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帆  石晶  王华  熊英 《四川医学》2012,33(6):915-918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BPD组(31例)与非BPD组(210例),从产前及出生情况、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对照,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12.9%,BPD组出生体重及孕周均较非BPD组低(P<0.001),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较非BPD组升高(P<0.01)。BPD组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周<30周(OR 5.033,P<0.01)及NRDS(OR 4.060,P<0.05)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龄及NRDS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也与BPD发生有关。提示通过预防早产、预防孕妇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2例2015年6月—2020年5月出生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诊断为BPD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者BP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独立高危因素。结果 共有2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确诊BPD的患儿71例,发病率2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吸氧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CPAP通气时间、PS使用、动脉导管未闭(PDA)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产儿孕母BPD发病率较高(P<0.05);非BPD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高于BPD组(P<0.05);BPD组与非BPD组在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产前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糖和妊娠期甲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胎...  相似文献   

3.
伍晓洪 《河北医学》2016,(9):1525-152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0例,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因素是BPD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注重预防早产、降低孕妇发生感染性疾病几率,采取有效的用氧策略,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BPD发生情况.收集母亲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和早产儿因素[包括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医院感染、动脉导管未闭、机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早产儿BPD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4周,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6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BPD 52例(观察组),未患BPD 116例(对照组)。比较分析患儿BPD的发生率,BPD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及宫内发育情况的关系,对各种BPD发病因素,如肺部反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产前感染、颅内出血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分别为55.88%、39.13%、19.51%和14.89%,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000?g、>2?000?g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38.46%、20.41%和1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PD的发生与患儿产前感染、出生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和肺部反复感染均有关(P?<0.05);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发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肺部反复感染情况及产前感染情况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颅内出血无关(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避免患儿肺部感染是减少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住院28天以上的早产儿120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BPD发生的关系。结果BPD发生率为20%(24/120),占应用呼吸机治疗早产儿9.30%(24/258),占所有住院早产儿2.5%(24/963)。BPD组出生体重、胎龄、合并肺出血及肺炎、机械通气I〉2次、痰培养阳性≥2次、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天及吸氧时间等因素,与非BP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产前激素应用、窒息、胎膜早破、肺透明膜病、PS应用、心脏疾病及机械通气PIP、PEEP、Fi02、MAP、吸入高浓度氧(〉40%)时间等因素与非BPD组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250g、肺炎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回归系数分别为0.942、0.764和0.176;OR值分别为2.579、2.261和1.320。结论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及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友刚  陈纯  徐令  苏浩彬  陈环 《广东医学》2005,26(9):1247-1248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发生BPD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肺部X线表现、治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12例发生BPD,胎龄<28周6例,28~30周4例,30~32周2例;出生体重<1000g5例,1000~1452g7例,轻度BPD4例,中度BPD6例,重度BPD2例;平均需要机械通气时间为(9.2±6.8)d,平均需吸氧时间为(45.5±11.2)d,吸入氧浓度>60%时间为(85.4±12.6)h,所有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经综合治疗11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8.5±20.3)d。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肺发育不成熟、长时间吸氧及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是BPD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BPD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及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430例,分析胎龄、出生体重等17种可能的相关因素与BPD的关系。结果:430例早产儿中,45例发生BPD,发病率为10.47%。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为试管婴儿、男婴、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时血pH〈7.20、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败血症、应用机械通气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等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BPD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发生BPD的NRDS早产儿共52例为观察组,未发生BPD的NRDS早产儿共5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母亲年龄、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先兆子痫发生率30.77%明显高于对照组9.61%,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吸氧浓度> 30%的用氧时间、发生肺炎例数、需要应用PS(肺表面活性物质)例数、机械通气> 7d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合并先兆子痫、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低、长时间吸氧浓度> 30%、发生肺炎、需要应用PS、长时间机械通气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PD的发生与母亲和早产儿的不利因素有紧密相关性,其中包括母亲合并先兆子痫、新生儿胎龄低、出生体重低、长时间吸氧浓度> 30%、发生肺炎、需要应用PS、长时间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0.
朱克然  周登余  王琍琍 《安徽医学》2021,42(12):1371-1376
目的 研究影响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超过28天的130例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标准分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组54例和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nB-PD)组76例;其中54例BPD早产儿,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轻度BPD组43例、中重度BPD组11例.分析该130例患儿的围产期因素,其中孕母因素包括是否使用产前激素、生产方式、是否多胎、是否为初产妇、产妇年龄、是否合并相关疾病如重度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阴道流液、产前发热、胎膜早破;新生儿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性别、首选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及是否使用INSURE技术.对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儿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分析提示,胎龄越小(OR=0.110,95%CI:0.007~0.638)、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2.178,95%CI:1.046~4.534)、用氧时间越长(OR=1.635,95%CI:1.148~2.327)和未采用INSURE技术(OR=0.006,95%CI:0.000~0.972)是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1.567,95%CI:1.228~1.720)、用氧时间越长(OR=1.358,95%CI:1.009~1.828)是患儿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小、未采用INSURE技术、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长是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越长是患儿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首选INSURE技术及无创通气,减少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28d以上的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氧依赖(>21%)超过28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其中氧依赖(>21%)超过28d的新生儿纳入BPD组,其余为非BPD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生BPD早产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227例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7例发生BPD,160例未发生BPD,BPD的发生率为29.52%。BPD与非BPD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与BP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出生体重为保护因素,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几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母婴同室收治的227例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与足月儿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异常母亲、糖尿病母亲与血糖正常母亲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21例恢复正常,6例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糖耐量异常母亲及糖尿病母亲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及时监测血糖、尽早哺乳、加强喂养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高危因素,探讨BPD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南山医院2006年1月-2009年9月在NICU诊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诊断为BPD(BPD组),而62例为非BPD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总发生率是17.33%,而有机械通气史的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高达33.33%,经鼻气道正压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较低,为10.34%。BPD组患儿胎龄和产重均较非BPD组低。产前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接受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需多次输血的患儿,BPD组较非BPD组明显增高(P<0.05)。生后使用肺表活性物质,限制早期液体摄入量,控制感染,积极纠正贫血,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避免早产低体重、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肺透明膜病,限制生后前10d的液体摄入、控制肺部反复感染、积极纠正贫血是预防BPD的关键,积极早期综合治疗BP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胎龄<37周且存活≥28 d的早产儿共986例,将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肺出血、贫血、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98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BPD共138例,发生率为14.00%.非BPD组和BPD组患儿母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和是否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贫血及机械通气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合和机械通气均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BPD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在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中,避免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合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30例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呼吸管理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呼吸管理。结果 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73%,死亡5例,病死率为17%。胎龄及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早产儿呼吸衰竭以生后早期多见,且与围产因素有关,呼吸衰竭的治疗除轻症用头罩吸氧外,尽早行机械通气治疗,氧中毒,过度通气为机械通气中常见的并发症,氧合指数(OI)对早产儿呼吸衰竭的预后有预测作用。结论 应加强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重视引起呼吸衰竭的围产因素的预防,呼吸器使用及呼吸管理技术水平是抢救早产儿呼吸衰竭成功及预防致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NICU收治的53例需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发展成为BP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且存活达28d以上早产儿53例,BPD的发生率为占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24.5%(13/53),占所有住院早产儿的12.7%(13/102)。发现胎龄、出生时体质量、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反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均为BPD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窒息史、产前及生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反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均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重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比较分析各组中和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1)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极早产儿中TP、ALB依次递减(P < 0.05);CHE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的DBIL、GGT生成、排泄均比极早产儿好(P < 0.05)。(2)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仅TBA增高(P < 0.05);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DBIL、CHE增高,但仅有低出生体重儿DBIL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肝脏功能越差。胎龄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远大于体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锈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早产儿240例的临床资料,入院当日血小板采集结果及3~7d内头颅B超及CT检查情况。结果240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80例,发生率达33.3%,与出生时血小板计数、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窒息、缺氧、感染、贫血等并发症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室出血(IVH)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感染、贫血、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加强产前监护,及时处理高危妊娠,提高产科技术,综合防治可减少IVH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胎龄≤34周早产儿175例,分为BPD组、非BPD组、轻度BPD组及中重度BPD组,回顾性研究BPD及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双胎儿、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应用对BPD发生无显著影响,孕母胎膜早破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1周时热量供给、肠外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分钟Apgar评分≤7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母胎膜早破、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及感染、1周时热量供应不足等可致BPD风险增加;早产儿肠外营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BPD风险越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发生中重度B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