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IL-13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哮喘的发生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白介素 13(IL 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淋巴因子。IL 13作为Th2型细胞因子成员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 ,减少其凋亡 ,促进IgE分泌等机制 ,参与哮喘炎症的维持 ,诱导气道高反应性及小气道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2.
IL—13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哮喘的发生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白介素-13(IL-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淋巴因子。IL-13作为Th2型细胞因子成员,具有多种撑功能,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参与哮喘炎症的维持,诱导气道高反应性及小气道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以Th2型细胞因子增高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3(IL-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Th2型细胞因子,它通过诱导B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IgE合成,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诱导气道高反应性等机制,在哮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8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因子,既能诱导Th1型免疫应答,又能诱导Th2型免疫应答,从而参与许多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反应。支气管哮喘是一种Th1/Th2失衡,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等)和多种细胞因子(IL-4、IL-5、IL-13等)参与,以支气管壁的结构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IL-18在哮喘的不同发病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IL-18能诱导γ干扰素形成,从而促进Th1细胞免疫反应,调节Th1/Th2平衡,IL-18还通过上调Treg细胞的生成对哮喘起保护作用。而有些情况下,IL-18及其促分泌的Th1细胞因子又能加重Th2型反应和气道炎症,使哮喘恶化。  相似文献   

5.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以持续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的参与,包括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和IL-4、IL-9、IL-13、FOXP3转录因子、TNF-α等细胞组分~([1])。哮喘临床出现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症状,如反复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2])。据统计,全球  相似文献   

6.
曹国强  钱桂生 《免疫学杂志》2002,18(Z1):170-173
产生于骨髓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髓的造血机制构成了哮喘气道炎症形成过程的活性组分,如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及其祖细胞数量的增加;骨髓细胞表达致炎因子如IL-5 mRNA、蛋白质和IL-5受体等.治疗哮喘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形成.骨髓和肺组织一样,可能成为抗哮喘治疗的另一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现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发病的基础,而Th2细胞因子、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共同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募  相似文献   

8.
IL—13在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气管哮喘是以Th2型细胞因子增高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3(IL-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Th2型细胞因子,它通过诱导B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IgE合成,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诱导气道高反应性等机制,在哮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阻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很多细胞参与该炎症过程,其病理基础是多种炎症性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及自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相互调控下释放炎症介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微血管渗漏,黏液腺分泌增加以及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甚至剥脱,并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的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其中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它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酸性哺乳动物壳多糖酶(acid mammals chitinase,AMCase)作为壳多糖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与其下游信号分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一起,通过依赖白细胞介素13诱导的Th2炎症途径而发挥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哮喘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多种炎性细胞(如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因子(如MCP,MIP)等有关。本文就它们在哮喘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机理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自身基因调控下进行的一种主动死亡,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使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IL-4RA基因转染对哮喘模型过敏性炎症的干预性研究。方法选择雌性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空载体(10^4CFU/ml pLNC-laz)干预组、激素治疗组、目的基因(10^4CFU/ml pLNC-IL-4RA)干预组。各组在最后一次激发后24h放血杀死小鼠,检测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用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并对BALF中各种炎症细胞计数,肺组织切片做HE染色。结果哮喘模型鼠BALF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黏膜壁破坏。哮喘模型的这些改变在激素和基因干预后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空载体干预后则无明显的变化(P〉0.05)。空白对照组的BALF中IL-5、IL-13低于检测水平,哮喘模型组BALF中IL-5、IL-13水平明显增高,而基因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IL-5、IL-13水平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载体干预组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的IL-4RA的基因高表达成功地阻止在哮喘模型鼠气道由Ⅱ,4和IL-13诱发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另外,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4RA在气道的表达明显地阻止了哮喘模型气道黏液的分泌,同时也减少了过敏性哮喘相关的TH2细胞因子水平,因此,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治疗慢性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的极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主,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患者哮喘发作时,其外周血及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当EOS被激活后,可诱发哮喘时一系列的炎症级联反应。哮喘病人可能存在EOS凋亡受抑或EOS凋亡缺陷。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s)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中重要的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6.
<正>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通过释放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为主,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在哮喘发病中免疫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与Th1/Th2平衡的破坏,Tregs、Th17/IL-17等的异常有关。多项研究表明,近年发现的白介素12家族新成员IL-35具有增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3(IL-13)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T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泌,通过促进B淋巴细胞的IgE合成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等机制参与哮喘发病[1].其拮抗剂的研究有可能为哮喘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肠毒素B(SEB)干预幼年小鼠,观察它们对小鼠慢性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对气道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组中BALB/c小鼠在出生后1周开始腹腔注射0.1 mL SEA或SEB(浓度1 mg/L),隔天注射,共7次。其它小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照。BALB/c 小鼠出生后4周建立哮喘模型,实验组和模型组分别在0、7和14 d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在28 d开始隔天OVA雾化激发哮喘,共7次,末次激发后24-48 h内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和总白细胞计数,其余BALF离心-70 ℃冻存检测细胞因子,固定肺组织做病理切片分析。结果:SEA组和SEB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轻于模型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少于模型组 (P<0.05);SEA、SEB组BALF中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高于模型组(P<0.05);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早期感染 SEA、SEB可以减少小鼠慢性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值减轻气道中的哮喘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以Th2型细胞因子增高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白细胞介素 13(IL 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Th2型细胞因子 ,它通过诱导B细胞增殖和分化 ,促进IgE合成 ,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 ,诱导气道高反应性等机制 ,在哮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菠萝蛋白酶诱导小鼠急性过敏性气道炎症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对未致敏BALB/c雌性小鼠在第1天和第3天给予菠萝蛋白酶滴鼻,ELISA检测12h内小鼠肺组织匀浆上清中IL-33变化,5d后处死小鼠,肺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瑞氏染色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流式检测肺组织中ILC2数量变化,ELISA检测BALF中IL-5、IL-13水平。结果显示,菠萝蛋白酶诱导气道上皮细胞产生IL-33,3h时开始,6h时达高峰;菠萝蛋白酶滴鼻小鼠肺组织切片显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黏液分泌增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IL-5和IL-13含量增加,流式检测肺组织中ILC2数量增多。研究表明,菠萝蛋白酶刺激小鼠气道上皮细胞释放IL-33,引起小鼠肺ILC2活化增殖并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急性过敏性气道炎症表现,提示ILC2促进早期急性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