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我院研制的复方黄芩注射液由黄芩、大黄,丹参等中药制成。用于局部注射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本文以动物实验研究其抗炎消肿作用和毒性。实验材料复方黄芩注射液由本院药理基地研制,每100ml含黄芩、大黄各25g(按生药计算,下同)。含生药总量为100%(g/ml)。小白鼠由本院动物实验枓提供,大白鼠系从福建医学院购;巴豆油致炎剂含巴豆油2%、乙醚73%、乙醇20%、蒸馏水5%,巴豆油自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成三黄泻心汤的大黄、黄连、黄芩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制作用,研究三味中药两两联合、每味中药分别与克拉霉素(CLR)、左氧氟沙星(LEV)、甲硝唑(MTZ)联合对Hp的增敏效果。方法菌株ATCC43504做质控及实验菌株,以药敏纸片法探讨三味中药对Hp的抑制作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实验药物(大黄、黄连、黄芩、CLR、LEV、MTZ)单独及联合使用对Hp菌株ATCC4350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I),确定联合抑菌效果,判断联合用药时实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黄连、大黄、黄芩的抑菌环直径:22 mm、18 mm、10 mm;MIC值:0.625 mg/ml、1.25 mg/ml、5 mg/ml;黄连与黄芩、黄连与CLR、黄连与MTZ、黄芩与MTZ联合的FICI≤0.5,呈协同作用,其余组合为相加作用,未见拮抗作用。菌株ATCC43504为抗生素MTZ的耐药菌株,联合用药时MTZ的MIC大于耐药折点,菌株依然对MTZ耐药。结论中药联合较单药有更强的抑制Hp能力。中药大黄、黄连、黄芩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生素敏感性。三黄泻心汤组方及三味中药可以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于根除Hp。  相似文献   

3.
王芳 《黑龙江医药》2005,18(3):219-219
芩连颗粒剂是由黄芩、黄连等中药经加工制成,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中医的有效方剂。为验证其清热解毒作用的有效性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得到了确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21):3015-3017
目的:为深入研究黄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促进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黄芩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献,对黄芩相关有效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与结论:黄芩的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扩张血管及降血压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对于黄芩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和中药特色的现代化创新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放疗和化疗普遍存在着各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从天然物质中寻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抗癌药物成为了近年来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使用中药治疗肿瘤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黄芩素作为中药的有效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关于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大量的体内外实验都证实黄芩素具有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就黄芩素抗乳腺癌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参黄冲剂对218例慢性肝病治疗前后对其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红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等的变化进行检测,提示上述三项指标均具有指导疗效的作用。1 材料及方法 1.1 参黄冲剂方剂组成 人参、大黄、五味子、黄连、柴胡、黄芩、生姜、半夏、甘草。由潍坊市生化制药厂、潍坊市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抗氧化角度,研究中药方剂抗衰老的作用。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了4种中药方剂体外对全血化学发光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活性氧的抑制作用。结果:4种中药方剂在体外能明显抑制白细胞吞噬氧化作用所引发的化学发光强度,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且呈量效关系。结论:这4种中药方剂对活性氧具有清除作用,这些方剂抗衰老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其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牛黄解毒片为常用中成药,中国药典自1977年至2000年版均有记载。在2000年版又增加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规定,每片含黄芩以黄芩苷C_(21)H_(18)O_(11)计,小片不得少于0.5mg;大片不得少于0.75mg。 牛黄解毒片接处方计算,每大小片分别含黄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葛根芩连汤氯仿部位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抑制羧酸酯酶(CES2)的作用。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葛根芩连汤氯仿部位,以葛根素、小檗碱、黄芩苷、甘草苷4种指标性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其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为CES2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底物,在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中考察葛根芩连汤氯仿部位对CES2的抑制作用。结果:葛根芩连汤氯仿部位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为:葛根素347 mg.g~(-1)、小檗碱1.65 mg.g~(-1)、黄芩苷14.9 mg.g~(-1)、甘草苷1.04 mg.g~(-1),该部位抑制CES2活性的IC_(50)为0.5 mg.mL~(-1)。结论:葛根芩连氯仿部位及其单体均对CES2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揭示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可通过抑制羧酸酯酶以缓解伊立替康所致迟发型腹泻,为中药缓解其毒副作用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上清丸系由黄芩、黄柏和大黄等药味 ,经适当加工制成的大蜜丸 ,具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的功效。本品现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第 10册 )中[1] ,标准中鉴别项只有显微一项。为确保产品的质量 ,以制剂中的主药作为考察对象 ,以薄层色谱方法对其进行了质量标准的初步探索。1 实验材料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对照品 ,黄柏、大黄对照药材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上清丸由阳江制药厂提供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2 方法与结果2 .1 黄芩的鉴别[2 ]2 .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 9g ,切碎 ,加硅藻土 6 g混匀 ,加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黄芩配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4.5和2.25 g·kg~(-1)大黄-黄芩药对组。各组大鼠预防性给药7 d,于末次给药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于造模后6 h处死动物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大黄-黄芩药对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后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炎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几种中药饮片的非法添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桔梗、黄连和黄芩3种中药饮片的非法添加现象进行研究。方法进行市场调查,收集样品,进而从镁盐、铝盐、总灰分、金胺O检查等质量指标分别考察桔梗、黄连和黄芩饮片的质量情况。结果与结论市售桔梗、黄连和黄芩饮片质量问题较严重,掺假染色较常见,建议监管部门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大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荣  陈俊红  王国明 《中国药房》2008,19(18):1429-1430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Reg.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又名将军、川军、锦纹。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均有影响,作用多样,其抗菌消炎、抗肿瘤、抗高脂血症、降压、强心、健胃、利胆、保肝、泻下、延缓衰老等治疗作用已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和充分肯定。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大黄,尤其是其有效成分和复方制剂在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方面的作用研究日趋深入,本文即将其抗AS作用机制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9,(17):2440-2444
目的:了解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研究概况,为深入研究其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黄连""2型糖尿病""Scutellariae radix and coptidis rhizoma""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其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黄芩可清肺热,黄连可清胃热,两药配伍可治脾虚胃热型T2DM,且作用优于二者单用。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调节糖代谢、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等有关。含黄芩-黄连配伍的中药复方(如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在临床治疗T2DM中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阶段对于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些特异性指标的改善上,尚未对其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挖掘;临床研究仅限于疗效的宏观评价,且存在样本量小、研究不深入、缺乏治疗标准等缺点。因此,今后的研究应重点以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切入点,深入其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复方鱼腥草颗粒系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收载的复方鱼腹草片的改型制剂,处方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金银花、连翘5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方中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等[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苷有抗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2],是复方鱼腥草颗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故选用黄芩中化学成分黄芩苷(C21H18O11)的含量作为复方鱼腥草颗粒质量控制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关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报道的方法很多,有HPLC[3]、分光光度法[4]、聚酰胺薄膜层析法[5]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脓毒症是感染因素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菌Cp6DNA是引起脓毒症的主要病原分子。CpGDNA通过与TLR9结合,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是介导脓毒症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CpGDNA为靶点,从中药中定向分离具有拮抗CpGDNA和治疗脓毒症作用的活性物质。方法:(1)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以CpGDNA为靶点的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并对78种中药进行筛选;(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大黄中定向分离与CDGDN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并对得到的组分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确定活性组分;(3)在体外实验中,测定活性组分与CpGDNA、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活性组分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观察活性组分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4)利用反相HPLC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制备分离,获得活性单体化合物;(5)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单体化合物与CpGDNA和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化合物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1)建立了以CpGDN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从78种中药中筛选出大黄等14种中药与CpGDNA具有较高结合能力;(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从大黄水提物中定向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大黄D组分;(3)在体外,大黄D组分与CpGDNA、LipidA均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呈现良好的量一效关系。在体内,大黄D组分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4)通过反相HPLC从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大黄酸和大黄素;(5)在体外,大黄酸和大黄素与CpGDNA均具有较高结合能力,均能单独或协同对CpGDNA及LPS刺激RAW264.7细胞分泌TNF—Q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结论:(1)应用生物传感器、以病原分子CpG DNA为靶点,成功地建立了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2)从大黄中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的大黄D组分,体内、外生物学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黄D组分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3)从大黄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大黄酸和大黄素,生物学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黄酸和大黄素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提示大黄酸和大黄素可能是D组分以及大黄提取物拮抗cpGDNA和脓毒症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番泻苷和大黄多糖对大鼠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钙荧光探针Fura-2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黄有效成分番泻苷和大黄多糖对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提示大黄及大黄制剂抑制血小板细胞聚集与番泻苷和大黄多糖抑制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柴胡汤是传统的中药,由柴胡、黄芩、法半夏、生姜、大枣、白芍、枳实、大黄等8种中药组成,用于治疗肝病。作者以前的研究证实大柴胡汤提取物(TJ-8)预防 CCI_4中毒大鼠急性肝损伤,推测可能是该药物抑制肝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增强和破坏肝损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传统寒热药对附子大黄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附子大黄为对象研究寒热药对配伍前后影响药性的关键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采用药材/组分配伍层次进行研究,并且结合指纹图谱来研究附子、大黄配伍前后附子总碱和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变化.结果:附子总碱配伍后略有增加,保持了附子的温煦作用;大黄总蒽醌配伍后均有所下降.结论:抑制了大黄的寒性,结合蒽醌变化较小,保持了大黄的泻下作用.本研究为附子、大黄传统配伍变寒下为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为药性配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连多糖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药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抗氧化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来发挥作用;其降血糖作用机制较多,包括抑制α-淀粉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葡萄糖摄取;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活化巨噬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中p-JAK2、p-STAT3的表达有关;可能通过抑制氨基末端激酶(JNK)介导的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2)凋亡信号通路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近年来有关黄连多糖的药理作用等文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