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附子,大热纯阳,辛甘有毒,具回阳补火,暖水燥土,温中除寒之功。综观《伤寒论》112方中应用附子的汤方有23方,其运用之广泛,配伍之严谨,是仲师长期精心探索的宝贵经验总结,探讨其配伍运用规律,对今天研究经典著作,并用之临床,颇有现实意义。一、配干姜急救回阳破阴救逆附子纯阳燥烈,上助心阳以通血脉,下补命火以收散阳,伍干姜则相得益彰,论中诸四逆汤均以附姜为主而奏助心阳、温脾土、补命火、破阴散寒、回阳通脉、救逆固脱之功。用于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亡阳虚脱,虚阳外越或阴阳格拒之证。亦可用治阳虚阴盛之血证、吐泻、产后汗多致痉、脏结、阴黄、麻毒内陷、阴疽等证。  相似文献   

2.
林兰教授根据甲状腺解剖位置及经络循行结合自己五十年的临床经验,首次提出了甲状腺为“奇恒之府”,其生理功能为“助肝疏泄,助肾生阳”。其病机为郁、热、痰、瘀、虚。常见的主要证候为:邪热外感证、肝气郁结证、肝郁火热证、气郁痰凝证、气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肾阳亏虚证、阴阳两虚证9大证候。  相似文献   

3.
论小建中汤     
师韵  张林落  朱姗  谢忠礼 《河南中医》2016,(11):1866-1867
小建中汤以甘润胶饴为君,温中补中缓急,以酸苦微寒之芍药为臣,养精血而敛阴,桂枝助阳、生姜温胃、大枣补脾、炙甘草益气。诸药合用,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调和气血阴阳,复建中气之功。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之证,其证为气血阴阳俱虚,以阳虚失温为主。小建中汤治法重在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慢性骨髓炎是糖尿病足常见并发症,是非创伤性截肢常见原因,临床疗效不佳,给患者造成严重经济及精神负担,徐旭英教授认为此乃阴损及阳的结果。早期气阴两虚,气血不畅,瘀而化热,腐筋败骨,日久则正气大伤,阴阳两虚,指出本病乃脾肾阴阳两虚为本,湿、热、瘀为标。治疗上,徐旭英以“补托”之法贯穿始终,主张阴阳互根互用,以补阳为主,兼顾养阴,从而阴阳并补,结合“补中有清”“补中有活”“补中有利”,随证治之,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总结郭志强调理月经的用药经验,根据妇人之体"阳常虚"理论指导调经用药,重视顾护阳气。行经期活血药多用辛温行滞之品,经血得温则易下行;经后期滋阴药多用平补肾阴之品,稍加温阳药以阳中求阴,恐滋阴药有碍脾胃运化,重视振奋脾阳;经间期稍加温阳活血药以助阴阳转化,一味羌活可温阳开下窍以助顺利排卵;经前期为阳长期,加强温阳药的使用以助阳升,加用滋阴药以阴中求阳,多选用平补阴阳之品,阴阳同补达到阴阳俱盛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从阴阳及脏腑角度论述了绝经前后诸证总的病理特征是阴常不足,阳常虚,肾-天癸-胞宫-卵巢轴的失衡。围绝经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属阳不入阴,骨量减少属肾精亏虚,抑郁障碍属阳虚阴盛。因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时应注意调理脏腑阴阳的原则,采用阴病治阴,阳病治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林兰教授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具有助肝疏泄、助肾生阳的生理功能,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是由于助肾生阳的功能不足所致;临床常见有肾阳不足、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阴阳两虚、阳气衰竭五种证型,治疗宜以温补阳气为先,再针对兼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时振声教授诊治痛风性肾病,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以气阴两虚作为病机演变的关键,治疗以补虚为先;临床分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等4型论治,并注重兼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越 《陕西中医》2011,32(12):1693-1693
<正>虚阳、虚火由二种情况产生,一为肾阳亏虚,阴寒内踞,逼迫虚阳上浮,是虚阳攒越之证;一为肾阴亏虚,阴虚不敛阳,虚阳失约,浮越上亢所致,为阴不涵阳证。潜阳,即潜降上越之虚阳,该法主要应用于肾中阴阳失和,肾阳浮越之证,亦称"引火归原"法。肾阳亏虚,虚阳  相似文献   

10.
林慧光  俞宜年 《中医杂志》2003,44(2):148-149
福建中医学院俞长荣教授,从医50余载,尊崇长沙,博采各家之长,精于诊治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掇其要,分述如下。 1 建中补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阴阳两虚之证,补阴则碍阳,补阳则耗阴,仲景以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以温养中气,平补阴阳,是为建中补虚法。  相似文献   

11.
时振声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青  丁红 《江苏中医》1997,18(1):5-7
时振声教授诊治痛风性肾病,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以气阴两虚作为病机演变的关键,治疗补虚为先;临床分肝肾 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等4型论治,并注重兼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晓慧  纪云西 《新中医》2021,53(18):193-195
郑钦安之学术思想重视人身阴阳,并形成了以先天坎离为主的阴阳观。辨析围绝经期疾病可单从肾论,也可从心肾关系调。而从郑钦安之阴阳观分析,则当抓住阳衰阴不足、虚阳上浮、心肾不交的特点,以扶阳抑阴为大法,兼潜摄浮阳、交通心肾。  相似文献   

13.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谨察阴阳,以平为期”4个方面,总结《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提出调整阴阳,并非单纯依据患者的寒热虚实之象补虚、泻实,而是透过表象判断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灵活地把握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DN患者中医证候与阴阳体质的相关性,为DN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早期DN样本,共111例,按体质分为阳脏人、阴脏人以及阴阳平和人三类。比较3种体质在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结果:早期DN患者阴脏人BMI中超重及肥胖人高于阳脏人及阴阳平和人(P<0.01)。尿微量白蛋白显示阳脏人与阴脏人有差异(P<0.05)。阳脏人者出现阴虚燥热证者显著高于其余两种体质患者(P<0.01)。阴脏人出现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证者高于阳脏人及阴阳平和人(P<0.05)。结论:早期DN中医证候与阴阳体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张伯臾以补法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老年冠心病以本虚为主,因五脏虚弱,又多兼证,因虚致实,常夹痰瘀、气滞。治则以补虚固本为大法,常用益气温阳,益气养阴,培补中气,补肾填精,阴阳并调,心肾并治诸法。用药特点:谨防阴阳互损;善用附子,灵活配伍;时时注意护养心神;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相似文献   

16.
心衰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气虚、阴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泛为标。而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肾中精气的不足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衡于肾中阴阳,阳不足则补其阳,阴不足者益其阴,是心衰治疗中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颤证一病,病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历来医家多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因此在治疗中多从平肝熄风、滋补肝肾着手。方之勇主任医师认为“脾肾阳虚,肝阴不足”之病机也较为常见,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温脾肾之阳,兼以滋肝木之阴,疗效显著。通过对从阴阳两虚治疗颤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阐明阴阳两虚在颤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石志超教授治疗心衰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志超教授将心衰分气阴两虚、阴阳俱虚、阳衰气脱、阴竭阳脱等四型。认为治疗大法扶阳更需益阴、心肾同治除心衰之心悸、怔忡,固元培本治心衰之喘促、知常达变消心衰之水肿。应注意益阴填精之品选用,阴阳并补,使气化得行,水肿得消。  相似文献   

19.
乔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24-25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痛方面有较好疗效.吾师杨善栋主任医师运用扶阳育阴法及扶阳抑阴法防治冠心病方面卓有成效.临床应用中患者或为阳气虚衰、阴盛寒凝者,多以附子、干姜、桂枝配伍麻黄、细辛等药温通阳气,逐阴散寒;患者或为阳虚气衰者,多以附子配伍黄芪、人参等药温扶元阳、大补元气;患者或为阳气虚衰,又兼见阴血亏虚,呈现阴阳气血俱虚者,多以附子配伍熟地黄、麦冬、当归等养阴补血之品以阴中求阳,阴阳双补;患者或为阳虚受邪,火热内炽或邪盛阳伤,复感热毒者,又当于清热泄火方药中稍佐附子扶阳以助驱邪.  相似文献   

20.
罗陆一 《中医药学刊》2005,23(4):588-589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