湿蒙窍证4个证型,运用SPI-Ⅱ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再发风险及危险因素。结果 41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占51.08%。肝阳上亢证与痰瘀互结证、痰湿蒙窍证的卒中风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阳上亢证再发风险危险度高危与其他3种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恢复期肝阳上亢证患者SPI-Ⅱ评分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1);痰瘀互结证患者SPI-Ⅱ评分与年龄、TG、高血压病呈正相关(P<0.05或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SPI-Ⅱ评分与年龄、TG呈正相关(P<0.01);痰湿蒙窍证患者SPI-Ⅱ评分与TG呈正相关(P<0.01)。结论 肝阳上亢证是脑梗死患者再发高风险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中医五行音乐的角音结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角音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及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方法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2级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角音辅助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2组降压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2.6%,对照组有效率82.1%,2组比较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2.6%,对照组有效率71.4%,2组比较P<0.05。结论角音配合常规降压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其降压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降压药治疗,且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原发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肾功能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分析原发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CRP与尿素、尿酸及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阴阳两虚型血CRP、肌酐及尿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原发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P<0.01),尿素水平显著高于肝阳上亢型(P<0.01)和阴虚阳亢型(P<0.05)。结论:原发高血压患者CRP水平升高加重肾功能损伤。在原发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阴阳两虚型CRP水平及肾功能改变均较其他证型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镇  古春花  彭智勇  刘惠灵  雷健  柯于鹤 《吉林医学》2011,32(22):4592-4593
目的:了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低频指标与血压变异指标的关系,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主要为血压变异指标资料及心率变异指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压变异各有不同。心率变异低频指标与血压变异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51~0.790,P<0.01。结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低频指标与血压变异指标呈中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浆心钠素与内皮素等心血管内分泌因子、血浆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阴阳两虚证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方法: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和中医肝阳上亢证和阴阳两虚证的辨证标准,选择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21例,高血压阴阳两虚证患者12例,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13例,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和毛细管电泳条件,经方法学考察,测定血样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果:去甲肾上腺素在5μg/mL~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03%;经测定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组、高血压病阴阳两虚组与健康志愿组之间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证型之间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能够准确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心康颗粒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康颗粒对心脏功能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麻醉犬冠脉血流量 ,左室作功能力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 ,研究心康颗粒对心肌作用机理。结果心康颗粒组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用药 3 0min后冠脉血流量增加到 ( 2 9.83± 1 .5 0 )mL min ,与药前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心康颗粒组和丹参滴丸组均有增加左室作功的作用 ,与本组药前及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心康颗粒组亦优于丹参滴丸组 (P <0 .0 5 ) ;丹参滴丸组心肌耗氧量、耗氧指数及氧利用率均明显降低 ;心康颗粒组可明显降低氧利用率 ,但对心肌耗氧量、耗氧指数无明显改变。结论心康颗粒对心功能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药物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识别鉴定平肝潜阳药物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26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采用平肝潜阳药物中药复方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记分、血压,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人及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蛋白质,用ImageMaster 2DE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平肝潜阳药物中药复方治疗总有效率为88.5%;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症状,如头痛、眩晕、口干和烦躁易怒等;平肝潜阳药物中药复方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种淋巴细胞凝胶蛋白质点数依次为527&#177;41,559&#177;62和543&#177;59。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有1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10个蛋白质表达上调;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治疗前后比较,表达下调15个蛋白质中有12个表达增强,而表达上调10个蛋白质中有6个表达降低。结论:平肝潜阳药物中药复方有缓和的降压作用,有较好的改善中医症状的作用;平肝潜阳药物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随机抽样法选择病例,研究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临(?)价值。冠心病人46例,分为葛根素加肝素治疗组31例,单纯肝素治疗组15例。结果显示:葛根素组治疗后病人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血液粘度均较用药前(?)显降低,其中心率及心肌耗氧指数、血液粘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0.01)。葛根素治疗组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心律失常、梗塞面积扩大及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葛根素具有抗心肌梗塞、抗心肌缺血、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酪氨酸羟化酶及单胺氧化酶基因相关微卫星多态性改变.选择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人37例,肝肾阴虚对照组37例,健康人对照组23例,应用PCR-SSCP方法,对相关微卫星D11S4046、DXS6810及DXS993 多态性与证侯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阳上亢证D11S4046中A1型占70.3%,而健康人组及肾阴虚组分别为52.2%及3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XS6810及DXS99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阳上亢证酪氨酸羟化酶微卫星D11S4046中A1型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及肝肾阴虚组,未见DXS6810及DXS993组间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近年来各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将有关研究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gt;阴虚阳亢型&gt;痰湿壅盛型&gt;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对阴虚阳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短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伴有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史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潜阳育阴颗粒,治疗12周。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测患者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并计算BPV;记录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阴虚阳亢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患者24?h?BP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时间段BPV降低趋势更明显(P<0.05~0.01)。2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阴虚阳亢证候明显减轻,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治疗12周后的病情加重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可有效改善阴虚阳亢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候,进一步降低BPV,促进神经功能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从临床辨证施治的角度,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对“阴躁”这一病名的来源,概念,闰理,证候表现,辨治方药等作了初步探讨,阴躁,即阴证发躁,常见阴虚阴盛,阴盛格阳2种证型,治疗有单纯温补散寒与温补同时反佐寒凉的不同,由于临床对烦躁这一主症多从阳热立论,故把“阴躁”作为一个病名单立加以强调,对提高中医药疑难病的辨治能力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杜雨茂教授应用肾气丸治疗面部升火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升火临床上通常从阴虚火旺治疗者多,其实还涉及到阴阳两虚及阴盛格阳两种情况。文中重点介绍了杜雨茂教授从阴阳两虚入手,应用金匮肾气丸为主辨治面部升火的独到临床经验。提示面部升火虽为小症,但往往为临床辨证的眼目,观上热不能遗下寒,审阴亏还当虑及阳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黄苦清心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PVB)阴虚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PVB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苦清心合剂,疗程为8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QT间期、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间期)、心率变异性(HRV)及PVB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T间期、Tp-ec间期、HRV及PVB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结论   黄苦清心合剂可改善PVB阴虚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PVB次数、缩短QT间期和Tp-ec间期、改善HRV,有效治疗PVB阴虚火旺证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常常被忽视,杜雨茂教授运用经方仲景八味肾气丸双补阴阳治疗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