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痛”就明确指出了心绞痛的部位及症状。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系年老体弱、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有关。笔者认为上述诸多因素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在心绞痛的发病及治疗中甚是重要此二者可使痰浊瘀血内生阻痹心脉而发病。因此根据临床上心绞痛发作之时多痰、多瘀,病性以实为主,治疗时就应从活血化瘀、豁痰健脾、理气舒肝入手。兹就笔者多年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兰杰 《中国乡村医生》2004,6(22):F003-F003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属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心悸”一类疾病,通常认为心绞痛属于“厥心痛”的范畴;心肌梗塞属于“真心痛”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冠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听引起的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心电图检测显示ST段水平和T波改变。针刺治疗本病早在《内经》就有记载。近20年来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临床疗效确实肯定。本文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之“厥心痛”、“胸痹”、“心痛”、“卒心痛”、“心胃痛”等范畴,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的记载,在古代医籍中有较多的描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满,肋下痛,膺背肩甲间痛。”《灵枢·厥痛篇》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本病为“胸痹”,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八张方剂。足见古代医家对该病早有认识。心绞痛主症为胸闷心痛,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笔者辨证将其分为六种证型,但概其要不越本虚标实两大类。虚指正气虚损,以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本病多采用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进行治疗;本病为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证,中医根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治疗上多运用“活血化瘀”之法。本人根据中医学“肺朝百脉”“气行则血行”等理论,应用自拟以活血益气、补肺药物为主的活血益气汤和抗心绞痛药物硝苯吡啶对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认为 ,冠心病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逐渐狭窄 ,甚至完全堵塞 ,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常表现为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医认为冠心病属“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症 ,其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 ,治疗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则。 1 999年以来 ,我们以“益气活血”为治则 ,采用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冠心病患者 36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冠心病中均为我院内科住院病人 ,其…  相似文献   

6.
<正> 心绞痛属于中医“心痛”、“胸痹”等范畴,其疼痛较明显者,称之“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古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业已注意探索能迅速缓解心痛,以解除病人痛苦,防止病情恶化的方药。综观其治疗大法,属芳香温通散寒止痛,或理气活血化淤止痛者多。一般多用丸、散剂型。代表方如《金匮要略》乌头赤石脂丸(乌头、赤石脂、干姜、附子、蜀椒),《和剂局方》苏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心绞痛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本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居高不下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研究广泛深入 ,对其理论和临床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现概括如下。1 发病机制的研究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真心痛”的范畴。研究表明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心阴虚是主要因素之一 ,而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调节肽、植物神经和免疫等指标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李战平等[1] 以此为指标研究了心阴虚冠心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 ,表现为ST段和…  相似文献   

8.
王本起 《海南医学》1997,(2):118-119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我国四十岁以上的人发病较多。冠心病是现代医学的名词,在祖国医学里无这样的病名,但在中医书籍中有关“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瘀血痛”的记载类似冠心病所出现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如《素向脏气法时论》:心痛者,胸中痛助支满胁下痛。《素向举痛论》有……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的记载,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医学中所描述心绞痛的部位以及放射疼痛的部位很相似。同时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一书中有专门一节论述胸痹心痛,如“胸痹之痛,喘、息、咳,胸背痛,短气”,“胸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虽无冠心病病名,但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内经》称“厥心痛”“真心痛”,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先明确提出了“胸痹”这个病名,认为是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以致寒凝气滞和痰浊阻心脉,影响气血运行所致,并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进行了专门论述。胸痹病实际包括心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诸多证候病,这与西医把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其病机主要气虚血瘀。我们采用补心气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的74例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4例均系1996年10月~1997年...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现象,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症状的认识早有记载。如《素问、标本病传论》:“心病先心痛”,说明了心痛是心脏疾患较常见的症状。《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及《圣济总录·心痛总论》中说:“心病者心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包络之痛,痛于两乳中,鸠尾之间,即膻中也”。此乃对疼痛发生和放射部位作了较详细地描写。在《灵枢、厥气篇》中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  相似文献   

12.
目前 ,人们论冠心病、心绞痛 ,多以“胸痹”而论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怀义医师却认为胸痹较心痹所涉病的范围更广泛、更复杂 ,因胸痹可以包括心痹 ,而心痹却不能包括胸痹。究其临床证候表现 ,胸痹有“喘息 ,咳唾 ,胸脊痛 ,短气”“不得卧”“心痛彻背”“心中痞”“胸痛 ,胁下逆抢心”等 ;心痹有“暴上气而喘”“病心痛”“胸中痛 ,胁支满”“心痛引背”等。王师主张临床上要进行辩证论治 ,首先要注意抓住主证 ,胸部憋闷 ,心胸疼痛 ,膺背肩胛间痛 ,左臂内侧沿心经循行部位串痛等。再结合舌诊、脉诊、全面分析 ,深入辨认 ,根据虚实、寒热兼夹转化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归纳 ,把这复杂的病证 ,主要归为虚实两大证候。为了继承王师多年学术思想 ,现将王师辩证论治心痹特点介绍如下 :心痹以实证为多 ,即使虚证亦常有虚而招邪之情 ,故在治疗上王师不主张多用补法。例如 :治虚证方中用四君子汤加人参 ,但却用干姜、桂枝配甘草以温助心胸阳气 ,参术配干姜以理中焦 ,培土生金 ,鼓舞正气 ,以助驱邪。又重用瓜萎、薤白以温阳开痹使胸中大气得转调畅胸阳。还佐用红花、丹参、麦冬、当归、元胡等养血活血之品 ,以利通脉。再用药之妙 ,在于细辛一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0例,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60例作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洪俊通过对“九痛丸”的主治病症原文的逐句剖析,用现代西医学的病名诠释“九痛丸”的主治证名,揭示了“九痛丸”的主治范围,包括现代医学上的“心绞痛、胃痉挛、胃酸过多之一部分、脑震荡综合症及传染性肌炎之一部分”,同时点出“九痛丸”的禁用之处。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为常见病之一,其症状与《内经》所描述的“厥心痛”、“真心痛”相类似,并记载“内关主心痛”。在其启发下,七十年代开展了针刺内关、膻中和华陀夹脊穴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观察研究,结果显效率为47.8%、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3.6%、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有效率为53.2%。进而采用心电图、心音图、颈动  相似文献   

16.
崔英海 《中外医疗》2009,28(2):110-111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金匮要略》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本为心气虚,标为血瘀、痰浊、气滞所致。临床用益气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等范畴,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获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38人,发病年龄38-72岁,平均51.3岁,发病时间1-23年,平均8.65年,对合并其他心脏疾患,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列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一般分为5型,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型属于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的范畴,现多以“胸痹”或“心痛”称之。其表现为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安卧,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也有一定联系。现就冠心病辨治5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治疗规律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属于中医“厥心痛、真心痛、胸脾”等范畴。多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心绞痛方面,立法配伍不断更新的汤剂、速效长效制剂、静脉制剂已形成了三为一体防治这一急症的特色治疗体系。 中药汤剂治疗经济而易行,也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有感对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18首治疗心绞痛具有代表性的方药归纳分析,研讨其辨证核心和治疗规律,以便同道学习和应用。不妥之处请指正。 1.心绞痛的基本病机和方药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医痛症包括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痹证等,疼痛是其共有症状。以急性疼痛而言,属于中医急症范畴。目前常用的镇痛药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其中麻醉性镇痛药虽有较强的镇痛效果,但反复使用易成瘾,造成严重后果。中医药蕴藏着丰富的止痛理论和镇痛药物,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甚为活跃,兹概要综述如下。 1 病机探讨 1.1“不通则痛”和“不荣致痛”是痛症的基本病理不少学者详细探讨了“不通则痛”和“不荣致痛”的机理,认为两者从不同角度反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