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探索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中药处方117张,将数据输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经标准化后创建一个新医案库。结果:117张处方中,高频药物为蒲公英、黄连、海螵蛸等;高频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的使用最多;药性以寒(寒与微寒)、温(温与微温)为主,药味以苦、甘为多,药物多归脾、胃经;聚类分析显示有4个组别;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1味核心药物。结论:何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以“衡”为法,从虚、毒、瘀、痰论治,通过健脾益胃、燮理纳运、清热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消癥、化痰散结等标本兼顾,最终逆转胃黏膜上皮肠化与异型增生的病理改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张笑平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平教授、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一贯倡导病证结合诊治,临证多般据证参病立法组方,思路活跃,用药灵活,疗效卓著,饮誉海内外。现仅就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整理介绍如次。  相似文献   

3.
龚蓓  苏励  孙鼎 《华西医学》2023,(6):884-89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2013年1月-2021年7月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将收集的处方进行拆分,分别对组方药物的功效、性味和归经进行频次分析,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关联性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 689例次住院患者的用药信息,并提取了69 167条使用中药处方的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经以脾、肝、胃为主;可分为3个聚类,蓝色聚类以补气药、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绿色聚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红色聚类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消肿药、发散风热药和消食药为主。干燥综合征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利水消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微寒、寒、温为主,归经以脾、胃、肝为主;可分为2个聚类,绿色聚类以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红色聚类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消肿药为主。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符合“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而干燥综合征用药符合“养阴清热、生津润...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局部皮肤瘙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因反复反酸、烧心、腹痛半年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史。青霉素过敏。查体:一般情况可,上腹压之不适.心肺及其他无异常。纤维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余项检查无特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心肌缺血。治疗:抑酸、保护胃黏膜、胃动力药物口服;活血化瘀药物(1组):灯盏花素注射液(衡阳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论述和归纳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心得和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系统收集何师病案,结合何师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及用药规律,运用临床验案总结何师治疗本病的独到经验。结果:何师认为正虚邪恋是本病的病机所在,“毒、热、湿、淤”是重要的病理因素,其病位在肝,与脾、肾、胆、胃等全身脏腑相关联,治以清热解毒、化湿祛瘀、疏肝理气、通畅气血为法。结论:何晓晖教授治疗本病的效果是确切和安全的,其治疗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期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材料与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 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 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病案数据挖掘,总结分析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CGN的用药规律。方法:由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筛检出相关研究文献,录入方药数据,整理、分析,探究其用药规律。结果:共录入处方83首,涉及中药214味,共计1250药次。常用药物排名靠前的依次为白术、黄芪、茯苓、山药、薏苡仁、山茱萸等。药性为温、平、寒居多;药味为甘、苦、辛居前;主要归肝、脾、肾、肺经;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等。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1个药对或角药组合和1组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获得4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CGN的用药规律,是以健脾药为主兼以益肾药的用药基础上,辨证运用利水渗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等,体现了扶正固本、祛邪治标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可能癌变的特点;西药对此病无特异疗法,我们运用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一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上皮花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加用甲硝唑)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66例符合要求的病例随即分为两组,分别行铋制剂+两种抗生素(甲硝唑)及秘制剂+单一抗生素(无甲硝唑)常规疗程治疗,观察8个月。结果:联合组在病理、症状、HP转阴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联合用药(加用甲哨唑)有利于缩短患者的用药时间,减少HP的抗药性,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 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3,74.11和90.24%,经x^2检验x^2分割法显示:三组胃疾病阳性率总体间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与CagA阳性Hp感染有关,定期随访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特别是已进入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的患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马骏教授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结合自身近五十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法”是两种对立治法的合用,通过“调寒热,调虚实,调肝脾,调升降,调润燥,调气血”而恢复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该文从“和法”的内涵与治疗特色等方面来阐述马骏教授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以药测机”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3期的不同病机。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文献,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疾病3期的不同药物分类、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的频次与频率,再通过药物的性质反推出疾病的病机。结果:糖尿病前期共检出中药369频次:以补虚药(105频次)与清热药(69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解表为主,频率为62.6%;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43.75%;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1.5%。归经以肝、脾、肾、肺、胃为主,频率为79.7%。糖尿病期共检出中药262频次:以补虚药(97频次)与清热药(78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频率为80.5%;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67.06%;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7.5%;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频率为79.1%。糖尿病并发症期共检出中药380频次:以补虚药(121频次)与活血化瘀药(87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为主,频率为73.9%;药性以温热为主,频率为58.2%;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3.2%;归经以肝、脾、肺、肾、胃为主,频率为80.8%。结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治以清热益气养阴为主,且解表与利水渗湿并举。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且息风止痉与祛风寒湿并举。总体上以调理肝脾、补益肺肾治其本,重用清热、利水、行气、凉血、活血类药物治其标。从病机上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肺脾失调。随着疾病进展,“瘀”逐渐加重。当疾病发展成为并发症期时,其病机主要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肝肾失调。  相似文献   

13.
王祥麒教授根据胃自身的生理功能及发病特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痰湿凝滞及痰瘀互结型这五种常见的胃癌中医临床分型及相应分型的辨证要点及用药特点,提出了胃以通降为顺、升降互用、扶正健脾为本、慎用攻伐药这四个胃癌的治疗要点,在临床上取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特将其证治思路及及经验总结于下,以为当前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radiculopathy,CSR)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检索及分析系统作为数据信息来源,以中药“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中药”或“中医”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2010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纳入文献记载临床治疗中药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SModelerS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02篇,279味中药,累积频率6121次。频数>45的中药共39种。39味中药的功效分类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解表药的使用频率最多;药性味中,药味以辛、苦、甘最多,药性以温、平、寒最多;归经分类中,以肝、脾、心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33种,因子分析中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CSR多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为主,基本与其常见证型气滞、寒湿、血瘀和痰湿相吻合,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陆曙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门诊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以探究其用药经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陆曙教授治疗冠心病的门诊病例480例,提取处方462首,统计分析出高频用药24味,前5位药物为丹参、生甘草、茯苓、砂仁、紫檀,四气五味统计发现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核心处方3首。结论:陆曙教授治疗冠心病善用经方及自创方,常用药为丹参,常用方为交泰调脉方及丹参饮,用药方面寒温并用,且用量平和。其针对肾虚、火热、气郁、痰瘀多见,善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化痰利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胡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胡师病案、相互探讨和疗效观察来总结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规律。结果:复发性口腔溃根源无不责于脾胃之气的盛衰,火、湿、热是其重要的致病条件。结论:胡珂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多从脾胃论治,以脾虚为本,火、湿、热邪是该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辨证施治,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三晋王氏妇科第二十八代传承人王金权教授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经验。王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属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瘀结、肾虚血瘀,其中瘀是核心。治疗上应分为经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止痛,非经期化痰除湿、软坚消癥、补肾益气。王金权教授在诊治子宫腺肌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路,用药灵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 RP)是一种特殊的直肠炎症,为直肠或者骨盆内脏器在放疗时或放疗后发生的直肠炎症。在中医学中,又名“肠澼”、“泄泻”、“痢疾”,也归属于“肠风”、“脏毒”、“便血”、“内痈”等范畴[1]。按照病程的长短,该病有急慢性之分,一般情况下,3个月为急慢性直肠炎的分界点[2]。该病病位在肠腑,与脾胃相关,病久易损及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风、寒、湿、热、火、瘀、毒等均可为该病的病理因素。中医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辨证分型大致可分为湿热蕴结、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脾肾阳虚、阴虚津亏、气血两虚等。治疗上,西医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炎、抗感染、止泻、止血等方法对症治疗。中医以补虚泻实为主,辨证使用中药内服或灌肠,口服联合灌肠亦常见。此外,针灸、穴位埋针、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也在临床中有所应用。该病中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本文对祖国医学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柳向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特点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以痰、湿、热、瘀、毒为标。故临证时从虚、痰、湿、热、瘀、毒多角度论治,切中病机,达到标本同治、改善症状的目的。论文旨在介绍黄柳向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黄教授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白彦萍教授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归纳分析白彦萍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并由白彦萍教授治疗的湿疹患者的处方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用药特点.结果 纳入研究的处方1276张,涉及患者558例.通过关联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