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钉与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内固定的胸部外伤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3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可吸收肋骨钉组70例,其中男62例、女8例,年龄(48.54±9.74)岁;记忆合金接骨板组251例,其中男187例、女64例,年龄(51.44±10.22)岁。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7.74±0.89 vs.7.66±0.92)、术后疼痛评分(3.80±0.79 vs.3.82±0.85),术后胸腔引流时间[(6.00±2.84)d vs.(5.68±2.9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合金接骨板组住院时间[(20.06±7.39)d vs.(17.77±7.68)d],及手术时间(101.29±30.67)min vs.(71.95±29.50)min]均短于可吸收肋骨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胸部X线,两组患者骨折再移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肋骨钉与记忆合金接骨板均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理想的术式,记忆合金接骨板手术操作更为简单,可吸收肋骨钉手术无需在体内留置金属内固定装置,但固定强度较接骨板略差,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价四爪接骨板行多发性肋骨骨折和连枷胸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9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和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20~80岁。均采用四爪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固定后的四爪接骨板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93例患者平均肋骨骨折数(5.9±2.1)根,内固定数(3.8±1-3)根,入院后手术时间(6.3±3.2)d。患者经四爪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骨折错位的肋骨及连枷胸胸壁塌陷得到矫正,患者疼痛缓解。术后胸部CT三维重建显示四爪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区无松脱移位,肋骨骨折复位好,胸廓恢复正常;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四爪接骨板内同定后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是正常肋骨的两倍。结论四爪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效果好,并且切口小,胸壁肌肉损伤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疼痛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作为胸外伤肋骨骨折手术指征的可行性,为肋骨内固定手术提供一条合理、可行的手术指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汇分院上海南汇中心医院24例肋骨骨折3d后主动疼痛评分〉6分、伴或不伴有PaCO2〉50mm Hg患者,采取随机抽签法将24例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固定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3.80±15.00岁;行爪形钢板内固定手术;保守治疗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6.20±10.70岁;采取保守治疗。术后1周、2周观察疼痛评分、PaCO2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结果术后1周手术固定组疼痛评分小于保守治疗组(1.25±0.97分vs.6.17±1.03分,P〈0.05),PaCO2(44.00±5.00mm Hg vs.49.00±5.00mm Hg,P〈0.05)和肺炎发生率(8.33%vs.50.00%,P〈0.05)低于保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周,术后2周手术固定组疼痛评分小于保守治疗组(0.83±0.83分vs.4.75±1.14分,P〈0.05)。结论疼痛评分结合PaCO2作为肋骨内固定手术的手术指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组(A组)与加压包扎外固定组(B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骨折断端骨性愈合。A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廓畸形、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B组低(P<0.01);而且A组患者在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短于B组(P<0.05)。结论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小、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呼吸功能,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9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手术内固定,随访评价效果。结果96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1-15)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2例胸廓稍有不对称,其余均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或畸形,胸部无明显疼痛,恢复良好。90例恢复受伤前体力劳动,余6例可生活自理。结论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考虑行内固定治疗;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复位固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改良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前支肋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胸部损伤浮动胸壁中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43例多发性前支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3例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8.5±3.8)岁,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改良手术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6.4±5.6)岁;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对两种手术方法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术后两组患者胸廓形状均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肺部、胸腔、切口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74.80±9.41)min vs.(91.94±17.42)min,P=0.006]和术中出血量[(34.20±14.70)ml vs(.83.33±20.72)ml,P=0.000)]明显短于或少于常规手术组。随访28例(改良手术组17例、常规手术组11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失访15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肋骨骨折均愈合,无胸廓畸形和呼吸功能受损,亦未见记忆环抱接骨板脱落、断裂和移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改良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出血少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实时三维心脏超声(RT-3DE)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与传统CPB下心内直视修补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5例接受传统CPB心内直视修补,男20例、女15例,年龄12~56 (16.4±4.0) 岁;B组29例接受RT-3DE 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男13例、女16例,年龄15~50 (18.5±0.2) 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死亡、并发症等指标及随访结果。 结果 B组手术时间[(110.47±35.90) min vs. (159.32±20.60)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40±22.30) h vs. (16.40±12.20) h]、胸腔引流量[(106.71±85.20) ml vs. (146.70±75.63) ml]及术后住院时间[(4.0±1.0) d vs. (7.0±1.0) d] 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A组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B组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20.0% vs. 10.3%,P<0.05)。 结论 对手术适应证明确的患者,RT-3DE引导非CPB下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的微创外科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固定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适应证、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65例,其中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35例与非内固定术治疗30例患者(加压包扎21例,肋骨牵引9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固定组35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疼痛感觉、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都明显缩短,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均明显少于非内固定组(P〈0.05)。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可吸收性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性肋骨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性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效率高,恢复快,痛苦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9月,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行肋骨骨髓腔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平均39.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6例,钝击伤2例。术前均经胸部X线片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并重叠移位,其中单侧连枷胸8例,双侧连枷胸1例。肋骨骨折4~10根,中位数6根;骨折范围为第2~10肋。合并外伤性血胸、气胸或血气胸28例,胸内脏器损伤5例,胸部以外合并伤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d者26例,1~3d者12例,3~6d者2例;入院至手术时间3h~3d,平均1.2d。结果术中固定肋骨3~8根,中位数5根。手术时间15~50min,平均32min。患者卧床时间2~7d,平均4.5d;住院时间5~18d,平均11.2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肺部感染、肺不张或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2h动脉血氧分压为(86.6±2.2)mmHg(1mmHg=0.133kPa),与术前(53.6±4.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1,P=0.005)。术后2h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7.2%±0.6%,与术前86.2%±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P=0.020)。胸部X线片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复查示,术后3~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4.5个月。结论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应用可吸收肋骨钉治疗,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预成型锁定钛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法的治疗效果及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内固定材料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行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本对照组35例,行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无胸廓畸形和胸腔积液出现,有肺部炎症1例和肺不张1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胸廓畸形1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炎症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2/37)略小于对照组(11.43%,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2,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FEV1、FVC、6MWT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6MWT指标水平均略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确切,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适合临床选择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138例早期肺癌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 (VATS组) 71例,男39例,女32例 ;年龄 (57.9±10.6) 岁;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 (开胸组) 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 (60.3±8.2) 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d、3 d、3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ion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147±113) ml vs. (146±91) ml]、清扫淋巴结个数 [(9.9±3.6) 枚 vs. (10.0±3.6) 枚] 及组数 [(3.1±1.3) 组 vs. (3.4±1.3) 组]、术后第1 d、第3 d VAS评分与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手术时间 [(119±27) min vs. (135±29) min]、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 [(3.0±0.9) d vs. (3.8±1.2) d]、术后住院时间 [(8.0±2.1) d vs. (10.2±5.4) d]、术后第30 d VAS评分 [(2.6±0.7)分vs. (3.2±1.1) 分]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随访59例,开胸组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2~18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其中脑转移1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2例。 结论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采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慢性胸痛轻微等优势。同时能够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及其经验。方法11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手术内固定。结果16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1~15)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5例胸廓稍有不对称,其余均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或畸形,胸部无明显疼痛,恢复良好。110例恢复术前体力劳动,6例生活可自理。结论对于严重胸壁塌陷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应行内固定治疗;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复位固定,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剥离骨膜法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4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不剥离骨膜组和剥离骨膜组,每组各22例,不剥离骨膜组应用不剥离骨膜法行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剥离骨膜组应用传统方法(剥离骨膜)行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及肋骨愈合情况.结果不剥离骨膜组及剥离骨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不剥离骨膜组为(75.86±13.40)分,剥离骨膜组为(88.91±16.12)分(P〈0.01);使用镇痛药物时间分别为(7.86±1.42)天,(9.09±1.19)天(P〈0.01);手术后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19.55±94.59)ml,(678.18±101.07)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剥离骨膜组肋骨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形成较早,骨折线消失较早.结论不剥离骨膜法肋骨钉内固定术相对于剥离骨膜法行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手术方法简便、创伤相对小、术后疼痛轻、固定满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促进骶前残腔及会阴切口恢复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接受骶前囊肿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骶前引流方式不同,分为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67例)和传统骶前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骶前残腔、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及治疗效果,骶前残腔、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处理及效果等。结果 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会阴部切口感染、骶前积液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骶前引流组[3例(4.5%)vs 10例(15.9%),1例(1.5% )vs 7例(11.9%);P均<0.05];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骶前残腔恢复时间及会阴部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骶前引流组[14(12,24)vs.16(14,40)d,12(10,28)vs. 14(12,48)d;P均<0.05]。两组共21例术后骶前残腔及会阴部感染,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切口拆开引流处理低于传统骶前引流组[0 vs.10例(58.8%),P<0.05];其骶前残腔及会阴部切口感染症状转归时间短于传统骶前引流组[(5.0±1.4)d vs.(7.2±2.6)d,P<0.05]。结论 骶前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可降低骶前积液及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速骶前囊肿切除术后骶前残腔及会阴部切口恢复,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多发肋骨骨折,2006年8月~2008年8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包括加压包扎、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穿刺等)治疗63例,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60例,即采用日本Gunze Limited,Medical Material Center生产的各型号NiTi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及江苏亚华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型号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刚子)微创内固定复位。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非内固定手术组相比,微创肋骨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短[(15.5±3.4)d vs.(21.3±5.6)d,t=-6.996,P=0.000],疼痛轻[视觉模拟评分(2.1±1.1)分vs.(5.7±1.5)分,t=-14.854,P=0.000],镇痛药用量少[哌替啶总用量(67.5±27.0)mgvs.(128.6±33.6)mg,t=-11.094,P=0.000],但住院费用高[(3.8±1.8)万元vs.(1.5±1.4)万元,t=8.011,P=0.000]。结论 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总结在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营养干预、呼吸道管理、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5月到2020年7月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1例(传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27例(ERAS组),护理上传统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法,ERAS组患者实施护患共享决策健康教育、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多模式镇痛、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计划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相比传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3±1.4)d vs(6.3±2.4)d,P<0.05]、胃管拔除时间[(4.3±1.2)d vs(10.6±4.9)d,P<0.05]、第一次肠内营养时间[(3.8±1.0)d vs(10.0±4.7)d,P<0.05]更早,术后发热时间[(4.5±2.2)d vs(7.9±4.8)d,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10.6±3.3)d vs(20.0±6.6)d,P<0.05]、住院时间[(18.4±2.0)d vs(31.1±3.7)d,P<0.05]更短,住院费用更低[(9.57±1.47)万元 vs(15.12±2.83)万元,P<0.05]。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7.4%(2/27)vs 33.3%(7/21),P<0.05]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1/27)vs 23.8%(5/21),P<0.05]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并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10间安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带固定、加压包扎及肋骨牵引等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2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6例;中位年龄37.3(17~53)岁;肋骨骨折6(3~14)处。交通伤19例,高空坠落伤3例,挤压伤2例。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胸腔镜辅助下行肋骨骨折复位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后胸廓外观正常,反常呼吸消失,复查胸部X线片显示两肺膨胀良好,骨折对位满意。其中14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32 h(6 h~7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 d,随访23例,随访时间3~1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满意,可有效弥补传统开胸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不足,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接收的4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t观察组患者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非内固定方式,主要是采用常规加压包扎或者肋骨牵引。手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J}=j,观察组手术切口均l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且术后8~12周x线检查显示骨折临床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在胸痛缓解、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发生率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使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以及呼吸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良好办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