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吴力群  杨金镛 《山东医药》1997,37(10):14-15
报告原发性肝癌切除术97例(102例次)其中3例术后复发再次肝切除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52.1%,23.0%,作者认为,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应定期复查B超和甲胎蛋白(AFP)并进行综合治疗,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可经区域血管栓塞和化疗缩小后行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抗痨药所致暴发性肝衰竭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1978年8月~1995年12月住院病人中因抗痨药物引起的暴发性肝衰竭9例,致病药物PZA+RFP3例,PZA3例,RFP2例,INH1例,用药至黄疸发生的时间最短5天,最长240天,黄疸发生后2~27天(平均8.6天)陷入肝昏迷,虽经抢救在2~36天(平均9天)死亡,2例病死后进行了穿刺肝组织病理检查,本文结合文献其发生机制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影响肝癌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进一步提高其远期疗效,分析了1248例原发性肝癌的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现途径、病期、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γ-GPT)、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数目、包膜对预后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局部切除、门静脉癌栓对预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术前AFP、肝炎病史、肝癌组织学类型、肝癌细胞分化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γ-GPT、根治性切除、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并对进一步提高疗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47例原发性肝癌(PHC)、77例其他各种肝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PHC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其他各病组(P值分别<0.05或0.01)。血清TGFβ1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和77.9%,甲胎蛋白(AFP)阴性PHC诊断阳性率为78.6%,其中7例小肝癌有5例(71.4%)血清TGFβ1阳性,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阳性率,达93.6%。血清TGFβ1作为一种新的PHC血清标志物应用于PHC的诊断、监测和疗效判断,尤其是对AFP阴性或早期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大鼠肝癌及癌前病变DNA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探讨大鼠肝癌和癌前病变DNA变化的意义.方法取正常大鼠、肝硬变、非典型增生和肝癌大鼠肝脏组织块,制成单细胞悬液,做FCM分析.结果从正常肝组织到肝脏的各级病变,二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逐渐增加(710±22,750±28,760±44,800±39,P<005),四倍体细胞百分比则下降(150±14,140±10,120±24,99±17,P<005),S期比率(%)升高(84±14,100±10,108±25,113±18,P<005).在肝癌大鼠中50%为异倍体.结论FCM分析对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房室旁路的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122例124条房室旁路(AP)射频消融术(RFCA)的复发率,并对复发的可能原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为:124条AP经2~25(13.5±7.1)个月随访5条复发,复发率为4.03%(5/124)。其中显性与隐性AP复发率分别为1.23%(1/81)和9.30%(4/43),P<0.05;左游离壁与间隔分别为2.5%(2/80)和7.5%(3/40),P>0.05;左侧与右侧分别为3.3%(3/90)和3.1%(1/32),P>0.05。复发时间为0.5~60(15.4±25.4)天。复发可能与消融点不够精确、AP粗大位置深在、AP功能特性与部位、消融能量不足、观察时间不够等因素有关。提示需对行RFCA患者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水平,并以正常肝组织和正常人的PBMC为对照。结果TGF-β1mRNA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肝组织(2.22±0.84,n=16)和PBMC中(1.83±1.2,n=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肝组织(0.94±0.76,n=5)和正常人的PBMC(0.62±0.40,n=16)水平。结论TGF-β1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PBMC中TGF-β1mRNA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代替肝组织活检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及AFP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同时期200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除外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为对照组。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HBsAg阳性116(82.9%),其中AFP升高73例,占62.9%,AFP正常43例,占37.1%(P〈0.01),HBsAg阴性24例(17.1%),其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酶联火箭电泳法测定了90例各种肝病的血清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PAIF)。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HC)的PAIF(511.79±484.92ng/ml)显著高於肝炎(259.38±143.43ng/mlp<0.005)及肝良性占位性病变(58.75±45.88ng/mlp<0.05),诊断敏感性69.23%,特异性86.89%,可靠性80%。小肝癌(直径≤5cm)检出率80%,AFP阴性PHC的阳性率85.71%,5例PHC治疗前后PAIF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测定90例肝病血清常规铁蛋白(SF)的结果显示,对PHC的诊断阳性率79.49%,特异性65.91%,可靠性65.9%。二种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在PHC诊断中均可取,尤其在AFP阴性时,对小肝癌治疗的监测也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PAIF的测定在PHC诊断中优于SF。p<0.001以SF≥300ng/ml,PAIF≥300ng/ml为诊断PHC的判别值,各组结果见表2。SF及PAIF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79.49%、69.23%、65.91%、86.89%、65.9%及80%、47.73%、1  相似文献   

10.
整合蛋白α5亚基表达与肝癌恶性表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整合蛋白α5亚基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和Northernblot杂交检测整合蛋白α5亚基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结果发现在79例癌与癌周组织α5阳性率分别为32.9%和81.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径≤5cm的肝癌α5阳性率高于直径>10cm的肝癌(55.6%比10.0%,P<0.01),分化较好的肝癌α5阳性率高于分化不良者(40.6%比16.0%,P<0.05),已发生明确肝内转移(包括肝内播散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癌α5阳性率低于未发生肝内转移者(20.6%比42.2%,P<0.05)。α5亚基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有无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P>0.05)。Northernblot杂交结果也同时显示,非侵袭性肝癌α5表达高于侵袭性肝癌。结论整合蛋白α5低表达与肝癌增大、分化程度低、侵袭转移发生等恶性表型相关,可能对这些恶性表型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1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总结1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经验并与周期251例中青年AP对比分析。老年组死亡率12.0%,显著高于中青年组5.2%,其原因与老年组出血坏死型占41.0%,高于中青年组15.9%有关。老年组术后死亡率9.3%与中青年组8.2%相近,老年组中HNP术后死记率为13.3%。明显低于保守治疗后死亡率72.7%,手术应安全、简捷,建议以清创术代替规则性胰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小鼠静脉注射轻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ild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n,mm-LDL)可使其肝、脾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mRNA水平分别比静脉注射天然LDL小鼠增加2.0倍(P<0.05)及5.9倍(P<0.01);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mRNA水平亦分别增加3.2倍(P<0.01)和3.0倍(P<0.01)。而静脉注射MCSF时又可使其肝脾SRmRNA分别增高3.6倍(P<0.05)及3.0倍(P<0.01),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首次报道了mm-LDL静脉注射可直接诱导肝脾中SRmRNA表达,或间接通过刺激MCSF表达,进而诱导SRmR-NA表达,并讨论了此现象在全身及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AFP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对31份原有性肝癌癌组织中AFPmRNA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31份肝癌组织有24份(77.4%)检出AFPmRNA,阳性者中有7例同时伴有癌旁肝组织AFPmRNA的表达,此7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肝硬化,肝癌组织AFPmRNA检出率在血清HBsAg阳性组(86.9%)伴有肝硬化组(87.0%)和血清AFP〉30μg/L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人外周血AFPm RNA 与肝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反转录—巢式PCR 技术,检测了38 例不同肝病患者和9 例非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 RNA。结果 其检出结果分别为:对照组0/9 ;肝硬化组2/11 ;肝癌未发生转移组2/7 ;局部转移组6/12 ;远处转移组7/8 。其中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肝癌无远处转移与远处转移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及 P< 0 .05) 。另外,肝癌患者中,直径> 5 cm 组外周血中AFPm RNA 阳性率明显高于直径< 5cm 组( P< 0 .05) 。肝癌患者血清AFP> 400ng/ml 组外周血中AFPm RNA 阳性率具有明显高于AFP< 400ng/ml组(P< 0 .01) 。肝功能分级与外周血中AFPm RNA 阳性率无关。结论 人外周血中AFPm RNA 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用于预测肝癌远处转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   

16.
~(125)I-抗AFP放射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标记125I的标记物免疫导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改良氯胺T法将马抗人AFP多抗标记核素125I的标记物治疗肝癌22例,经静脉滴注.全组中位剂量2893(1003—7089)MBQ。可评价19例。与同期采用131I抗AFP(A组)、抗癌药—抗AFP联接物(B)组和单用化疗组(C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有效率(CR+PR)316%,肿瘤缩小率为632%(12/19),AFP下降率647%(11/17),6例转阴。治后1年生存率471%(8/17),7例尚存活,5例生存14~33个月.治疗耐受性良好,毒副反应轻微.结论本组疗效明显,可能因半衰期长的125I对癌细胞内照射的持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P/F,a/A,P50,PaCO2四项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即日,1日,2日,3日,7日对68例肺癌患者围术期换气功能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术后即日03日P/F,a/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aCO2,P50术后即日较术前增加显著,P〈0;01。2全肺功除术患者术后即日-1日氧合功能降低较肺肺叶切除术显著,P〈0;05。3。低肺功能患者术后3日内氧合功能降低程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中的P16蛋白和HBsAg.结果有606%(40/66)的肝细胞癌(HCC)和750%(1/4)的胆管细胞癌(CCC)P16蛋白缺失;Ⅰ,Ⅱ,Ⅲ和Ⅳ级(按Edmondson标准)HCCP16蛋白缺失率分别为00%(0/1),441%(15/34),821%(23/28)和66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有癌旁肝组织的48例标本中,癌组织P16蛋白阴性率(72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412%,P<005).有625%(30/48)的HCC癌旁肝组织HBsAg阳性.HBsAg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的P16阴性率分别为733%(22/30)和667%(12/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相关,与肝癌的恶性发展关系密切,可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应用雷抑素对大鼠肝Kupfer细胞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受体移植术前3d连续口服1%羧甲基纤维素1ml/d(对照组)或雷抑素10mg/kg·d(用药组).分别于术后1,2,3,24h采血并取肝组织,检测血清TNF,ALT及肝MDA水平,观察肝超微结构及大鼠1周存活率变化.结果对照组移植术后3h血清TNF(53kU/L±041kU/L),肝MDA(4846nmol/g±236nmol/g)显著增加,TNF表达呈强阳性;而且药组TNF(09kU/L±011kU/L)肝MDA(3618nmol/g±154nmol/g)无明显变化,TNF表达阴性,两者相差显著P<001).电镜检查,对照组肝Kupfer细胞呈活化表现,而用药组肝Kupfer细胞呈非活化状态.对照及用药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0%和60%.结论术前应用雷抑素可抑制移植肝TNF和O2的产生,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以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铁(Fe),铜(Cu),锌(Zn),铝(Al)镁(Mg),钡(Ba),钛(Ti)等六种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者血清Cu,Al水平均明显增高(P〈0.001)肝硬化组血清A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但低于原发性肝癌组(P〈0.05)。肝硬与肝硬化组血清Mg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