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基因环境,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播散机理。方法收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4株和敏感株21株,PCR扩增ISCR1基因及其下游的基因环境,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3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携带ISCR1基因14株,其中11株ISCR1阳性多重耐药株,在ISCR1基因下游携带氨基糖甙类耐药基因armA基因;21株敏感株中,ISCR1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ISCR1元件可能参与了armA耐药基因的水平播散。  相似文献   

2.
柏淑禹  孙静 《实用老年医学》2018,(11):1013-1015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分析菌株同源性,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2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确定其耐药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整合酶基因(intl)Ⅰ、intlⅡ、intlⅢ及可变区,并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ntlⅠ的携带率为35.7%,未扩增出Ⅱ类和Ⅲ类intl。整合子阳性菌扩增出两类可变区,分别含有aac C1-orfx'-aadA1及aac A4-catB8-aad A1基因盒。MLST分型提示ST1415型14株(50.0%)、ST1417型5株(17.9%)、ST195型4株(14.3%)、ST540型3株(10.7%),未分型2株。MLST优势基因型为ST1415。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耐药。老年病房存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尤其是ST1415型的院内感染流行,必须加强感染隔离及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2002~2008年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同时于2008年7~12月随机收集50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2%,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6%。gyrA基因及parC基因扩增分别获得305 bp和400 bp的基因产物。PCR-RFLP结果显示,对gyrA基因,耐药株100%不能被HinfⅠ酶切,敏感株53%能被HinfⅠ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29%能被HinfⅠ酶切,敏感株有63%能被HinfⅠ酶切。分析测序结果,耐药株中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未被酶切的敏感株也存在突变,使HinfⅠ的识别序列GACTC变为GACTT,酶切位点GANTC消失。被酶切耐药株中发现parC基因新的突变点,第89碱基密码子GAA中的A突变成G,被酶切敏感株的parC基因出现多个位点的同义突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与临床耐药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72.8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为15.71%。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7.14%(40/70),2类整合子携带率为7.14%(5/70)。与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近(χ2=1.47,P>0.05),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5.00%~82.5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两组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1类整合子,且1类整合子与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Ⅰ类、Ⅱ类和Ⅳ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在霍乱弧菌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试验,PCR法检测50株临床菌株Ⅰ类、Ⅱ类和Ⅳ类整合酶基因(intⅠ)阳性菌株,并对intⅠ1阳性菌株整合的耐药基因行序列分析。结果全部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3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盒PCR扩增得到1009bp的产物。序列分析表明,1009bp序列与已知的aadA 1c 100%同源,为对壮观霉素、链霉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50株临床菌株均含有第Ⅳ类整合酶基因,2株菌株第Ⅳ整合酶基因扩增得到2200bp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在第Ⅳ类整合酶基因序列中含有一个插入片段IS1359转座酶基因。结论第Ⅰ类整合子存在于孟加拉国的临床致病弧菌中,第Ⅳ类整合子在霍乱弧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抗耐药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并扩增外排泵蛋白编码基因abeM,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主动外排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收集的65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beM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率15.3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2.31%,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0%~73.85%之间;经PCR扩增,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deB基因阳性60株(92.31%),序列分析显示与Genbank登录的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药物外排蛋白编码基因abeM(AB204810)的同源性为98.00%。结论 abeM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曹阳  马全玲  魏殿军  赵猛 《山东医药》2011,51(31):70-72
目的探究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天津市三所三甲医院各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cc(6’).Ib.cr、qepA及染色体基因gyrA和parC进行基因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qnrA、qnrB、qmS和qepA基因均为阴性,acc(6’)-Ib基因12株阳性,经测序证实均未出现变异。3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30株(81.0%)gyrA基因不被HinfI酶切,26株(70%)parc基因不被Hinf I酶切,证实有基因突变存在。结论天津地区尚未发现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gyrA和parC基因变异仍为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耐药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亦有其他喹诺酮耐药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探讨Ⅰ类整合子与重症监护病房(ICU)来源Ab耐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的Ab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PCR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检测同期该院ICU来源的57株Ab的Ⅰ类整合子.结果 共分离616株Ab,来自ICU 412株(66.9%),来自呼吸道标本512株(83.1%).Ab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13.8%、45.8%,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5.0%以上,多重耐药Ab达76.6%.57株来自ICU的Ab中,Ⅰ类整合酶阳性43株;39株可变区阳性菌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携带aacA4-catB8-aadA1、aacCl-orfA-orfB-aadA1两种形式的耐药基因盒.结论 该院Ab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ICU来源的Ab更应引起足够重视;Ⅰ类整合子与ICU分离Ab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耐药志贺菌1类整合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志贺菌的流行菌株类型和耐药特点,研究志贺菌1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方法从本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离出70株志贺菌,以K-B琼脂法测定药敏情况;PCR扩增1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盒分析。结果70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萘啶酸的耐药率均>60%;对喹诺酮类常用药诺氟沙星耐药率较低,为12.8%;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10%。多重耐药率较高,达到77.1%。16株(22.9%)志贺菌中检出1类整合子。其中8株检出大小约为1 900 bp的1类整合子,测序显示含有编码对甲氧苄啶耐药的基因盒dhfrXⅡ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基因盒aadA2,另8株检出大小约为1 000 bp的1类整合子,测序显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基因盒aadA2。结论本院志贺菌流行株主要是福氏和宋内氏志贺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志贺菌中存在1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整合子介导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志贺菌的耐药特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药敏试验筛选可疑产ESBL志贺菌株;通过改良三维试验、E-test试验及相对水解率测定对可疑产ESBL志贺菌进行鉴定;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和CTX-M-9组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对TEM和CTX-M-9组全编码基因引物等PCR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对产ESBL志贺菌进行结合传递试验,供体菌和接合子用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对ESBL菌株进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多重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和数量。结果275株志贺菌中有12株为产ESBL志贺菌,其基因型为CTX-M-14和CTX-M-1组;产ESBL志贺菌结合传递试验全部阳性,其结合子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2株ESBL志贺菌只含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含有dfrA17-aadA5耐药基因盒。结论济南地区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由整合子介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扩增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和鉴定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105株不动杆菌的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检测的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PCR检测82株鲍曼不动杆菌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均阳性,但其中1株PCR产物比预期大(1 664 bp);测序发现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中包含一段1 308 bp的插入序列。不动杆菌属其他菌株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均阴性。若以353 bp扩增带作为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PCR阳性标准,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和100%;若以出现PCR扩增条带为阳性标准,则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blaOXA-51-like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扩增用于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特异性较高,但如果仅从扩增片段长度判断,存在出现假阴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六例微生物学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临床微生物学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8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的6例医院获得性产PER-1型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相关耐药基因。结果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5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4株对美罗培南敏感。脉冲场凝胶电泳将其分为A1型2株,A2~如型各1株,携有β内酰胺酶blaPER-1基因,同时blaTEM-1型基因、耐消毒剂磺胺药物基因(qacEΔ1-sull)和1类整合子酶基因(intll)阳性,其中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aac(6’)-I同时阳性,2株aac(3)-I、ant(3”)-I同时阳性,1株aac(3)-I单独阳性。6例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使用过呼吸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前15d内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经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例临床好转,3例死亡。结论6株产PER-1型ESBL鲍曼不动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耐药基因复杂,其所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RICU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株,采用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DHA、IMP、VIM、OXA-23、OXA-24)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共9种基因.采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重耐药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 1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blaOXA-23阳性5株(31.25%),blaTEM阳性2株(12.50%),blaDHA 2株(12.50%),blaOXA-24 1株(6.25%),blaPER 1株(6.25%).blaSHV、blaIMP、blaVIM均未检出,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qacE△1-sull阳性16株(100.00%).多基因聚类分析发现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我院R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率高,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国内6个省市25家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国内6省市8家省级医院、浙江省11个地区17家市级医院临床分离的70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PCR筛选三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质粒抽提、接合试验及Southern杂交确定armA基因定位。结果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7.7%、70.9%、75.7%、63.5%和71.5%。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有377株,其中334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rmtA、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阳性菌株PFGE分型以A、B、C为主。碱裂解法反复抽提未得到质粒,多次接合试验未成功;Southern杂交显示,armA基因分别位于克隆A、B、c菌株染色体ApaⅠ酶切PFGE约220、300、220kb大小的PFGE片段上。结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rmA基因位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目前非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00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非鲍曼不动杆菌,用E-test方法检测非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16种相关耐药基因的分布。结果共筛选出17株非鲍曼不动杆菌,7株为多重耐药(41.2%),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100%,对氯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5%、76.5%、64.7%和52.9%,对多粘菌素B普遍敏感;检出6种耐药基因分别为ampC、blaTEM、blaPER-1、blaOXA-23-like、blaOXA-58和Int1。结论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和blaOXA-23-like基因为非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非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PA)的整合子流行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PA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株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PA,K-B法与MH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药敏情况,并用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53株耐碳青霉烯PA对哌拉西林等14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从30%~100%。18.9%(10/53)的PA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较广泛地存在于天津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与PA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阴沟肠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近年来发现了位于质粒上的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qnr基因一般介导较低水平的喹诺酮耐药,但可协同其他耐药机制,导致较高水平的耐药[1].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插入序列共同区1(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ISCR1)位于复合1类整合子的2个3'保守区(conserved sequence,CS)之间,除编码转座酶基因外,下游可连接多种耐药基因,其耐药基因无需被特异性识别即可随之转座至其他位点,因此ISCR1元件在耐药基因的水平播散中发挥重要作用[2].研究发现.qnr基因可位于复合1类整合子ISCR1元件下游[3].本研究拟分析临床分离的3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ISCR1元件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是否携带qnr基因,为了解临床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的播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肠埃希菌中新的耐药基因盒aadA23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整合子-细菌耐药系统在细菌耐药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对成人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阳性菌株并对其整合的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及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5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盒PCR扩增得到1009 bp的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09 bp序列含有780 bp的开放阅读框,与已知的aadA23和aadA21分别有99.6%和99.5%的相似性,与aadA5只有66.4%相似,为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壮观霉素、链霉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建议命名为aadA23b.结论随着选择环境不同,整合子整合的基因盒会发生变异,提示我们要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从基因水平分析耐药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以随机多态核苷酸序列(RAPD)、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 IC)、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对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 1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均扩增出丰富的区带,将分离到的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分为3、4、4个谱型;将43株菌聚为3群,菌间的同源性较近。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流行,主要是由同一克隆株在不同科室及感染个体间相互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磺胺类药物耐药与Ⅰ、Ⅱ、Ⅲ类整合子存在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K-B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PCR扩增磺胺耐药基因(sulⅠ基因)和Ⅰ、Ⅱ、Ⅲ类整合子。结果 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表现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19.6%),7株菌(13.7%)Ⅰ类整合子阳性,没有检测到Ⅱ、Ⅲ类整合子,12株菌(23.5%)sulⅠ阳性。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Ⅰ类整合子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