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 模型,探讨PVL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表达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2日龄SD清洁级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 h建立PVL模型,分别于模型后0,8,24,48,72 h、7 d处死,同时设立相应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病理变化;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ephrin-B3 mRNA表达。结果:新生大鼠PVL后,脑白质ephrin-B3 mRNA在缺氧缺血后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在8,24,48,72 h和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后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8,24,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PVL时,脑白质ephrin-B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ephrin-B3可能是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21-32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是缺氧缺血(HI)后引起一氧化氮过量产生的主要限速酶,该研究通过观察HI后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及iNOS表达的变化,探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MD)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12只2日龄未成熟大鼠随机分为WMD组和假手术 (对照) 组,建立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于HI后1 h、3 h、6 h、12 h、1 d、3 d及7 d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iNOS的表达,TUNEL法测定胶质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D组iNOS于HI后1 h表达开始上升,1 d达到高峰;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于HI后1 h显著增多,在HI后1 d达到高峰。结论:WMD新生大鼠中iNOS的表达显著增高可能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参与HI后WM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血管新生情况,探讨HIBD时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新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17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n=88)和对照组(n=88),两组分别在缺氧缺血(HI)后0、4、8、12、24、48、72h及7、14、21、28d(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正常7日龄Wistar大鼠于脑组织多种细胞的胞浆中可见VEGF表达,9日龄时达高峰;HIBD后VEGF蛋白于HI后4h表达逐渐增加,于48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并且于HI后4h~14d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正常新生大鼠脑皮质中新生毛细血管数各时间点平均为3~8条/HP;而实验组于HI后3~28d的新生血管数为10~12条/HP,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并于HI后4~72hVEGF表达程度与新血管形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8,P〈0.05)。结论正常7~35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VEGF蛋白表达。HI可诱导VEGF表达增加:VEGF参与了HIRD后腩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彭好  周宏  熊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7):1340-1341,135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巢蛋白(nestin)重新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缺氧缺血(HI)组。制备大鼠HIBD模型后分别于即刻、3、12、24h和3、7、14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和VEGF表达。结果HI组VEGF即刻即有增加,12h达高峰,持续至24h下降,术后3d已基本恢复至基线。nestin蛋白在HI后7d大量出现,7d后已降低,14d降低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nestin蛋白与VEGF表达对HIBD有保护作用。促使nestin和VEGF同步表达的方法可能对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与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仑司特(Pran)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PVL组和Pran组。通过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及术后缺氧建立PVL模型,Sham组大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也不进行缺氧处理。Pran组缺氧后经腹腔注射Pran(0.1 mg/kg),每12 h注射1次,连续注射3 d,Sham组和PVL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n=8),免疫印迹法测定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MBP和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表达(n=8)。造模后21 d,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n=8)。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PVL组与Sham组比较脑白质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Pran组病理变化较PVL组明显改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VL组MBP平均荧光强度低于Sham组,Pran组MBP平均荧光强度高于PVL组(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VL组MBP和CNPase蛋白相对表达均低于Sham组,GPR17蛋白相对表达高于Sham组(P < 0.05);Pran组MBP和CNPase蛋白相对表达均高于PVL组,GPR17蛋白相对表达低于PVL组(P < 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PVL组与Sham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ran组与PVL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 < 0.05)。结论 Pran可减轻PVL新生大鼠的脑损伤,促进髓鞘形成,改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PR1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和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Wist ar新生大鼠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通过正常生后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检测VEGF A和VEGF 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和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c,HI)后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 A和VEGF 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脑组织中即有表达,生后第8天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并呈低水平表达,持续至生后第35天(HI后28d);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VEGF A和VEGF CmRNA于HI后2h左右开始表达增强,HI后12h左右达高峰,其中VEGF CmRNA持续至HI后72h,而VEGF AmRNA持续至HI后14d。结论VEGF A和VEGF 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和HIBD后新生大鼠的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都以VEGF AmRNA的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生7日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HI)后即刻腹腔注射NGF 100U/只或等量生理盐水,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缺血后24、48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NGF可降低血清NSE,增加左侧(缺血侧)脑组织中NSE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腹腔注射NGF对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NA-210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miRNA-210表达抑制组及miRNA-210过表达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 (HI) 组,每组10只。HI组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8% O2和92% N2的混合气体缺氧舱中持续2h;假手术组仅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和缺氧处理。HI或假手术术后,分别向生理盐水组、miRNA-210表达抑制组和miRNA-210过表达组大鼠颅内注射生理盐水 (2.5mg/kg),miRNA-210 incubitor (2.5mg/kg) 和miRNA-210 minic (2.5mg/kg),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3d后断头,取左侧脑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210的表达;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各组HI新生大鼠脑组织中miRNA-210的表达较相应假手术组均显著下调,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上调 (P < 0.05)。与生理盐水HI组比较,miRNA-210表达抑制HI组中miRNA-210的表达显著下调,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上调 (P < 0.05);miRNA-210过表达HI组中miRNA-210的表达显著上调,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调 (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提示miRNA-210表达抑制HI组水肿改变明显;miRNA-210过表达HI组水肿改变明显改善。结论 新生大鼠脑HI后miRNA-210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雄激素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脑组织磷酸蛋白聚糖(phosphacan,PC)及NG2蛋白聚糖(NG2)表达变化及其与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关系,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新生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雄激素干预组(于模型制成后即刻注射丙酸睾丸酮25 mg/kg)。于缺氧缺血(HI)后24 h、72 h、7 d、10 d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和电镜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C和NG2蛋白聚糖在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各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凋亡、神经元轴突再生及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①HI后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假手术组于术后24 h细胞表面见较小的突起,72 h、7 d及10 d细胞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突起,未见凋亡细胞;HIBD组HI 24 h、72 h、7 d和10 d时细胞表面无突起或仅有较小突起;雄激素干预组的神经元轴突较HIBD组后增长明显,但较假手术组弱。②HI后脑组织PC和NG2的表达:假手术组海马和皮层均存在少量PC和NG2的表达,海马的表达高于皮层。HIBD组在HI后24 h 表达开始呈阳性反应,HI后72 h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0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雄激素干预组,PC和NG2的表达时程和分布与HIBD组相似,HI后24 h、72 h、7 d和10 d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B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和NG2可能是HIBD后抑制神经元轴突再生的重要因子之一,雄激素可能通过调节胶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抑制PC和NG2表达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缺血(HI)前2 h、HI后2、12、24 h,3、7、14和28 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2.免疫组织化学测HI前2 h、HI后2、12、24 h,3、7、14和28 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Bax蛋白表达。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9 g/L盐水对照组(C),参附预处理组(P),参附治疗组(SF)。结果SF和P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明显低于C组(P〈0.01,〈0.05),且Bcl-2表达显著增多(P〈0.05,〈0.01),而Bax表达明显下调(P〈0.05,〈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上调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HIB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e acid,AMPA)受体亚单位谷氨酸受体2(GluR2)在2日龄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白质中的表达,并检测脑白质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在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2日龄SD大鼠缺氧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模型,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白质缺氧缺血后12,24,48 h和72 h GluR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用Furo 2/ AM荧光探针和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脑白质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VL组大鼠脑白质GluR2 mRNA 和蛋白含量在缺氧缺血后24 h开始降低,并持续降低至72 h(P<0.05); PVL组大鼠脑白质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在缺氧缺血后12 h开始升高,持续增高至72 h(P<0.05)。结论:GluR2表达减少可能导致脑白质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细胞损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13-3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FOXO3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60只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组和假手术组,HI组在乙醚麻醉下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缺氧2.5?h;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作缺氧处理。两组在HI后0.5?h、2?h、4?h、8?h和24?h各处死16只大鼠取大脑皮层。应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FOXO3a总蛋白、胞核FOXO3a蛋白、胞浆FOXO3a蛋白及Bim蛋白表达。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胞核FOXO3a蛋白于HI后0.5 h表达开始增高,随HI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24?h达高峰(P<0.01);胞浆FOXO3a蛋白水平在HI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Bim蛋白在HI后0.5 h表达升高,2?h达高峰,4?h开始降低,至8?h开始恢复至基线水平。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后4 h,凋亡细胞开始增多,24?h达高峰,各时间点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FOXO3a自胞浆转位入胞核,诱导靶基因前凋亡蛋白Bim表达,Bim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最近研究发现NgR-P75NTR- RhoA信号通路在神经损伤和重塑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其确切传导机制及在缺氧缺血后新生动物P75NTR对下游分子RhoA调控变化尚不清楚。该实验在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WMD)模型基础上,观察WMD新生大鼠脑白质P75NTR和RhoA mRNA表达变化, 探讨WMD时两者的关系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早产儿WMD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制备新生大鼠WMD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照组及WMD 12,24,48,72 h和7 d组病变侧脑白质P75NTR蛋白及RhoA mRNA表达变化。结果:光镜和电镜形态学发现WMD组缺氧缺血48 h后即有显著的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WMD组大鼠纹状体和胼胝体P75NTR蛋白水平12 h开始升高,48 h达峰值,至72 h略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之后下降明显,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MD组大鼠脑白质RhoA mRNA 表达12 h开始升高,48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72 h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之后开始下降,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WMD新生大鼠脑白质中P75NTR蛋白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升高与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神经轴突再生可能有关,表达下降则与缺氧缺血性损伤加重神经细胞坏死相关。RhoA 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与P75NTR一致,提示P75NTR水平升高可促使RhoA mRNA高表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17-3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基因及其产物在调节脑内能量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近来葡萄糖在围产期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拟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GLUT3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葡萄糖的缺氧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通过调节25%葡萄糖的注射次数及时间或禁食12h,分别建立单纯低血糖组,缺氧缺血(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后低血糖组,HI前轻度高血糖组,HI后轻度高血糖组,HI前重度高血糖组以及HI后重度高血糖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RT-PCR方法,分别在HI后2,24,48,72h及7d对各组新生大鼠脑内GLUT3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组GLUT3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表达量增高,HI可引起GLUT3基因表达量的短期上调,至HI后72h及7d则非常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HI前低血糖组GLUT3基因表达量在各缺氧缺血组中为最低,尤其在HI后72h显著低于HI组(P<0.05)。HI前重度高血糖可明显上调GLUT3基因表达量,在HI后大部分时段的GLUT3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HI前轻度高血糖对GLUT3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如HI前重度高血糖组。在HI后无论轻或重度高血糖组以及HI后低血糖组,其GLUT3基因的表达时相均与HI前低血糖组类似。结论:结果提示HI前低血糖可使GLUT3基因表达和产物合成明显下调、脑病理改变加重;HI前重度高血糖则使GLUT3基因表达和产物合成明显上调、脑病理改变显著改善;在缺氧缺血前预先补充足量葡萄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内应对缺氧缺血的侵袭、改善缺氧缺血程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认为神经细胞凋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CytC)是重要的促凋亡蛋白因子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肌苷对成年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肌苷可降低CytC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本实验通过观察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肌苷对HIBD新生大鼠脑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7日龄SD大鼠140只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40),肌苷治疗组(n=50)和HIBD组(n=50),其中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分别再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后6h,12h,1d,3d,7d5个亚组(各亚组n=10)。通过分离、结扎左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制备HIBD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缺氧缺血处理,按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各相同时间点随机分为5个亚组(各亚组n=8)。肌苷治疗组于模型制备后即刻开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100mg/kg,每天2次,连续7d。以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原位杂交技术测定CytC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皮质区和海马区可见少许凋亡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HI后6hHIBD组皮质区和CA1区凋亡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即见增多,于HI后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HI后7d凋亡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数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肌苷治疗后凋亡细胞数和神经细胞CytCmRNA表达均减少,各时间点与HIB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IBD后,凋亡细胞数与CytC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1)。结论:HI损伤后给予肌苷干预能减少HI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下调CytCmRNA表达。肌苷治疗后,新生HIBD大鼠的凋亡细胞数减少与CytCmRNA表达下调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肌苷可能通过抑制CytC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枸橼酸咖啡因干预组,每组16只。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缺氧(80 m L/L氧气和920 m L/L氮气)2 h制作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及缺氧处理;干预组在缺氧缺血前、缺氧缺血后0、24、48、72 h给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腹腔注射,HIBD组分别在同一时间点以等量生理盐水行替代腹腔注射。各组大鼠于12日龄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左侧脑皮层下白质MB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腺苷A1受体(A1R)和A2a受体(A2a R)m RNA的含量。结果 HIBD组左侧脑皮质下白质MBP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较HIBD组MBP表达增多,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HIBD组A1R m RNA较假手术组显著上调(P0.05),干预组A1R m RNA较HIBD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能减轻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腺苷A1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了解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及蛋白质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和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探讨三种因子在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HPH新生大鼠模型;分别在缺氧3、5、7、10、14、21天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对肺组织中上述三种因子的mRNA、蛋白质表达强度及蛋白质表达量进行分析;进行三因子和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氧3、5、7、10天HIF-1 αmRNA及蛋白质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5、7天其蛋白质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3天ET-1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3、5、7天ET-1蛋白质表达强度及蛋白质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10天其蛋白质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3、5、7天iNOS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组在缺氧21天内HIF-1α表达总体与mPAP变化呈正相关(P <0.001);缺氧7天内ET-1、iNOS表达总体与mPAP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ET-1和iNOS在HPH新生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增加,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三种因子在该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对新生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谷氨酰-L-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受孕21 d大鼠行剖宫产取出早产鼠80只,喂养1 d后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早产鼠放置在室内常压空气中饲养,高氧组早产鼠放置在同一室内常压氧箱中(氧浓度85%~95%)饲养,分别于第1、4、7、10、14天,每组取8只大鼠,采集两组早产鼠肺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两组早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RT-qPCR检测两组早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HO-1和GCLC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早产鼠体重下降显著(P < 0.05)。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间隔增宽、肺泡数目减少和肺泡简单化。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中HO-1 mRNA相对表达量在第7天时低于空气组,在第10、14天时高于空气组(P < 0.05)。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中GCLC mRNA表达量在第1、4、7天时低于空气组,在第10天时高于空气组(P < 0.05)。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除第1天外,GCLC蛋白表达水平在其他各时间点均升高(P < 0.05)。结论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生长发育迟缓、肺发育阻滞。早产鼠肺组织HO-1和GCLC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肺损伤发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