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白百破联合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每个儿童需接种5N次。白百破联合疫苗制剂含氢氧化铝吸附剂,颗粒较大,吸收缓慢,肌内注射后,局部可有红肿、硬结、疼痛、发痒等反应。注射前充分摇匀疫苗、使用长针头臀部外上1/4深部肌内注射等措施,不能完全避免注射白百破联合疫苗后的局部反应。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们尝试用鲜马铃薯片贴敷法治疗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反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接种原配方(含百日咳菌45亿/ml)和新配方(90亿/ml)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后的接种反应和抗体动态。结果证明,新配方制剂能在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后至少1年内增强抗体的应答反应,提高免疫效果,而且不加重接种后的发热反应和局部中强反应。  相似文献   

4.
吸附百白破制剂(DPT)接种后出现红肿或硬结在计划免疫门诊中较为常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应用生土豆片局部外敷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以1995年3月至1997年8月在我所计划免疫门诊接种DPT后出现局部加重反应中的492例为观察对象,患儿3~9月龄或1.5~2岁.接种后8~48小时(平均16小时)局部反应出现.疫苗均来自常规冷链运转中,在有效期内使用.将注射局部红肿浸润直径≥2.5cm者定为局部加重反应,492名患儿根据局部红肿浸润直径大小(2.5cm~,5cm~)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用约1cm厚生土豆片局部外敷,每日3~5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局部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校医》2004,18(5):470-470
(1)局部反应 :皮下接种后数小时至 2 4h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 ,红肿直径 0 .5~ 2 .5cm称弱反应 ,2 .6~ 5 .0cm称中反应 ,大于 5 .0cm称强反应。不超过 5 .0cm但伴有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 2 4~ 4 8h消退 ,很少持续 3~ 4d者。使用吸附制剂 1~ 2周局部可能发生硬结。接种卡介苗后约 4周左右局部出现直径 0 .5cm左右的浅表溃疡 ,部分可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 ,直径在 1.0cm以下。(2 )全身反应 :接种灭活疫苗后约 6~ 2 4h ,部分对象体温升高 ,一般持续 1~ 2d ,很少超过 3d。接种减毒活疫苗后经一个潜伏期出…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5年在建德市新安江镇,对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局部反应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不同针次局部反应情况:共观察1967人次,发生局部反应65人次,反应率为3.30%。其中注射第一针反应率为4.45%(24/539);第二次针为3.42%(18/526);第三针次的为2.67%(14/525),加强为2.39%(9/377)。反应率有随针次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局部反应以轻反应(红肿纵横平均直径<2.50m)为主,占76.92%(50/65);中反应(2.5~5.OOm)占23.08%(15/65);未发现强反应>5.10m)。反应发生时间以24、48小时为主,占86.15%(56/  相似文献   

7.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接种的疫苗中 ,百白破混合制剂是使用最多 ,也是最易出现接种反应的制剂。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注射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后的反应有 :发热、精神不振、注射局部红肿、硬结、个别见高烧、局部无菌性化脓。接种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疫苗本身方面的因素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 ,个体和其它因素。我们在工作中充分考虑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并加以注意后 ,接种反应明显减少。我们医院从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给满三个月至两岁儿童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 12 6 6人次 ,其中发热 (包括高烧 ) 76人次 ,局部…  相似文献   

8.
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接种反应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分析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DT)减量注射0.2ml后的接种反应,在太原市某小学对285名7岁小学生接种两个不同批号DT0.2ml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1474%,中、强度反应占14.04%.出现局部反应的有17.89%,中、强反应占10.88%,血管性水肿占1.75%.两个批号疫苗的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别。鉴于如此的超常反应,建议进一步对DT加强免疫做反应观察研究,研制适当的DT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9.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各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针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注射霍乱疫苗致过敏反应一例报告翁毓秋1997-08-25收稿。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卫生防疫站(545001)霍乱疫苗接种后通常出现轻度到中度的局部疼痛、红晕及轻度发热、不适和头痛,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后反应可达高峰,48~72小时可自行消退而不需处理...  相似文献   

11.
前言: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后,发生局部或全身的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无菌性化脓型反应轻微者,必要时可作局部热敷,并预防继发感染。1998年我站发生了1例注射百白破引起的无菌性化脓型接种反应,诊治比较及时得当,愈后良好。现将病例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 袁红芹,女,1998年1月3日出生,5月4日上午9时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外侧皮肤经碘酒消毒后深部肌肉注射第2针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0.5ml,当天下午4点开始出现发  相似文献   

12.
某女童,1997年11月27日出生,正常分娩,母乳喂养,发育正常。出生24小时内及1个月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各1剂,未出现异常反应。家族无过敏史。1998年3月9日在乡卫生院经严格消毒后,在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氢氧化铝吸附的粉尘螨浸液制成缓释制剂,3个月后改用膈周皮下注射以治疗过敏性哮喘18例,与自始至终用非缓释制剂每周皮下注射的18例进行比较。治疗10个月时两组病人螨浸液皮试反应风团均较治疗前缩小,血清特异性IgE和IgG也较治疗前增高。缓释剂组和非缓释剂组临床考核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3.3%。缓释剂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与非缓释剂组相同或略优于非缓释剂组,但前者注射次数减少,局部皮肤反应也较轻,为其优点。  相似文献   

14.
崔庆银 《现代保健》2011,(19):153-153
目的分析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的I临床效果,为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诊断明确需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120例,分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组70例和局部不注射地塞米松的对照组50例,术后24—48h随访观察,术后肿胀、疼痛、开口困难程度。结果两组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6岁。于1994年12月因被猫抓伤于手部肌注狂犬疫苗2ml,并于第3天、第7天各肌注狂犬疫苗2ml,注射后仅局部有轻微疼痛感,无其它不良反应。于第14天,又肌注狂犬疫苗2ml,注射2小时后,在右侧臀大肌注射针眼周围约6×8cm明显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等急性炎症反应。6小时后出现寒战、高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淋巴结炎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1053名刚入伍的新兵进行了结核感染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调查方法1.结核菌素试验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1:2000旧结核菌素稀释液,采用Man-toux法于前臂中部内侧常规消毒后,皮内注射上述稀释液0.1ml,分别于24、48、72小时,观察局部反应1次,并记录72小时反应结果,凡局部无反应或虽有红肿反应但其直径在5mm以内者均为阴性,并以直径大小及有无水疱溃疡、坏死等按+~++++划  相似文献   

17.
注射狂犬疫苗反应7例报告郭昕东,刘德荣1992年2月至1993年1月,我站接诊注射狂犬疫苗反应.7例,占当年用苗人数的0.57%(7/1221)。报告如下;注射狂犬疫苗后发生反应7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0岁。男2例,女5例。注射后发生局部反应4例(...  相似文献   

18.
接种不同针次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临床反应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的接种反应较为常见 ,我们对乳山市满 3月龄儿童进行了接种不同针次DPT临床反应的观察 ,现简报如下。1 疫苗和方法 DPT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按要求于臀部肌内注射DPT0 5ml,接种后于不同时间观察有无局部、全身反应和硬结、化脓等发生。2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发生率为 2 0 99% ,中、强反应率为 7 85%。全身反应发生率随针次增加而升高 ,各针次反应率和中、强反应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6 3 2 6 ,10 2 85;P <0 0 1) (表1)。表 1 接种不同针次DPT的全…  相似文献   

19.
安热静为安乃近与氯丙嗪的复方制剂.1ml中含安乃近0.25mg、氯丙嗪25mg,为临床尤其是小儿科首选的解热剂.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因肌肉注射安热静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病例.报告如下:患者2例,女性,年龄28岁和3岁,均因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体温38.5℃以上,遵医嘱给子肌肉注射安热静分别为1ml、0.6ml.注射前详细核对.检查安瓿无裂痕,制剂无变色及混浊;使用的一次性2ml注射器密封良好.行臂部肌肉注射,由于成人女性体瘦.患儿哭闹,进针不足三分之二.注射后5分钟.局部皮肤即变灰白色.20分钟后皮肤变黑,30分钟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24小时后注射部位皮下有波动感.局部组织坏死.范围约2.5cm×2.5cm.2例均经清创处理,去除局部坏死组织,放置油纱条引流,常规换药,加强局部皮肤护理,给予抗感染治疗,3周后结痂愈合,留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对照的流脑A群多糖菌苗的现场观察结果。总共观察1~15岁儿童274,725人,A4菌苗组发病率2.20/10万,安慰剂组发病率43.16/10万,菌苗保护率为94.91%,对1,091人观察了注射后的反应。注射后6小时的发热率为6.25%, 24小时降至正常儿童的发热水平,局部反应,24小时仅有红晕,其发生率5.14%, 48小时为0.55%,未见异常反应。菌苗免疫人体后的抗体应答,免后三周GMT达69.97,比免前增长14.14倍,四倍增长率87.71%与安慰剂组的自然增长率24.93%比较,P<0.001。其GMT:四倍增长率和保护率均比菌体、提纯菌苗高,而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