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吸氧是临床上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执行氧疗时需要加湿化液湿化[1-2],以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感到舒适。但临床上由于吸氧的噪音和异味等原因,患者配合度不高~([3])。本文探讨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脱离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湿化氧疗组(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常规组(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各35例,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pH值、气道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影响。结果治疗前,湿化氧疗组和常规组的PaO_2、PaCO_2、SaO_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治疗24h后,湿化氧疗组患者的PaO_2、SaO_2均高于常规组(P0.05),PaCO_2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价,湿化氧疗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0.00%高于常规组54.29%(P0.05);湿化氧疗组过度气道湿化0.00%低于常规组的11.43%(P0.05);治疗过程中,湿化氧疗组的并发症率11.43%低于常规组40.00(P0.05),湿化氧疗组发生生院内获得性肺炎6例(17.14%)低于常规组的14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维持稳定的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3.
氧疗是指通过吸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缺氧的基本手段,目前常用的吸氧疗法有鼻塞、鼻导管和面罩吸氧法,其中鼻塞吸氧法以其简单轻便、氧疗效果肯定、不影响咳痰和进食、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成为临床常用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4.
吸氧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之一,氧气湿化液的使用可避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服度[1].氧气湿化液污染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2].在我院医院感染病人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由此可见湿化液污染是造成氧疗病人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情况,减少氧疗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专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湿化氧疗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吸氧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温湿化液,研究组则采用温湿化氧疗。[结果]研究组患儿吸氧24h时氧指数(O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h时O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氧疗36h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湿化氧疗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吸氧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经鼻氧疗是预防和治疗低氧血症的首要措施。传统氧疗方式有鼻导管、鼻罩、头罩及面罩吸氧等。上述氧疗方式由于气体输送时加温湿化不足或患者不适等原因,输氧最大流速受到限制。传统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一般为0.5~4.0 L/min,最高流速可达15 L/min,但当普通鼻导管吸氧流量6 L/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湿化方案在ICU患者经鼻中低流量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4例经鼻中低流量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采用湿化瓶吸氧,观察组采用无湿化吸氧,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湿化瓶细菌污染阳性率、更换湿化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氧疗舒适度、吸氧前后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湿化方案能够减少ICU患者经鼻中低流量吸氧患者的细菌污染,且不会增加患者吸氧的不适感,氧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17.7%,而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比首次卒中更易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预后比首次卒中更差~([1-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以外,氧疗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3])。研究显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但由于高压氧治疗有较多的限制,很多老年患者无法完成此项治疗~([4])。近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氧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氧疗方案不同分组,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常规氧疗辅助治疗的65例为对照组,采用基础对症治疗+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的7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2 d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浆内皮素-1、血清白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2%(69/73),高于对照组的81.54%(53/65)(P<0.05);治疗2 d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研究组血浆内皮素-1、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机体氧合状态,减轻肺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在颅脑损伤吸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湿化瓶进行氧疗,观察组使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进行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湿化液及吸氧管路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液及吸氧管路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量表中各项目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零感OT-MI型一次性吸氧管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氧疗,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智能氧疗系统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吸氧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智能氧疗系统(湿化液含抑菌剂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对照组使用传统吸氧方法(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对两组病人湿化液染菌情况、血气分析值、护士工作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氧疗24h、25h~48h、49h~72h湿化液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氧期间血气分析PO2波动值、PCO2波动值及实际碳酸氢盐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士更换湿化瓶所需时间及观察氧疗效果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氧疗系统可以动态修正氧气输出流量,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氧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PICU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面罩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罩吸氧患儿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的基础上,加用MR 850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进行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进行氧疗,监测并比较氧疗24 h时两组患儿的痰液黏稠度,血PaO2、PaCO2、pH值,监护仪中的SpO2、呼吸次数。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和对照组比较,Z=2.077,P0.05;观察组的PaO2和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和呼吸次数比对照组低(P0.05),但血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稀释,明显改善患儿低氧血症,提高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石敏  刘璟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4-216
氧疗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 ,也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时护士能独立处置的急救措施之一。氧疗简单易操作 ,但使用不当也有危害。为使氧疗准确、迅速、有效、安全的使用 ,本文对近年氧疗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 氧疗的作用氧是维持人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的基本手段。国外经 3年的实验观察表明 ,长期小剂量的家庭氧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对重症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可减少住院天数和次数 ,并提高运动耐受性。长期氧气治疗 (指 2 4h内吸氧超过 15h ,氧疗时间至少应达 6个月以上 )可使患者生存期延长 5~ 10年…  相似文献   

14.
正瓣膜置换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技术,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巧的提高,瓣膜置换手术已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心脏手术~([1-2])。心脏血栓形成是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由术后抗凝治疗不当、华法林耐药等原因所致~([3])。人工瓣膜血栓形成(prothetic valve thrombosis,PVT)为非感染性血栓引起的人工瓣膜梗阻或功能障碍~([4])。心脏内血栓形  相似文献   

15.
宁小玲  莫小妮  黄琨明 《护理研究》2014,(16):1969-1971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 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正>开胸直视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仍然是治疗严重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体外循环~([1])。体外循环技术虽然为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提供了条件,但是也给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患儿可出现肺功能损伤,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窘迫、呼吸衰竭~([3-5])。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患儿常规给予养疗,减轻心肺负担~([6-7])。目前儿科非侵入性吸氧有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等,鼻导管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版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在呼吸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呼吸科吸氧患者,采用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湿化吸氧装置吸氧,观察组采用改良版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吸氧。对比两组氧疗舒适度、呼吸道黏膜湿度、痰液粘稠度、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及氧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氧疗舒适度好于对照组(P<0.05);呼吸道黏膜湿度、痰液粘稠度好于对照组(P<0.05);吸氧24 h,观察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版氧气加温加湿装置用于呼吸科护理可增加氧疗舒适度,改善呼吸道黏膜湿度与痰液粘稠度,提高血气指标水平,提升氧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我科属老年病科,每年因呼吸性疾病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总数的60%,氧疗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开出长期医嘱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而在吸氧过程中,患者经常因为出现咽干、呼吸道刺激症状而自行停止吸氧,严重的影响了氧疗的效果。分析患者出现不适的原因,主要与湿化液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现用的氧气装置不能使湿化液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水平,要想提高湿化液的温度需护士不断的更换湿化液,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很难维持湿化液在一个恒定的温度。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生活观察,对湿化瓶的改进提出以下设想: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质量~([1])。目前,药物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手段,长期使用会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存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加重抑郁的可能性~([2])。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容易使患者产生厌倦感,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3])。因此,寻求改善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有效康复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相似文献   

20.
正偏瘫肩痛(hemiplegia shoulder pain, HSP)是临床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1%—72%,可发生在偏瘫的任何时期,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1—2])。HSP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目前针对不同的病因缓解HSP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3])、超短波、肌电生物反馈~([1])等,运动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如神经阻滞、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4])和肉毒毒素注射等~([5])。HSP既影响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