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昌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00-5701
对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应用不同的人工胶体,观察其对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将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聚明胶肽,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比观察两组术前及术毕的APTT、PT、TT、FIB及PLT等凝血功能。与手术前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T、APTT、TT延长,FIB和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对肝移植术患者应用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血液稀释,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凝血功能,安全可靠,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输注白细胞介素-11(IL-11)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该院采取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3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均输注血小板(PLT)。将未注射IL-11的患者作为常规组,注射IL-11作为联合组。调查并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差异。结果术后48h内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压积(PC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G)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输注IL-11对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48h内无明显作用,患者PLT、凝血功能等方面也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1血凝仪和法国ABX-MICROS-60血液分析仪,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 7项指标中,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仅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值基本在正常范围,而PT、APTT、FIB、PC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FIB、PLT、PC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差异(P<0.01,P<0.05),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受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该项目,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出血倾向、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A、B、C级。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DW、PLT、MPV、PCT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比较中,A、B、C级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MPV、PLT、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级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FIB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APTT、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均出现异常,同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分期、疾病发展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123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不同临床分期住院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PT、AP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含量明显减低,PLT显著减少,差异也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较代偿组PT、APTT均显著延长,Fib及PLT则均低于代偿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和PLT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对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具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相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肝功能B、C级组与A级组比较,C级PLT、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为临床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外伤围术期凝血功能对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8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中型组(GCS 9~12分)、重型组(GCS 3~8分)。按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继发性脑梗死组及无继发性脑梗死组,迟发颅内血肿组及无迟发颅内血肿组,按术后2周内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别监测术前2 h及术后2 h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围术期的凝血指标异常对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轻型组比较,中及重型组患者在术前2 h内的PT及APTT延长,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型组在术后2 h内PT及APTT延长、DD升高与中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脑梗死患者与无继发性脑梗死患者比较,PT缩短,PLT及DD增高(P0.05);而迟发颅内血肿患者与无迟发颅内血肿患者比较,PT均延长,DD增高(P0.05),其中发生继发性脑梗死及迟发颅内血肿患者在术后2 h内PT及PLT结果与术前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术前2 h PT延长,DD升高(P0.05),其中死亡组患者在术后2 h内PT及DD指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评估脑外伤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明显延长(P<0.001), FIB和PLT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出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者纳入本研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凝血活性、血浆蛋白质C(PC)、血浆抗凝血酶原(AT-Ⅲ)、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功能评级及不同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变量间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伴有PLT、FIB、PC、AT-Ⅲ、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下降(P0.05),而且这些指标水平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MPV、PT、APTT等指标升高(P0.05),而且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升高(P0.05);有出血倾向的肝硬化患者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负相关(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可能为评估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监测出血倾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以及早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80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检测2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3、5及7天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3、5及7天的PT、TT以及APTT显著增加(P0.05)。患者术后的PLT指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由于麻醉等原因导致静脉舒张和血液高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凝血试验及血栓弹力图(TEG)对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监测,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对术中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前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与术前相比,输血前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其中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均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其中PLT、Fg、α角、MA值均明显增高(P<0.05),PT、TT、APTT、R值、K值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浆输注量与R值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08);血小板输注量与PLT、MA均呈显著负相关(r=-0.699,-0.877,P=0.001,0.000),且与PLT的相关性显著低于与MA的相关性;冷沉淀输注量与APTT、K值呈显著正相关(r=0.324,0.412,P=0.011,0.003),与PLT、α角、MA值呈负相关(r=-0.314,-0.355,-0.385,P=0.012,0.008,0.005),且与K值、α角、MA值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与APTT、PLT的相关性;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LT、FIB、α角、MA值均明显低于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5),PT、TT、APTT、R值、K值均明显高于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5)。结论监测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不仅可指导术中成分输血,还可有效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胡敬  汪春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21-5622
目的 分析妊高征患者凝血系列各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孕妇各50例,分别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水平的指标,并将两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PT及PL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APTT、TT、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 妊高征孕妇可同时存在凝血异常及血小板减少,且二者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和D-二聚体(D-D) 检测在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136例肝病患者和9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和肝硬化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ⅠB明显减少,D-D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肝炎组PT、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Ⅰ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是区分不同肝病患者的比较敏感指标之一,而且对动态观察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min(T1)、无肝10min(T2)、新肝5min(T3)和新肝120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 min(T1)、无肝10 min(T2)、新肝5 min(T3)和新肝120 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监测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时凝血四项关键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了解其临床运用意义.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4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且术后使用相同监护条件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仅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越明显.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随着分级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依次为A级<B级<C级,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PT、APTT、TT时间延长和FI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手术惠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所以需动态地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重型肝炎患者55例,分别于术前、手术1 h、无肝10 min、新肝5 min、新肝期3 h,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采用Sonoclot凝血分析仪测定床边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的变化,记录凝血物质用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与术前值相比:应用凝血物质后,PT在手术1 h及无肝10 min缩短,纤溶酶活性在手术1 h下降(P<0.05),ACT、TT在无肝10 min进一步改善(P<0.05);关腹前凝血速率明显低于术前值(P<0.05或0.01),PF增高.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差而复杂,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中出血的情况,及时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使用凝血物质,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病患者[43例急慢性重症肝炎患者(A组),36例肝硬化患者(B组)和31例肝癌患者(C组)]、38例非重症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RBP、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重症肝病中A组、B组和C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PT、APTT、TT、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重症肝病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是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加强对重症肝病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