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张仲景养阴思想的特点及其在中医临床辨证中的应用,引导医者重视张仲景养阴思想。[方法]从养阴的内涵、养阴的渊源、养阴辨证法及养阴论治法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具体条文对张仲景的养阴思想进行探析。[结果]在内涵上,张仲景的养阴思想主要指护养人体的阴液;在渊源上,养阴思想与《黄帝内经》和《难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辨证上,张仲景采用脉证合参法辨析阴液的盛衰;在论治上,张仲景将"治未病"与养阴思想相结合。[结论]张仲景的养阴思想极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值得学者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病的方法可分为祛邪、扶正、调和三大方面,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重要的祛邪手段。汗法除了治疗表证和内科疾病外,还可以治疗以皮肤病为代表的外科多种疾病,汗法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中医学者对汗法的认识日益深入,临床皮肤病中汗法的使用也日渐增多。皮肤病多以脏腑功能失常,营卫不和,气血失调,邪毒蕴结等为主要致病机制。我们基于皮肤病病虽在里,但病位多在肌肤毛窍的临床特点,结合“汗法”的“祛风散寒、疏通内外、透散内蕴之毒、通适血脉”等作用机理,兹参阅文献从“开门逐盗、透邪外达”“疏通经络、布津散液”“扶卫固本,升阳助脾”三点了解汗法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略术拙识望对临床汗法运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肝病在我国人群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肝病在治疗中难度系数大、易复发,从而成为临床中治疗系数比较大的疾病之一。在对肝病进行治疗时,西医的治疗不仅花费大,并且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多,因此,中医治疗肝病成为临床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之所以造成肝病的原因是阴虚,所以,在我国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中,疏肝养阴法是应用较多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对疏肝养阴法对肝病的治疗进行探索,并结合其真实案例进行陈述,从而为临川推广该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肛周湿疹为常见的肛门皮肤病,中医称"浸淫疮",多由风火湿毒蕴结于皮肤,阻滞于经络所致。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其周围皮肤,临床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有点状或片状瘀点、易复发为主要特点[1]。现代医学则认为湿疹为变态性反应性疾病。我院应用千金饮内服外洗和对症护理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养阴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王天伟1曲爱华2皮肤科的一些常见病和疑难病,以养阴法为主,配伍凉血解毒,养血润肤,活血通络之品治疗,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摘其4例验案介绍如下。1养阴润燥、凉血解毒法病人,女,36岁。全身起皮疹3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30d...  相似文献   

6.
养阴解毒法为主治疗银屑病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旧称牛皮癣,是一种原因未明而常见的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松皮癣”、“白疕”。本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我们应用养阴解毒法为主治疗10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寻常型银屑病。其中门诊病例40人,住院病例60人,合计10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热养阴法为主的中医治疗在晚期癌性发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晚期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肾癌患者共40例,采用自拟清热养阴退热方,每天1剂,连服7天,观察比较用药前后患者发热及主要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全部40例患者中,有效36例,有效率为90%,患者卡氏评分有显著改善。结论清热养阴法为主的中医治疗对晚期癌性发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养阴存津治法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伤寒发病、传变过程中,不仅有寒盛阳虚证,亦有热盛津伤证。《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存阴液”的基本精神,在治疗上开养阴保津法运用于临床之先河,张仲景用养阴存津法治疗伤寒,既有补法滋阴生津,尚有将其地汗、吐、下、和、温、清等其它治法之中。既有用养阴药物滋阴生津,尚有不投养阴之品,亦获护阴存津之效,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 特点:1.全身性原发者,最初仅局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肛门、阴囊及女阴等处多见。2.无原发性皮炎,由于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阳虚角度上治疗皮肤病红痒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中所讨论的76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皮肤病红痒症状患者中,76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两组讨论,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对照组接受火针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9.47%比对照组78.95%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皮肤病红痒症状上可考虑从中医阳虚角度上出发,给予中医治疗,疗效突出,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探中初医皮肤保健操结合耳穴压豆在防治瘙痒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耳穴压豆及中医康复保健操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为基础,选取2017年12与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提供常规中医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耳穴压豆结合我科塑颜养肤保健操进行康复锻炼,分别于4周和8周随访,按SergoD介绍的方法对瘙痒分级评分并观察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瘙痒评分下降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皮肤保健操结合耳穴压豆对防治瘙痒性皮肤病疗效满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方法简单易行有效,可在临床优质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欧阳恒教授皮肤病论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欧阳恒教授皮肤病论治的学术思想与诊治特色,其在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根据皮肤病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有皮肤科特色的直观论治五法;提出银屑病“三期”分治法等。既有较强的原则性,又能更好地切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围刺法,是先于皮损中央直刺一针,患处边缘进行多针平刺,针法均为浅针刺入,缓慢得气,形成一种围剿之势,然围刺法又有围剿之意,多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主,现今围刺法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尤其在皮肤病中疗效显著,遂笔者对围刺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现状做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养阴生津法在温病治法中属于扶正的范畴,在临床上对养阴生津法的运用更要广泛,更与疾病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通过卫气营血及恢复期阶段对阴液亏耗和养阴生津法的论述,以希探究其治疗规律,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孔昭遐教授运用清热凉血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列举多个系统的多个典型病例,介绍了孔昭遐教授对清热凉血法的辨证要点和应用方法。[结果]孔昭遐教授根据"热的性质"、"热的来源"、"热的兼夹之邪"、"热与血的关系"等因素,运用清热凉血法结合化瘀、解毒、利湿、祛风、养阴、益气、补肾等方法,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清热凉血法在临床诊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体现了孔昭遐主任的思辨理念和用药特色,并凸显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分析气血失调和阴不足的关系,并对《金匮钩玄》中丹溪养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金匮钩玄》书中“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的气血阴阳论是对丹溪养阴思想的进一步完善;该书中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主要体现在降火以滋阴、补阴血以润燥、健脾以养阴血、补血以生阴、补阳以生阴等五个方面;丹溪继承历代养阴观点并进行发展创新,对后世治疗杂病时应用养阴法有重要价值。[结论]《金匮钩玄》体现了丹溪养阴思想在杂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丰富了丹溪的养阴学术思想,促进了中医养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适应证、常用药物、常用方剂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补血法中的益气补血法、健脾补血法、生津补血法、养阴补血法的立法依据及遣药组方情况,对益气补血法与健脾补血法、生津补血法与养阴补血法的临床应用作出鉴别。认为益气补血与健脾补血、生津补血与养阴补血,补血功用则一,而补血的机制有异,临床应用有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痊愈36例,显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皮肤病之一,发生于青年人,影响美容。一年来,笔者应用中医化瘀清热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27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临床以老年人居多,中医认为多由肝、肾不足所致.故治疗上常以补肝肾、养阴血、荣筋骨为主,"精不足、补之以味",投以归芍地黄汤等药物,临床效果往往不甚满意.笔者临证多年,根据中医阴阳互根的理论.本着"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的观点,运用益肝肾、养阴血的同时,佐以补阳的中药,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