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发病且在12h内的脑梗死病人68例,采用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通过脑血管造影判断其血管开通情况并对其治疗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率58.8%(40/68),部分再通率为35.3%(24/68),未开通4例,占5.9%;临床治愈42例(61.8%),显著好转16例(23.5%),有效6例(8.8%),无效4例(5.8%);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规范其治疗措施,能较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时间窗、溶栓药物剂量。 方法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急性发病12h内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治疗(术中联合采用介入接触溶栓+导丝机械疏通、球囊机械扩张、支架拉栓和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通过脑血管造影判断其血管开通情况并对其治疗疗效(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率为55%(33/60),部分再通率为38.3%(23/60),未开通率为6.7%(4/60);临床治愈38例(63.3%),显著好转I0例(16.7%),有效9例(15%),无变化3例(5%),死亡0例。 结论经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规范其治疗措施,能较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是指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 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治疗有很多,包括溶栓、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以及神经保护等~([1]),虽然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但其严格的适应证和时间窗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7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7例患者在14d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及颅外出血并发症。结论 我们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预后差,尽早再通闭塞血管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主要包括动脉内溶栓及机械取栓。随着新的取栓材料出现、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取栓策略的改进,血管内治疗脑梗死得到快速发展。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精准选择患者,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 ,将发病一周内脑梗死患者 80例分为赛莱乐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 77 5 %和 5 7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2 5 %和 3 2 5 % (P <0 0 1)。结论 :赛莱乐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溶栓组42例采用脑血管造影后,栓塞部位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溶栓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血管总再通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溶栓治疗是当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各种禁忌症,许多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能接受溶栓治疗。轻型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轻型卒中患者也可以受益于溶栓治疗。本文就轻型卒中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治疗现状,特别是轻型卒中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总结了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本院住院的颈内动脉(ICA)系统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血清CRP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通心络治疗组血清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心络可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时间窗内的动脉溶栓治疗因其溶通率高而备受关注,其能显著改善患者功能转归,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希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我科近期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2例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巴曲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展型脑梗死临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我们应用巴曲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28例进展型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病例选为2005-12~2006-12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起病在72h内,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例发病于4~12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2例;溶解血栓治疗后14d基本痊愈1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1例,死亡1例。溶栓后无颅内出血。结论早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5-06—2016-12收治的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分为溶栓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其他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7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溶栓组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及评价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发病6 h内11例,后循环发病12 h内17例)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24例85.7%,溶栓后完全再通15例62.5%,部分再通7例29.2%,未再通2例8.3%,总体血管再通率91.7%,颅内出血2例8.3%,死亡1例4.2%。4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未发现明显闭塞,在小剂量使用尿激酶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脑梗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im,qd,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为(8.37±5.68)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NDS 为(12.81±6.78)分.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渐增多,但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不多。为此,本科应用东菱迪芙治疗14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的机制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2011-01-08来我院就诊的1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后新出现房颤5例,低血压4例。患者脑梗死平均在心肌梗死的1周内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后出现房颤、室壁瘤等易产生心脏附壁血栓脱落而致脑梗死,同时心肌梗死发生后的血压降低也是发生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就需要防治这些方面的因素,预防脑梗死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