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苏州市新生儿黄疸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坚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1):989-990
本文总结分析了1995年8月~1996年7月在我院出生的15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根据本组结果和全国黄疸调查协作组对血清胆红素〉12.9mg/kl的新生儿作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无异常发现,提示正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应作适当调整,而高胆红素干预标准亦应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刘筱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62-76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之值超过正常范围。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1]。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其病因复杂。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2001年~2004年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从2002年6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该病1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根据金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85.5μmol/L(5mg/d1),出生后72h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μmol/L(15mg/dl),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一般资料1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男92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44∶1;早产儿1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正常足月儿黄疸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我院母婴同室的新生儿431例,对其进行胆红素监测。结果 431例新生儿中筛查5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治疗,病因分析主要有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5例(占29.4%),其次新生儿ABO溶血病11例(占21.5%);经皮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具有高度相关性,相比之下经皮腹部胆红素更能准确反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论经皮胆红素能够较准确反应血清胆红素情况,检测方便无创,可动态监测正常足月儿黄疸变化,早期预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玉丽  赵晓莉  王游  李泽 《河北医学》2016,(9):1493-1495
目的::评价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水平联合头颅MRI检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和头颅MRI检查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SE、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 UCB )水平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中MRI 信号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MRI 异常组的血清NSE、脑脊液UCB水平高于MRI正常组( P 均<0.05)。结论:血清NSE与头颅MRI联合检查结果可能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符宝铭  林超琼  韦蓉  杨广林  闫芳  黄战  周春浪  欧珊 《广西医学》2009,31(11):1605-1606
目的应用微量法动态监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以确定广西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正常值范围。方法(1)用微量法对5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胆红素进行测定,并用经皮法同步测定,分别计算出相应胆红素的均值和标准差。(2)随机抽取72例新生儿血清标本,用同步生化法与微量法测定,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1)5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峰值出现在第4天,峰值为(186.46±34.23)μmol/L。(2)微量法与生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3,P=0.332),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0.962,t=3.616)。结论微量法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结果准确可靠,本研究得出了广西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不同日龄(1—7d)血清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提供可靠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7.
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定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1~7 d)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1)用微量法测定5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记录围产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因素.(2)将研究对象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 (1)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二、三天出现黄疸,第四天到达高峰,峰值为(186.46±34.23)μmol/L,≥220.5 μmol/L者占28.68%,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为253.55μmol/L;男性与女性、汉族与壮族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围产期因素中,正常组与高胆红素组的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孕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母亲年龄、孕周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国内外报告相似,将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值,当血清胆红素值≥253.55 μmol/L,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现象之一。当血清胆红素 (SB)值超过一定界限时 ,有可能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临床上常用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作为判断黄疸程度的标准 ,但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 ,不易进行动态观察。笔者检测新生儿脐血的胆红素浓度 ,观察其生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两者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旨在依据新生儿脐血胆红素的含量高低 ,预测其生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SB≥ 2 0 4 μmol/L)的可能性 ,从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5 11例 ,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治疗中是否需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本文对14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治疗中分为应用激素及未用激素两组,并进行疗效观察,同时对90例患儿测血清皮质醇与正常新生儿血清皮质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全部为我院1996年5月~1998年10月以黄疸为主诉的住院患儿。1.2 诊断标准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为≥256.5μmol/L(15mg/dl)。1.3 分组 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49例,女41例;日龄2~5d,出生时体重1.2~3.3kg;…  相似文献   

10.
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的简便方法,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对250例新生儿黄疸应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法、血清胆红素测定法进行对比,探讨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法的可靠性。结果 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法,作为筛查新生儿黄疸,结果可靠。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操作简便、易接受,指数超过27可确定为高胆红素血症标准。  相似文献   

11.
血清转铁蛋白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黄疸类型鉴别和疾病演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黄疸,又按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将患儿分为感染因素组、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另选择同期41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TRF、CRP水平,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1)轻、中度黄疸组患儿TRF、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黄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因素组患儿TRF、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因素组、其他因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因素组与围产因素组、其他因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感染因素导致的黄疸,CRP水平明显增高,而TRF水平明显下降。(2)血清TRF和CRP水平对帮助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鉴别和疾病演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边发根  刘建林  张晟  廖细生 《医学综述》2009,15(19):3020-3022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平均红细胞容积与总胆红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和80例无黄疸新生儿,分别测定黄疸患儿的黄疸期和黄疸消失后的痊愈期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以及无黄疸新生儿的MC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将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患儿的MCV值与总胆红素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黄疸痊愈期与无黄疸新生儿M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期患儿MCV值与黄疸痊愈期、无黄疸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患儿其MCV值亦不同,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40)。结论MCV与新生儿黄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提示MCV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中存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林友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21-2022,2038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与不同类型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385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根据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与否分为肝炎组与非肝炎组,比较两组患儿溶血性黄疸与G-6PD缺乏症黄疸比例,并比较不同黄疸类型情况下,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1)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52例,乙型肝炎抗原阴性者333例。肝炎组与非肝炎组乙型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乏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溶血发生率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385.000,P〈0.001)。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34.6%,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22.5%。两组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差异相对比较小,分别为50.5%与42.3%。(2)G6PD缺乏症患儿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1)。非G6PD缺乏症溶血,如新生儿溶血病与其他类型黄疸,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上常用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高低来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在出生后24?d出现黄疸的婴儿,尤其是由于溶血引起的黄疸,有发展为急性和慢性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中药可通过调节胆红素代谢、调控胆汁酸合成与转运、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影响肝脏胶原形成等多个途径发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31-13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胆红素脑病时血清、脑脊液胆红素含量与病情评估。方法选取2006-2010年新生儿黄疸368例,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胆红素含量,比较两组患儿不同体液中胆红素浓度。结果胆红素脑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胆红素含量较病理性黄疸组明显升高(P〈0.05),其含量高低同病情呈正相关(P〈0.01),血清与脑脊液胆红素比值与病情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可以作为胆红素脑病较敏感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敬华 《中外医疗》2016,(30):136-138
目的:分析妈咪爱联合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均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口服,用药7d。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χ2=7.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χ2=0.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在新生儿黄疸早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5例2008年6月~2010年3月期间在我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为观察组,32例同一时期在我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及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及B/A值分别为(97.45±39.36)ng/ml、(0.38±0.16)μg/L、(0.64±0.17),对照组分别为(45.23±14.87)ng/ml、(0.27±0.09)μg/L、(0.30±0.08),观察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NSE与S-100蛋白含量及了解B/A值,可预测新生儿黄疸早期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者分为足月新生儿组、32周以下组、32~36周新生儿组各30人;用经典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蛋白、NSE含量。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其血清中NSE,S-100蛋白检测值均大幅升高,胎龄越小数值上升越大。结论通过对血清中NSE、S-100蛋白含量的检测,可以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发核黄疸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减少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和对提高围产期医疗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后24h内的胆红素、血尿β2-MG、胆红素值,肝功能及病情好转后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微量胆红素与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疽(对照组)对比。结果血清总胆红素在259.4~290.0LmolL时,血尿-β2-MG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290.0LmolL时更加明显且随着血清胆红素明显增加血尿β2-MG变化更加显著。其变化与病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胆红素对足月新生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均有暂时性损害,对肾小管损害早于肾小球,测定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高胆新生儿的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义  赵玉红 《广西医学》2000,22(2):231-233
目的 :探索新生儿黄疸时光线疗法 (光疗 )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量效关系及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经皮胆红素指数之间关系。方法 :用固定光疗装置 ,测定 2 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光线疗法前后及其停止光疗 12、 2 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经皮胆红素指数。结果 :连续光疗 48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由 16 .6 mg/dl降至 5 .4mg/dl (P <0 .0 0 1)。连续光疗 72小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未进一步降低。停止光疗 12、 2 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均值无明显反跳。光疗前 ,经皮胆红素指数折算的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并无差别 (t=0 .2 10 0 ,P >0 .0 5 )。光疗 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经皮胆红素指数也无差别 (t=0 .482 2 ,P >0 .0 5 )。光疗 72小时后经皮胆红素指数折算的胆红素值小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 (2 .5 mg/dl与5 .6 9m g/dl,t=4.6 32 ,P <0 .0 1)。停止光疗 12、 2 4小时后两值无差别。结论 :用所选定光疗装置光照 48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下降 11.1m g/dl,连续光照 72小时并未能增加疗效。停止光疗未见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反跳。光疗 72小时 ,皮肤退黄程度大于血清总胆值下降程度。在足月儿黄疸诊治工作中 ,可使用比较简便、无损伤性经皮胆红素仪对足月新生儿黄疸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