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葡萄糖溶液、丹参多酚酸盐12、24、48mg/kg,持续2周。另取10只大鼠作正常对照。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光度法测定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光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比较肠黏膜形态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染色及积分光密度值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死亡率为42.86%,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死亡率为0;各组大鼠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模型对照组最高,与其相比,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内毒素水平降低(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对照组回肠绒毛萎缩、脱落、断裂,黏膜变薄,治疗组肠黏膜逐渐修复,绒毛变整齐,绒毛高度、黏膜、全层厚度比模型对照组增长、变厚(P〈0.01)。模型对照组sIgA免疫组化信号表达弱,治疗组染色表达增强。模型对照组积分光密度值最低,中剂量治疗组升高(P〉0.05),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降低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黏膜上皮结构损伤恢复,保持形态完整,增强黏膜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血管微循环及缺血侧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0 mg/kg组和丹参多酚酸低、高剂量组(10、25 mg/kg)。制备大鼠中动脉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以及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检测脑血流量,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各组大鼠按照分组进行给药,尼莫地平组ig尼莫地平10 mg/kg,丹参多酚酸组ip 10、25 mg/k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连续治疗7 d,1次/d。取脑组织分别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含量测定评估血、脑、脊液屏障结构完整性,免疫荧光染色测量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酚酸25 mg/kg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明显减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且缺血侧CD31相对表达明显减少;伊文思蓝含量以及VEGF与Ang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l...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立体定位技术,取不抗凝血液50ul缓慢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观察TFB对脑组织含水量、全血粘度及脑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TFB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全血粘度,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NO含量(P〈0.05)。结论:TFB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的微循环状态、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NO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Pulsineli4VO脑缺血模型,全脑梗塞30min后再灌流,丹参浸膏粉、硝苯地平每日剂量分3次胃饲。24h后用123I-IMP标记脑血流量。结果:丹参1,3g·kg-1、硝苯地平12mg·kg-1均能显著提高脑血流量。结论:丹参3g·kg-1可使全脑血流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显著优于硝苯地平。丹参和硝苯地平均对正常脑的血流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BN大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过敏反应症状,检测致敏后BN大鼠血清中的IgE、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含量,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否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方法 以卵白蛋白为阳性药物、生理盐水为对照,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分为低、中、高(13.43、26.86、134.30 mg/kg)3个剂量组分别直接对BN大鼠进行致敏和激发,观察过敏反应症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致敏后动物血清中的IgE、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的含量变化;激发后的BN大鼠立即处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BN大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中仅卵白蛋白组有明显过敏反应;与对照组比较,BN大鼠致敏血清IgE水平仅卵白蛋白组显著升高(P<0.05),组胺检测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高剂量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BN大鼠激发后,肺部组织病理结果仅阳性药组肺泡壁凝固性坏死,肺间质有大量炎症因子浸润。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未产生由IgE介导的I型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及急性血淤模型的影响。方法:以垂体后叶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大剂量肾上腺素配合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淤模型,观察丹参用药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J点和T波及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中(4.0g.kg^-1),高(8.0g.kg^-1)剂量均明显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J点和T波的升高(PK<0.05或P<0.01),丹参各剂量组能明显预防急性血淤 模型高,中,低切变率的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丹参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并具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对免疫性不孕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影响。方法取50只未孕雌性SD大鼠,采用人精液注射免疫的方法建立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孕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9只)、强的松组(10只)和丹参多酚酸低剂量组(9只)、中剂量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另取10只未孕雌性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强的松组经腹腔注射给予5 mg/kg强的松,丹参多酚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10、20、40 mg/kg丹参多酚酸,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14 d。各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按3∶1数量比合笼2周,统计各组大鼠受孕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雌二醇(E2)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卵巢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雌激素受体α(ER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受孕率,血清Gn...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阿魏酸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腹腔注射阿魏酸后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并对大鼠脑动脉血流和微循环区域血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腹腔注射阿魏酸50mg·kg-1后,大鼠的脑血管(包括大小动脉和静脉)的形态无明显变化;给药50min后,大鼠脑动脉的血流量缓慢增加,最高可增加到原血流量的170%,并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1h以上;给药60min后,微循环区的血流量渐渐增加,最高可增加到原血流量的150%~160%。结论:阿魏酸能显著增加大鼠大脑动脉及微循环区的血流量,不同区域的血流增加量有所不同。其机制可能与其松弛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减少血流阻力及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供血量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阳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 N 末端脑钠肽(NT - proBN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F 和 NT - proBN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 高于对照组,NT - proBN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暂时性左侧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模型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1.71 mg/kg)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17.86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0.91 mL/kg)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0.45 mL/kg)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18.02 mg/kg)组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阳性药,9 mL/kg)组。假手术组同法造模,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各组大鼠尾iv给药14 d后,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比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法评价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生化分析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神经细胞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含水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除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梗死面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伊文思蓝渗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差异显著(P<0.05、0.01);各给药组IFN-γ、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OD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MDA的升高,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种中药注射剂均能在不同程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元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MCAO大鼠的损伤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其改善各指标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韩乃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32-3734
目的:观察丹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大鼠150只,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高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30 mg/kg)、低剂量组(10 mg/kg)。丹参组分别于术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30 min然后松扎冠状动脉180 min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CK、LDH活性均显著增加(t=14.382、21.460,均P<0.05)。不同剂量丹参组均能明显缩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降低血清CK,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426、6.891、11.274,均P<0.05)。不同剂量丹参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LD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436、10.843、16.252,均P<0.05)。结论丹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急性脑出血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 A组贺斯10ml/kg,B组贺斯15ml/kg,C组贺斯20ml/kg,D组为对照组,采用平衡液15ml/kg输液治疗。测定指标:血球压积、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变率时)、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记录生命体征、尿量及出血量。结果4组患者输液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球压积均明显增高,通过输液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而以C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6%羟乙基淀粉能降低延长APTT时间,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临床输注中分子羟乙基淀20ml/kg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同时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虹  罗利飞 《中国药师》2009,12(10):1358-1360
目的:观察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血浆血栓素A2(TXA2)/依前列醇(PgI2)平衡、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轻中度PIH患者予以丹参8ml,ivd,qd×10d(PIH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血液流变学和尿微量蛋白(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30例。结果:与正常妊娠对照组比较,PIH组患者血浆TXA2含量上升,PgI2含量下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尿U—MALB和β2-MG含量均显著升高。经过丹参治疗10d后,患者血浆TXA2含量下降,PgI2含量上升;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尿U-MALB和β2--MG含量明显降低。结论:PIH患者存在血浆TXA2/P凼比值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肾功能的损害。丹参治疗PIH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血浆TXA2/PgI2比值失衡,改善血液流变学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邹瑛  宋金春  马俊玲 《中国药师》2009,12(3):278-280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当归粉针剂对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当归粉针剂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复方当归粉针剂对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复方当归粉针剂可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增加血清中SOD活力,减少MDA生成,缩小心梗面积。结论:复方当归粉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蒲黄颗粒(PH)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7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和PH高、中、低剂量组。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PH高、中剂量组少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丢失、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mR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结论:PH可下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宇清  薛梅  张亚明 《中国药房》2010,(47):4439-4441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HIBD动物模型,将60只SD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和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在HIBD后48h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NSE)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和脑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和突触素Ⅰ(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HIBD后48h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IBD后48h模型组中MEF2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HIBD后48h模型组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丹参注射液治疗后MEF2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抑制脑损伤后MEF2A基因表达,并抑制Synapsin-1的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精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0.05%吐温80)、模型(0.05%吐温80)、复方丹参片(1500mg·kg-1)和姜精油高、中、低剂量(80、20、5mg·kg-1)组。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低、中、高剂量姜精油可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能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姜精油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性,能改善血液的高黏状态,防止血液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FPS低剂量组(MCAO+FPS 50 mg/kg)、FPS高剂量组(MCAO+FPS 10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MCAO组、FPS低剂量组、FPS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后FPS低、高剂量组予鼠尾静脉注射FPS50、100 mg/kg。对所有大鼠按照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法测定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FPS低、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FP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Nrf2蛋白表达改变得更为显著(P〈0.05,P〈0.01);FPS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 FPS通过提高Nrf2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N-己酰化壳聚糖纳米粒(CCS-NPs)和甘草酸表面修饰N-己酰化壳聚糖纳米粒(CCS-NPs-GL),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应用离子凝胶法制备CCS-NPs,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CCS-NPs-GL;考察各纳米粒在冷冻干燥前、后和不同pH缓冲盐中粒径、电位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对CCS-NPs-GL的粒径、药物包封率和甘草酸结合率的影响。结果:CCS-NPs和CCS-NPs-GL在冷冻干燥后粒径稍有增大,缓冲盐溶液中迅速分散,电位下降不明显;在生理pH条件下,两者易于分散且粒径无明显变化;不同温度下,CCS-NPs-GL的粒径、药物包封率和甘草酸结合率无明显变化。结论:CCS-NPs-GL作为潜在的肝靶向主动传输载体,其粒子的稳定性可满足后续静脉给药的体内靶向研究和药效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脉糖眼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mg·kg-1)以复制DR大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安多明(0.05g·kg-1)和通脉糖眼明胶囊高、中、低剂量(2.0、1.0、0.5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月。观察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脉糖眼明胶囊高、中剂量组空腹血糖值、HbA1c含量显著降低(P<0.01);通脉糖眼明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1),通脉糖眼明胶囊低剂量组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能控制DR模型大鼠的血糖水平,降低血黏滞度,进而改善眼底微循环的血液供应,达到延缓DR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