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市2000~2004年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市人群甲型肝炎(甲肝)抗体水平,为控制甲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2004年在大连市11个县(市、区),每年分7个年龄段对35岁以下人群进行甲肝抗体流行率调查。结果共检测1 925人,抗-HAV总阳性率为74.03%,2000~2004年分别为54.81%、54.03%、88.57%8、2.08%、90.65%;20012、002年农村抗体阳性率较市区和郊区低(均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由62.18%上升至81.45%(P<0.01)。结论大连市健康人群抗-HAV阳性率逐年升高。应该加强儿童和成人的甲肝防制工作,并同时做好城市和农村的甲肝防制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疫苗时代农村人群甲肝病毒抗体水平。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河北正定县某乡八个自然村共18 149人采血9 825人份,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抗-HAV IgG检测,用Epi-info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人群抗-HAV阳性率平均为88.37%,甲肝易感者的年龄明显后移,1~20岁人群抗-HAV阳性率呈波浪形上升,20岁以后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并稳定在高水平。结论在高抗体阳性率屏障下,甲肝病例多呈散在发生,不易出现流行。  相似文献   

3.
甲型肝炎(甲肝)抗-HAV IgM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甲肝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本文就甲肝流行期间,通过对甲肝病人家庭成员抗-HAV IgM抗体,抗-HAV IgG抗体的检测,以了解甲肝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并对甲肝病人不同隔离方式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对象与方法 1.观察对象 1988年1月下旬至4月宁波市发生一次介毛蚶传播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率达971.9/10万,选择流行地区家庭  相似文献   

4.
1987~1989年余杭县发生了一次病毒性肝炎流行,年发病率高达1084.88/十万~1877.88/十万。据流行病学、临床学和血清学证实系一次甲肝流行。为了解甲肝高发地区人群的抗-HAV水平和探讨甲肝流行自然终止与人群抗-HAY水平的关系。我们于1990年在甲肝高发地区超山乡选择二个村进行了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岑溪市水汶镇少年儿童甲型肝炎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12月在岑溪市水汶镇采集2~18岁少年儿童血清样本进行抗-HAV检测。结果共检测2 203人,抗-HAV阳性543例,抗-HAV流行率为24.65%。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3.56%(269/1 142)、25.82%(274/1 061)。不同年龄组少年儿童血清抗-HA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38.90%),12~18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12.97%)。结论岑溪市少年儿童的抗-HAV水平较低,甲肝暴发或流行的潜在风险较大,建议对18岁以下少年儿童开展甲肝疫苗接种,以提高人群抗-HAV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其易感者主要为儿童和青壮年,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甲肝的分布是世界性的,但抗-HAV的阳性率的差异很大.发展中国家人群抗-HAV阳性率高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各地抗-HAV阳性率也各有不同,据报道, 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前,10岁以下儿童抗-HAV阳性率为4.7%,10~20岁为44.7%,其抗体阳性率类似发达国家.为连续观察大连地区抗-HAV流行率,以准确地评价当年疫情并预测下一年疫情,为制定甲肝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1999年,连续4年对大连地区15岁以下正常人群进行抗-HAV动态监测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大连市沙河口区起重同泰幼儿园和玉华小学每年选择0~15 岁正常人群300人(以5岁为1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100人),每人采集血清1 ml,-20℃冰冻备检. 1.2 实验方法采用常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由唐山怡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本研究分3个年龄段,每年检测300人,每个年龄段100人.1996年抗-HAV阳性率较低,为9% .1997年有所增加,为17.67%,1998年和1999年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部队新战士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易感情况 ,对某部当年入伍的 914名新战士采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 -HAV。对其中抗 -HAV阴性者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对照 (安慰剂 )组 ,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调查结果表明 ,新兵甲肝病毒 (HAV)感染率为 77 3 5 % ( 70 7/ 914 ) ,农村籍战士抗 -HAV阳性率 ( 83 99% ) ,极明显地高于城市战士 ( 60 47% ) ( χ2=5 7 18,P <0 0 1)。抗 -HAV阴性者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 3、6、12、2 4和 3 6个月 ,疫苗组阳转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抗 -HAV阳转者均为自然感染 ,其抗 -HAV滴度在 5个时点均高于疫苗组。部队新战士仍有 2 2 %是HAV易感者。对抗 -HAV阴性者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集体人群中甲肝局部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珠区1~59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常住居民,对基本情况、甲肝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甲肝、乙肝、丙肝及戊肝血清学指标。结果共调查597人,全区1~59岁人群抗-HAV标化流行率77.3%,HBV标化流行率40.6%,抗-HCV流行率为0,抗-HEV标化流行率8.2%;抗-HAV和HBV流行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HAV、HBV和抗-HEV标化流行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炎存在混合感染,两型混合感染占27.0%,3型混合感染占4.2%。HBVM模式有10种,以单抗-HBs阳性最多(47.1%),其次为5项全阴(22.5%)。结论海珠区1~59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主要类型是HAV和HBV,应继续加强对甲、乙型肝炎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连市自然人群甲肝抗体(抗-HAV)水平,评价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的免疫效果,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制定甲肝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市11个县市区按照0-、1-、2-、5-、10-和15-岁6个年龄段,共采集血清标本680份,按照《WS298-2008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血清中抗-HAV进行检测。结果大连市自然人群中抗-HAV阳性率为54.26%;15-岁以上人群抗-HAV水平最高,为69.03%;瓦房店市和庄河市抗-HAV水平最高,分别为96.67%和75.00%,金州区和长海区抗-HAV水平最低,分别为24.19%和23.08%。结论大连市人群中抗-HAV水平不高,部分县区已降至40%以下,不排除发生暴发疫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10岁以下儿童抗-HAV,为农村地区甲肝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0岁以下儿童采集650份血清标本用ELISA法进行抗-HAV测定。结果抗-HAV总体阳性率为43.0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13%和44.22%,不同性别儿童甲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抗-H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西省农村地区10岁以下儿童甲肝抗体流行率在临界边缘,仍有暴发和流行的可能。建议对特定年龄组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以来 ,济南市陆续在重点人群中开展了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为进一步探讨济南市人群中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免疫水平及流行规律 ,科学地制定预防策略 ,现将 1991~2 0 0 0年甲肝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病例数来源于全市各县 (市 )、区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 ,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1 2 诊断标准 甲肝病例按 1990年 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的诊断标准。病原学分型 ,凡临床确诊病毒性肝炎者 ,按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型诊断。甲型肝炎抗 -HAV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1 3…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秀洲区洪合镇发生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流行期间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并对其抗-HAV产生的时间、保护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正常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1988年12月至1989年6月在广州市进行了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水平调查,抗-HAV检测用ELISA方法。调查正常人群1 663例,抗-HAV阳性率65.1%。各区、县的抗-HAV阳性率差异很大,最高为90.2%,最低为46.7%。抗-HAV阳性率,农村地区(79.3%)显著高于城区(53.9%),散居幼儿(46.5%)显著高于托幼幼儿(20.8%);4岁以下幼儿中男孩(39.0%)显著高于女孩(13.3%)。0~10岁抗体阳性率在15.4%至44.4%之间起伏,其中0~4岁组为29.7%,10~49岁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高峰值在45~49岁。50岁以上缓慢下降。呈甲肝中发区流行图象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常在人群中爆发或流行,卫生水平提高可降低人群甲肝病毒(HAV)的感染率。2004年秋季,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中小学生进行了甲肝疫苗接种。为了解接种后学生抗甲肝病毒IgG抗体(抗-HAV—IgG)阳性率,笔者于2005年春季抽取5所城郊中小学校3550人份血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市甲型病毒肝炎人群免疫水平现状,为制订甲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代表性地选择泉州市3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人群966人,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每人采集静脉血5ml进行抗-HAV血清学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间抗-HAV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和性别间抗-HAV阳性率相近。[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我市人群抗-HAV阳性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大重点人群预防甲肝知识的宣传,在推广儿童免疫的同时应加强成人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甲型肝炎疫苗及其免疫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型肝炎(甲肝)呈世界性分布,按其流行强度,全世界可分为5类流行地区(表1)。据1992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大城市地区10岁儿童的抗甲肝病毒抗体(抗- HAV)流行率在40%以下,属中或低地方性流行地区;但农村地区10岁儿童的抗-HAV流行率多在50%以上,属高地方性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我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为了解甲型肝炎(甲肝)流行后不同人群感染状况,于1989年9月用浙江医科院提供的ELISA药盒,对不同地区正常人群进行甲肝抗体抽样调查。结果如下。性别、年龄、甲肝抗体分布(表1)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地甲肝感染状况,以便为预测和防制甲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9年8月间选择了两个自然村不同人群进行了抗-HAV 水平的调查,并对检测后该人群一年内甲肝发病进行了调查。1、检测点的选择:选择燕山麓下的桃林口村(A 村)及城关镇葛园村(B 村)作为检测点。2、肝炎史调查:采取与村医座谈及家访的方法对AB 两村检测抗—HAV 后一年内的发病的甲肝病人进行了调查。3、血清学检测:采取血液,分离血清,应用 ELISA 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5岁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报告发病率高发原因。方法选择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和重庆市江津区、南川区作为调查地区,通过收集不同统计口径人口数据,分析其对甲肝报告发病率的影响;通过对2013年1~9月期间报告的≥15岁甲肝病例回顾性调查和医疗机构实验室开展甲肝病毒抗体Ig M(抗-HAV Ig M)检测,以及临床医生对甲肝诊断、报告工作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调查,评估医疗机构甲肝诊断能力。结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65岁人口数据与统计年鉴人口数据差异较大。≥65岁人群就诊机会较大,被医院筛查出抗-HAV Ig M阳性后作为甲肝病例上报的可能性较高。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责任医生诊断标准掌握不规范。结论≥65岁人群甲肝实际发病率可能被高估。≥65岁人群就诊机会大、医院抗-HAV Ig M筛查增加、检测结果不准确、执行诊断标准不规范导致甲肝病例报告数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控制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的最佳策略。方法根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对甲肝监测和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内外其他作者的报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控制阶段(1980年-1994年):以1980年-1989年为代表,全人群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波动于76.5~196.1/10万之间,属历史高发阶段,经血清学确认,甲肝为主要类型;若将<20岁病例定为甲肝统计,则甲肝年均病例数占全人群甲肝病例总数的62.50%。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控制阶段(1995年至今):随着甲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20岁人群抗-HAV流行率逐渐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5),至2010年已达到1998年和2005年20~29岁成人的水平。甲肝报告发病率由1994年的19.60/10万下降至2005年的0.87/10万,下降幅度为95.56%,且已连续7年低于1/10万,打破了天津市以前甲肝在发病年龄、季节和流行高峰年等方面的流行规律。结论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甲肝的辅助性措施,规范化接种甲肝疫苗是控制甲肝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