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2—2014-10本院儿科收治的142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A组,22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B组),并选择同期出生的7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分别在总胆红素≥342μmol/L、22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黄疸高峰期和黄疸消退期进行NBNA评分,将所得NBNA评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随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观察组A、B NBN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黄疸消退期的NBNA评分较黄疸高峰期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NA评分随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NBNA评分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神经行为能力异常,有利于早期合理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 )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新生儿368例,根据NBNA结果分为正常组297例和异常组71例。对2组新生儿资料及母亲孕产期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NB-NA正常组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水平>257μmol/L者明显少于NBNA异常者,母亲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及有重大心理应激者明显少于NBNA异常者,分娩时NBNA正常组羊水胎粪污染者明显少于NBNA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性别、母亲产前应用激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BNA正常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NBNA异常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水平>257μmol/L、Apgar评分水平、母亲孕期合并糖尿病或经受重大心理应激均是导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早期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因素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从孕期开始,给予孕产妇全面检查,早期进行身心两方面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早期给予补救干预,尽量减少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的影响,从而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测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4-01~2007-07住院胆红素脑病患儿20例,20例疑诊为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黄疸,鉴别诊断需要做腰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时取血、CSF标本,将2组之间血UCB,CSF中UCB及血中UCB与A(B/A)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胆红素脑病组CSF中UC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CSF中UCB与血中UCB水平均无相关性(r=0.56,P>0.05),CSF中UCB与B/A比值在2组均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中,CSF中UCB可作为可靠指标;B/A作为胆红素毒性指标较血UCB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进程中的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标。方法选取急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4例为观察组和18例恢复期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用ELLSA法(血清尿酸试剂盒)检测血清UA值,并进行NBNA评分。结果HIE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但在恢复期明显下落,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下降(P〈0.05);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UA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HIE患儿血清UA水平及NBNA评分与病情进程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度的加重,血清UA水平逐渐升高,但NBNA评分却逐渐越低。患儿的血清UA水平及NBNA评分结合可为临床HIE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胆红素脑病将其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71例)和胆红素脑病组(29例),观察和比较2组早期血清NSE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和MRI表现。结果胆红素脑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NSE水平及MRI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t=19.255、9.053,χ2=35.203,P0.05);在胆红素脑病组患儿中,MRI检查阳性患儿的血清胆红素、NSE水平均显著高于MRI检查阴性的患儿(t=7.562、6.33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OR=1.718)、血清NSE水平(OR=1.954)、MRI检查阳性(OR=2.367)均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血清NSE水平升高和MRI检查阳性表现与胆红素脑损害具有相关性,且其危险程度高于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可作为早期预测胆红素脑损害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2011-09-2013-01我院收治1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接受综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综合药物治疗联合早期运动干预。结果 (1)出生后第7天,2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4天,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后第3个月末,2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2个月末,观察组MDI、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具有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快、脑损害后遗症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6-01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NSE、TNF-α水平及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修复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及其与精神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患者组)与3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NSE100RLA试剂和上海产SN682型全自动r记数仪,测定其血清中NSE和MBP含量。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NSE[(20.6±7.2)μL/L]和MBP[(8.1±4.8)μL/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8.2±3.0)μL/L和(4.4±0.4)μL/L],(经t检验,P均0.01)。在患者组中,血清NSE与MBP呈正相关(r=0.69,P0.01);血清NSE和MBP与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NSE:r=0.66,MBP:r=0.68,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NSE和MBP含量均升高,并与精神病理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与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HIE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相同出生日龄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测定神经行为评分,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水平。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34.01±0.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92±0.71)分;P0.05],血浆神经肽Y水平[(192.74±13.6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65.75±10.01)ng/L;P0.05)。治疗后,HIE新生儿NBNA评分[(37.43±0.82)分]显著高于治疗前[(34.01±0.64)分;P0.05],血浆神经肽Y水平[(74.45±9.82)ng/L]显著低于治疗前[(192.74±13.62)ng/L;P0.05)。HIE新生儿NBNA评分与血浆神经肽Y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27,P0.05)。结论与正常新生儿相比,HIE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与血浆神经肽Y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且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7收治的124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线微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SE(7.6±1.8)μg/L、GFAP(0.8±0.4)ng/L、S-100B(0.5±0.1)μg/L较对照组(9.7±2.1)μg/L、(1.3±0.3)ng/L、(0.7±0.2)μg/L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90.32%较对照组72.58%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能降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NSE、GFAP、S-100B表达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6例新生儿HIE患儿于生后24h测定血清CK-BB及cTnI水平,并选同期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血清CK-BB水平:轻度(28.9±4.7)U/L,中度(46.7±7.4)U/L,重度(76.1±10.3)U/L。均高于对照组(7.3±2.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水平:轻度(0.07±0.03)μg/L,中度(0.12±0.04)μg/L,重度(0.22±0.07)μg/L,中度及重度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日龄及14日龄NBNA评分,结果评分正常组CK-BB及cTnI水平均低于评分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后24hCK-BB及cTnI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HIE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头颅MRI的检查,早期发现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以指导积极的换血治疗。方法选择本院2012-11—2014-06收治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与胆红素脑病患儿25例,检测血清NSE及头颅MRI,分析不同胆红素水平下NSE值及头颅MRI的变化,胆红素脑病及MRI有脑损伤的(苍白球信号改变)高胆患儿均进行换血治疗,其余无脑损伤患儿行光疗,复查NSE及MRI。结果重症高胆红素患儿血清NSE均升高,而胆红素脑病患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发现4例有胆红素脑损害的MRI改变,25例胆红素脑病中发现14例有胆红素脑损伤的MRI改变,换血治疗后24h复查NSE均迅速下降50%以上,而4例MRI均在1月时恢复正常。光疗治疗后的NSE在24h下降30%,与换血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结合MRI检查可反映早期脑损伤,有脑损伤患儿NSE值与无脑损伤患儿的NSE值有明显差别,换血治疗后NSE下降程度较光疗更明显。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治疗可参考NSE值,以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级预防措施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52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血小板凝集的二级预防治疗;实验组52例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联合静滴活血化瘀中药。观察手术前后2组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对照组AT占7.7%,SAD占13.5%,正常为78.8%,总发作率为21.2%;实验组AT占1.9%,SAD占5.8%,正常为92.3%,总发作率为7.7%;对照组术后发作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8.31±1.87,NSE为(23.9±1.7)μg/L;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9.17±2.05,NSE为(24.7±2.1)μg/L。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02±1.49,NSE为(16.5±2.1)μg/L;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8.16±1.83,NSE为(11.4±1.6)μg/L。实验组神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预防措施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明确,而在联合使用静滴活血化瘀中药后效果更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的脑干功能及听力情况,早期评估预后。方法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分组,轻度组(<205μmol/L)35例,中度组(205~342)μmol/L组77例,重度组(>342μmol/L)8例,对照组60例,给予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高胆红素症患儿各波潜伏期、波峰间期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听阈增高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脑干传导异常率依次递增。结论胆红素对新生儿听力可造成损害,血清胆红素值越高损害越大,黄疸新生儿均应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情况,早期治疗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铁调素对患者铁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以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对象的血清铁调素水平,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指标[血清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并参照改良Ranks’量表(mRS)评估观察组患者预后。根据检测结果,对比分析2组对象的血清铁调素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将观察组69例患者分为I组(Hep20μg/L),II组(Hep于20~30μg/L),III组(Hep≥30μg/L),对比观察3个亚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血清S100B蛋白和NSE指标值上,III组II组I组(P0.05)。在预后良好率上,I组II组III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患者铁调素水平显著升高,引起铁代谢失衡,且其升高趋势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MBP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HIE患儿NSE、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HIE 患儿86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4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43例,同时又选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在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NSE、MBP水平.结果 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患儿NSE、MB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高压氧组NSE、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E及MBP水平是反映脑组织损伤的较好的生化指标, 临床上早期用高压氧治疗中、重度HI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的变化及盐酸纳洛酮对HS-CRP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粒化增强免疫固定试验测定31例(治疗组)HIE加用盐酸纳洛酮与30例(对照组)未加用者入院2 d1、5 d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正常组)作对照。治疗与对照2组于第15天进行NBNA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与对照组和正常组入院第2天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入院15 d治疗组与对照组和正常组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较入院2 d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入院15 d治疗组较对照组NBNA显著升高。结论 HIE患儿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升高。盐酸纳洛酮不但能有效避免HIE患儿血清中HS-CRP的过度产生和释放,且可促进NBNA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10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在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CT值和血清MMP-9水平及2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30)。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BNA评分和CT值均升高,MMP-9水平均降低;观察组NBNA评分和CT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有效降低血清MMP-9水平,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患儿24h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定量测量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来判断临床下发作时IS是否存在脑损伤。方法对28例IS患儿进行治疗,其中痉挛症状消失1个月的患者,完善第2次24h视频脑电图并采集血清测NSE浓度,按照其脑电图异常与否分成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4h视频脑电图正常的IS患儿的血清NSE(9.88±1.84)μg/L与正常儿童血清NSE(9.13±1.23)μ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28;24h视频脑电图异常的患儿的血清NSE(13.73±1.93)μg/L与正常儿童血清NSE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婴儿痉挛症临床下发作时,血清中NSE升高,表示婴儿痉挛症临床下发作时可能存在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