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中心体温低于36℃定义为低体温。研究显示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50%~90%的手术患者会发生围手术期低体温[1-2],国内有文献报道50%~70%的患者术中会出现低体温[3]。围术期低体温会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心律失常、出血、伤口感染、复苏时间延长等,增加围手术期并发  相似文献   

2.
张悦  夏玲  姜云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6-1558
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36℃,称为术中低体温[1].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2].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3],但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引起术后寒战、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4],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创伤、失血、失液,内脏长时间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术中输血、输液,加之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术后低体温均是较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极易发生。低体温是指体温<36℃[1]。术后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适,而且是生命体征不同程度的偏离轨道,60%的患者出现寒战[2]。低体温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上升[3],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增加,易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等[4]。而传统的患者手术服,是上下分身设计,穿脱既不方便,也没有明显的保暖功能,为了减少患者在手术工程中的不适感,及减少由于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等,我院手术室于2007年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自由分解自由组合式保暖手术衣。介绍如下。1设计路线(1)自由分解组合式保暖手术衣是上下分体,上身是三片设计,分为后整片、左前片和右前片。裁剪样式见说明书附图1~3。下身为两片设计,分为左腿片和右腿片,裁剪样式见图4~5。片与片之间以相应的系带相连。从而达到自由分解和自由组合。图1~5自由分解组合式保暖手术衣的设计(2)自由分解组合式保暖手术衣内外面料为纯棉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保暖联合或不联合术前1 h保暖,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低体温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女性择期腹部手术常规全身麻醉患者。10例不给于保暖措施(G1组);10例术前1 h联合术中保暖(G2组);10例仅术中保暖(G3组)。各组患者每30 min记录体温一次。结果 G2组患者手术2 h内体表和核心体均温高于G1组,其术中90 min和120 min核心体温高于G3组(P<0.05)。G2和G3组术后拔管较早且无寒颤反应;G1组手术结束时体温较低且5例患者发生寒颤。结论术前1 h联合术中保暖能避免全麻手术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寒颤发生,给拔管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是指非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的非计划性的体温低于36℃,其中35~36℃为轻度低体温,34~35℃为中度低体温,34℃以下为重度低体温[1]。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显示,普通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2]。多项研究[3-4]表明,在临床采取措施对低体温进行预防的大背景下,护士对非计划性低体温的知信行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监测两组病人全身麻醉前、全身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术毕食管温度,观察病人术中低体温(<36℃)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后30 min、60min、90 min、120 min、术毕食管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保持腹部手术病人术中体温稳定、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和小儿手术后尤易发生[1].术中体温降低会对患者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正常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2].为了分析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及时有效地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本研究探讨影响我院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保温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低体温是外科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0%~70%[1]。人体正常核心温度(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为36.5~37.5℃,临床上常将核心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2]。有研究显示大约50%的手术患者核心体温<36℃,33%患者核心体温<35℃[3]。术中低体温可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围术期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指导作用。[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包括室温调节、减少体表及体腔热量的散失、应用各种加温设备、预防呼吸道散热、加强术中体温监测、适时与病人沟通、给予人文关怀、制作围术期体温管理指导手册。[结果]采取各种保暖措施后未发生术中低体温。[结论]基于循证护理,针对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原因进行分析,运用综合保暖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可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护士防范意识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手术过程中常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是指非人工降温所致的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体温36℃,是临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临床调查报告显示约50%~70%的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尤其是长时间手术,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2-3]。术中低体温可以并可能导致血压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加温式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方法:将2016年3~12月80例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给予常规保暖措施的前提下,对照组于术前1 h协助患者穿着普通弹力袜;试验组于术前1 h协助患者穿着加温弹力袜。监测患者术中各时间节点的核心体温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体温波动较对照组小,对照组术中发生低体温23例,寒战17例;试验组术中发生低体温3例,寒战2例,试验组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式弹力袜能有效预防TURP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充气加温毯对预防神经外科开颅脑膜瘤切除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开颅脑膜瘤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充气加温毯保暖,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盖被保暖,术中用飞利浦腔温探头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同时记录病人术中输液量、冲洗液量、出血量,统计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同时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术后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充气加温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脑膜瘤切除术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12月进行妇科手术的8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严密监测鼓膜温度、鼻咽温度,记录低体温发生率、年龄、手术时间等情况,术后比较低体温患者与非低体温患者情况,探究导致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890例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生低体温200例,发生率22. 47%;低体温者与非低体温者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清洁度、术前主动保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年龄 50岁、手术时间≥2 h、麻醉时间(95~155 min)、污染手术、术前未主动保暖为导致妇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概率较高,临床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以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中影响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复合保温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手术室10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2例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收集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手术部位、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室温度、术中输血量、是否保暖措施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麻醉时间(≥3 h)、术中输液量(>1500 ml)、手术室温度(<24℃)、未应用保暖措施为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术中低体温发生因素,护理人员应术前对手术床和输注液体恒温、术中加强保暖措施及加强手术配合人员默契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术中采取保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川南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7—12月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术前心理评估,术中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27例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92例,低体温发生率为4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每周运动次数、心理因素、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量(输尿管管腔、输尿管肾盂内、膀胱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因素、手术时间、灌注量(输尿管管腔、输尿管肾盂内、膀胱内)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心理因素、手术时间、灌注量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焦虑的患者术前访视应做好心理疏导,对长时间手术患者应采取综合保暖措施防护低体温,提前在恒温箱对灌注液进行预热,从而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保暖标准化操作流程(SOP)预防新生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制定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预防新生儿在转运交接、麻醉、手术消毒、术中暴露、术中冲洗、补液及输血等过程中发生低体温,通过强化培训,加强质控,促使综合保暖措施规范有效实施。以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培训实施前6个月(2016年7—12月)的新生儿手术患儿为对照组;以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培训实施后6个月(2017年1—6月)的新生儿手术患儿为观察组,按照SOP执行各项综合保暖措施。监测和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开始、术中(30,60,90,12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值差异;观察新生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寒战、心率增快、低氧血症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从手术开始到术毕,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且体温较恒定(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寒战、心率增快、低血氧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对于预防新生儿术中低体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的现状,为建立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42家医院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以上医院术前评估手术环境、手术时长、手术保暖相关仪器设备,40家(95.24%)医院手术室有加温暖箱用于液体或保暖用具的加温。22家(52.38%)医院未建立手术室体温管理质量标准,36家(85.71%)医院未采用围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20家(47.26%)医院手术室患者体温数据无法实现保存与追溯。结论 围术期低体温的风险评估、主动保温的规范性、体温测量的方式、手术室体温管理相关制度以及预防低体温培训等亟须手术室管理者关注与着重加强。需要以循证为依据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客观、规范、统一、完整,适用于上海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的标准,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数字化水暖手术床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室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覆盖保暖毛毯或棉被,床垫铺上电热毯保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电热毯改用为自制数字化水暖手术床保暖。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保暖设施污染的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保暖设施污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数字化水暖手术床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保暖设施污染,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有:低温环境、躯体暴露、静脉滴注大量低温液体、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以及躯体因素,一旦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机体有一定的危害,针对这些原因手术室护士做好积极有效的保温对策,如:心理疏导、加强手术患者运送途中的保暖、加强麻醉患者的管理、输血和输液加温、室温的控制、体温检测以及保暖工具的应用,确保病人围手术期温暖、舒适,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并分析了327例新生儿手术后产生低体温的原因。其术前基础体温均≥36℃。结果:新生儿术后产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手术环境温度难以达到要求、手术部位暴露、护送途中保暖不当等。327例患者术后回病房直肠体温≥36℃64例(占20%),<36℃263例(占80%),<35℃137例(占42%)。结论:做好术前准备,重视预防术前及术中热量丢失,加强术后复温护理,密切监测体温,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保暖及营养支持,是新生儿术后低体温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