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夏麻疹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宁夏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宁夏5年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5年6月麻疹发病率在8.12/10万-35.69/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9.91/10万。全区各市县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银川市最高(30.06/10万),石嘴山市最低(10.45/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高峰4-6月(57.36%),9月最低(1.05%)。发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4岁以下发病数占79.2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47.09%,不详和无免疫史占52.91%。结论宁夏需要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广西195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45年来麻疹的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50~2005年广西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西45年来共报告麻疹3 455 474例,死亡30 5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86.60/10万,死亡率为1.65/10万.流行特征呈现两个不同的阶段:1950~1980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年报告发病率为408.50/10万,死亡率为3.67/10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1个高峰,整个流行呈阶梯下降趋势;1981~2005年发病呈低发状态,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90~46.08/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月份发病最多,9月份发病最少;男女性别之比1:0.57,发病年龄以小年龄组为主,0~15岁发病数占92.91%,散居儿童占43.24%;全区各县(区、市)均有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边远及经济欠发达的河池、百色和崇左市.结论 目前的免疫策略首先应继续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其次应加强麻疹疫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及时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宁夏固原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固原市6年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固原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率在8.13/10万-44.5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3.90/10万。全市5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泾源县最高(50.24/10万),西吉县最低(8.08/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高峰3-6月(67.74%),9月最低(1.63%)。发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4岁以下发病数占85.3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55.23%,不详和无免疫史占44.77%。结论宁夏固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策略.方法:对1951~2002年麻疹发病情况、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人群免疫水平和麻疹病例免疫史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MV前期(1951~1966年)、MV推广期(1967~1978年)、MV计划免疫期(1979~1983年)、计免-冷链运转期(1984~2002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078.52/10万、260.73/10万、78.25/10万、40.07/10万,呈不同时期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有后移趋势;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7.57%,仍以低年龄组发病为主.1979~2002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72.04%~98.26%之间,1998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1.80%,几何平均滴度为1:327.15,1990~2002年麻疹病例有免疫史占53.86%,其中有基础免疫并进行加强免疫的占23.24%.结论:(1)崇左县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提高常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接种质量;考虑将现行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将现行复种年龄提前至4岁;(3)开展1~14岁儿童初始强化免疫、每隔4~5年重点对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式强化免疫及应急免疫;(4)把麻疹监测纳入AFP病例监测系统,提高其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建立麻疹实验室,做好麻疹与风疹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明市1951~2013年麻疹疫情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2013年三明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3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89 1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5.2/10万;死亡2 589例,死亡率为2.0/10万;病死率为0.9%。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3~5月,占总病例数的44.2%。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实施,极大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改变了麻疹流行规律,3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下降,城乡发病率差距逐步缩小。1990~2013年间,男女发病比例为1.3:1,病例以0~14岁为主,占71.55%(1 667/2 330);发病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2.8%(996/2 330)。结论对适龄儿童全程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麻疹疫苗不同阶段的使用了解,分析麻疹疫情流行病学规律,探讨麻疹疫苗的免疫策略,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对东营市1951年以来麻疹病例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探讨不同免疫策略与麻疹流行规律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使用疫苗前,东营地区麻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08.64/10万~1 425.74/10万(平均621.82/10万);麻疹疫苗推广使用阶段,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大幅度下降,分别为91.70/10万~1 841.7/10万(平均501.32/10万)、14.53%~0.00%(平均为1.77%)。结论消除麻疹需要对免疫策略进行调整并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同时将成年人的免疫接种应该纳入政府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阳春市2000-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0-2007年阳春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7年阳春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5.90/10万),2005年开展了一次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后,2006发病率显著下降(0.28/10万)。每年3~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1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7.01%;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春城、圭岗、永宁,占总病例的53.85%。结论2000-2007年阳春市麻疹疫情不稳定,呈现季节集中、年龄集中、地区集中的趋势,需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麻疹免疫接种工作,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我县麻疹发病特点,更好地指导我县消除麻疹工作.方法资料源于国家传染病疫情信息网华县疫情信息报告网,对我县2005年-2011年的麻疹病例进行了认真核对分析.结果2005年-2011年共发病39例,无死亡病例,2006年发生1次麻疹爆发流行.报告发病率:2005年发病率1.92∕10万,2006年发病率为3.00∕10万,2007年发病率,2008年发病率0.54/10万2009年发病率0.54/10万,2010年发病率2.42∕10万、2011年发病率1.24/10万.结论我县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流动儿童和麻疹疫苗下限月令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消除麻疹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麻疹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崇川区2004~2011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崇川区2004~2011年累计报告麻疹630例,发病率0.71/10万~75.88/10万;≥15岁476例(75.56%);无免疫史或不详的共602例(95.56%)。麻疹发病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以冬春季节高发;以大年龄组发病为主。结论:在做好儿童麻疹防控的同时,须加强成人麻疹的防控工作,应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仁寿县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控制与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仁寿县2005~2009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9年仁寿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2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0/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偶有流行;4~9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是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小于8个月和大于18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报告的126例麻疹病例中,达到MV免疫月龄(≥8月龄)的有106例,其中无免疫接种史的46例(43.40%);有免疫接种史的34例(32.08%);免疫史不详的26例(24.52%).结论:加强麻疹的监测、保持MV高接种率、实施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有效防止麻疹暴发流行,将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高坪区1954-1999年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高坪区 195 4 - 1999年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疫情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无麻疹疫苗接种阶段 (195 4 - 196 5年 )平均发病率为 5 77.19/l0万 :麻疹疫苗不规则接种阶段 (196 6 - 1983年 )年平均发病率为 10 4 .38/ 10万 ;实施计划免疫接种阶段(1984 - 1999年 )年平均发病率为 14 .0 8/ 10万。实践证明 ,按照计划免疫程序的要求实施麻疹疫苗的接种是控制和消灭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2002-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2-2005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数5014例,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0万、3.58/10万、29.10/10万、22.33/10万;期间发生16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前5位的区按先后排序为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花都区、天河区,以上5区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数的81.41%;3~7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4.09%;14岁以下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69.37%;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77.26%;有明确免疫史病例仅占总病例数12.98%。结论广州麻疹发病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加强学校验证入学、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强化疫点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了解保定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数据,对保定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及为消除麻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2011-2012年麻疹疫情防控取得了麻疹专项监测以来的最好成绩,发病率分别为0.07/10万、0.04/10万;2013-2014年疫情出现反弹,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45/10万、3.98/10万,2013年比2012年上升10.50倍,2014年比2013年上升7.94倍。2013年3~5月、2014年1~5月为发病高峰,其中2014年2月发病数为全年峰值;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保定市区以北、总人口在50万以上的县(涿州市、定兴县、徐水县、易县);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和20~岁组人群,分别占2013-2014年总病例数的50.54%、44.23%,其中<8月龄、8月龄~2岁组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7.02%、23.53%。2013-2014年8月龄~14岁组麻疹病例65.00%无麻疹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ine,MCV)免疫史,其中8月龄79.31%接种不及时。结论保定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免疫人群仍存在免疫空白和及时率低等问题。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推进消除麻疹进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消除麻疹所制定的各项防控措施;并关注小年龄组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6-2012年南昌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南昌市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对2006-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南昌市共报告麻疹病例884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0.47/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4~5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区发病率较高。发病以6~8月龄儿童最多,成人发病也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麻疹的监测控制,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九龙坡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3对九龙坡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九龙坡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59/10万。发病地区有明显的聚集趋势,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30;发病以0~6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36%,无免疫史病例占67.83%。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麻疹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以后应减少<8个月婴儿的暴露机会,加强≥8个月龄婴儿麻疹疫苗的及时和有效接种,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2005-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5-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2009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2 187例,年均发病率为10.17/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达14.97/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6.03/10万。不同年份间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不同地区间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月份均有发病,以3~6月份发病最多,占77.6%。发病年龄属混合模式,以1~14岁为主,占40.3%,同时出现双向移位现象,即大年龄组(≥15岁)和<1岁组病例数增加,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2.0%和17.7%。结论针对易感人群麻疹强化免疫可降低麻疹发病,为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应进一步加强麻疹复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2000-2015年麻疹类疫苗接种和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当地麻疹流行趋势和特点,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南通市通州区2000-2015年麻疹发病、相关疫苗接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5年,南通市通州区麻疹发病控制在0.00/10万~16.76/10万之间,每隔3~5年会出现一次发病高峰;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基础免疫稳定在95%以上,加强免疫稳定在92%以上;麻疹发病呈现向低年龄组和成人组双向移位的两极化趋势;有麻疹类疫苗接种史者发病症状较轻,其首剂麻疹类疫苗接种及时率也较低。结论维持较高水平的麻疹类疫苗接种率是麻疹控制与消除的关键;麻疹发病的两极化趋势与免疫规划质量、孕妇母体状况、监测灵敏度密切相关;麻疹类疫苗接种后即使发病也有一定保护性,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及时性有助于减少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分析唐山市2015年1~6月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流行的措施,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唐山市2015年1~6月麻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唐山市2015年1~6月麻疹发病率为9.15/10万,明显高于2010-2014年平均发病率(3.55/10万),呈麻疹流行态势;全市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状态,以散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及20~岁组人群,该非强化免疫控制人群发病构成占总病例数的89.50%,出现"双相移位"趋势;病例分布在全市14个县(市/区),其中滦县和滦南县发病率超过全市平均发病率。结论唐山市2015年为麻疹流行年,疫情上升迅速且局部地区高发,易感人群的积累是导致流行的因素。及时采取应急强化免疫措施,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减少易感人群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举措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33-433,564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04-200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修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郑州市2004-200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流行情况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4与200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的发病率分别为6.28%/10万、34.19/10万和4.38/10万与22,17/10万、16.86/10万和2.07/10万。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地区和个别年龄段发病显著上升。结论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以达到迅速控制麻疹,是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7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0/10万,呈下降趋势。发病例数最多的是渔阳镇,占28.12%;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76.95%;发病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发病年龄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占33.06%,≧20岁成人发病也占较大比例,占35.9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好麻疹散发和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