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糖尿病小鼠肝功能、肝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大蒜素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正常组、造模组、亚硒酸钠组、大蒜素组的肝功能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指标。结果:空腹血糖大于200mg/dl的糖尿病小鼠3周内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无明显改变:肝糖元含量有所下降,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我们测定了102例骨折患者的酶含量,将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归为重症骨折;把肢体远端骨折、陈旧性骨折、骨骼疾病等归为轻症骨折。测定方法:应用荷兰产V—21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相似文献   

3.
将部分阻塞性黄疸大鼠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MPG处理组、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组)。用二氮嗪预处理肝脏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观察二氮嗪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否保护作用。结果二氮嗪各预处理组与MPG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细胞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凋亡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部分阻塞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克山病病区玉米、黄豆为主组成偏食低钙及补钙饲料喂养大鼠8周。结果表明病区粮所饲大鼠生长迟缓,肝脏Ⅰ型T45′—脱碘酶(ID—Ⅰ)活性、血清T3浓度及全血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非病区粮及常规食组,血清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清GPT及ALP浓度增加。病区粮单纯补钙使上述指标显著改善。提示钙可能参与了ID—Ⅰ活性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的调节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低钙使脂质过氧化加重,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而损害肝脏脱碘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单扩散方法检测肝病患者113例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急性肝炎组升高,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癌组明显降低,慢性肝炎与正常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呈负相关,与胆碱酯酶(CHE)呈正相关。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测定对肝硬化、重症肝炎的诊断、估计患者病情、预后、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雪草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积雪草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积雪草苷治疗组,在同一环境中饲养。模型对照组和积雪草苷治疗组采用20%的四氯化碳花生油按每100g体质量0.2mL的剂量腹腔注射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花生油。积雪草苷治疗组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同时给予含积雪草苷2mg的生理盐水1mL灌胃,1次/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4周实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观察,取全血做血清球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透明质酸含量检测。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积雪草苷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显著降低(P〈0.05);积雪草苷治疗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透明质酸平均升高水平也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血清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积雪草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屁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宪生  单礼成 《山东医药》2002,42(22):10-11
将36例施行肝脏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胃肠内营养组,n=18)和对照组(n=18)。分别于术后第3d、7d查血谷丙转氨酶,观察两组结果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胃肠内营养组的谷丙转氨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认为早期胃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肝门阻断手术后患者的肝脏功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肝脏功能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脏损害机理及亚细胞部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30mg/L,60mg/L和120mg/L含氟水饲养大鼠12周,复制慢性氟中毒动物模型,探讨肝脏损害机理和亚细胞部位、结果发现:肝损害指标肝甘油三酯(TG)含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SGP)活性显著升高;肝雨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肝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肝脂质过氧化指标变化与肝损害指标变化呈平行关系;肝线粒体和微粒体MDA含量显著升高,其相应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显著降低,而且各亚细胞器MDA含量升高分别与各自标志酶活性降低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慢性氟中毒引起肝脏损害机理之一是脂质过氧化;慢性氟中毒可致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发生脂质过氧化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质过氧化反应在酒精导致大鼠急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氯化钠溶液20mL·kg-1·d-1;其余各组灌胃等剂量白酒;其中C组(阳性药物干预组1)在B组基础上预先1h灌胃茴三硫10mg·kg-1·d-1,D组(阳性药干预组2)在B组基础上预先1h灌胃硫普罗宁100mg·kg-1·d-1;实验共10d。实验第6天、第11天取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肝组织,HE、Masson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急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大鼠血清MDA升高,GSH—Px降低;ALT、AST升高,提示有显著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肝功能损害,肝脏病理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病变。使用两种药物干预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受到抑制,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损害均有减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害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该反应可显著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不同硒水平饲料对大鼠抗氧化和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硒对大鼠抗氧化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补充高硒(1.0mg/kg diet)和低硒(0.2mg/kg) 予以防治,观察不同剂量硒对大鼠抗氧化及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补充低剂量硒(0 .2mg/kg diet) 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Ⅲ型前胶原(PCⅢ) 血清和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 ;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并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但补充过高硒剂量时(1mg/kg diet),则无上述作用。结论 硒对机体有双重影响,适当剂量硒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和抗肝纤维化作用;过高剂量硒会使机体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浓度的血尿酸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检测入选者血液尿酸(UA)、ALT、AST、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身高、体质量等指标,对计数资料采用2χ检验,计量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尿酸与ALT及AST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ALT、AST、TG、TC、HDL、LDL等检测指标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或〈0.01);随血尿酸水平升高,AST与ALT水平均明显升高,尿酸与AST、ALT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AST、ALT水平升高有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肝脏转氨酶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3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PTCA实施部位出现中等度(AHA分类狭窄度50%~75%)狭窄的病例继续追踪一年,观察狭窄病变进展与否,对有关CAG所见及临床上诸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PTCA后3个月追踪CAG的257例病人中,PTCA部位出现中等度再狭窄82例,占全部PTCA病例的31.9%;其中一年后病变进展的11例(A组),病变未进展的71例(B组)。经t检验,伴有溃疡病变和钙化病变的病人在PTCA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TCA术后6个月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等临床危险因素与PTCA前病变形态的AHA分类为C型病变、钙化、病变血管弯曲度大、冠脉入口病变、PTCA后3个月再狭窄程度、PTCA后冠脉夹层等冠脉造影所见与狭窄病变后期进展有密切关系。而追踪期药物治疗、诸多心血管系统药物对PTCA后慢性期狭窄的进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虎眼万年青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组、甘草酸二胺防治组和虎眼万年青防治组。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和肝组织的变化。结果造模2周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前白蛋白(PA)分别为1012.5±443.74U/L、955.10±436.89U/L、14.7±2.58mg/L,虎眼万年青防治组分别为359.70±385.04U/L、451.50±297.84U/L、26.2±4.21mg/L,说明虎眼万年青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的活性(P〈0.05),提高大鼠血清PA水平(P〈0.05),并改善肝组织炎性反应,作用与甘草酸二胺防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虎眼万年青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毒性肝炎与凝血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191例各型老年病毒性肝炎进行凝血酶元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肝促凝血酶试验(HPT)及凝血因子V活性(V:C)的检测。结果表明:PT、KPTT在老年刀性肝炎均在正常范围,崦HPT已有所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T、KPTT、HPT及V:C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闰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四项检测同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各项检测的联合应用及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砷中毒小鼠急性肝脏毒性与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选取60只健康的昆明种雌性小鼠,将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单纯染毒组、干预组1和干预组2。对照组6只,单纯染毒组、干预组1和干预组2各18只。各实验组小鼠以自由饮水方式饮用浓度为10mg/L、50mg/L、100mg/L的含砷水,时间6周。干预组1、2分别给予姜黄素以200mg/kg、600mg/kg剂量进行灌胃干预,每周2次。对各实验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肝脏和全血谷胱甘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单纯染毒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染毒组各水砷浓度条件下肝脏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与单纯染毒组比较,干预组1及干预组2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明显降低,肝脏丙二醛含量下降,全血和肝脏谷胱甘肽含量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砷中毒小鼠急性肝脏毒性与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SP70、IL-6和TNF—α在急性肝损伤及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雄性小鼠分为观察组90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组腹腔注射CC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制模后3、6、12、24、30、36、42、48、54h各处死10只。赖氏法检测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肝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和TNF-α蛋白表达及变化趋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LT、AST逐渐升高,36h达到高峰,后逐渐减低;肝脏失去正常结构,36h时最为显著,后逐渐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肝脏HSP70、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呈以下趋势:HSP70在3、6、12h先升高,12h至最高,24h时降低,30h至最低点,后再升高;IL-6在3、6、12h逐渐减低,24h时升高,30h至最高点,后又逐渐减低,54h时仍略高于正常水平;TNF—α先逐渐升高,30h达到高峰,后又逐渐降低,但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HSP70、IL-6和TNF—α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以及肝再生过程中变化明显,可能与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力宁(甘草甜素的复方针剂)对肝硬化动物模型肝脏内核因子出NF-κB)结合活性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强力宁生物活性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力宁组、后二组给予四氨化碳和乙醇造模处理以诱导慢性肝损伤,强力宁组予造模处理同时给强力宁治疗。各组大鼠在四氯化碳等处理后第9周处死,收集血清和肝脏标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部分肝组织提取细胞核蛋白进行凝胶迟滞实验以观察NF-κB活性。结果:四氯化碳等处理后9周模型对照组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强力宁组。组织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较强力宁治疗组更为严重。模型对照组肝脏内NF-κB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而强力宁组大鼠肝脏内NF-κB结合活性与正常组相接近。结论:本研究显示,强力宁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联合乙醇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NF-κB的结合活性的增加,这可能是强力宁具有保护肝毒索性肝损伤和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2):124-124
实验感染HEVⅣ型后恒河猴HEVRNA及抗HEVIgM(IgG)动态变化研究——杨志国等(江苏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南京军区肝病研究所210002);《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28-1830[目的:观察实验感染HEV(Hepatitis E Virus)Ⅳ型后恒河猴HEVRNA及抗HEV—IgM(IgG)的动态变化,探索HEVⅣ型感染的规律。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实验动物接种前后血清及粪便HEVRNA,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抗HEV-IgM及抗HEV-IgG,并同步观察其血生化及肝脏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感染后的恒河猴均发生了典型的急性肝炎,血清HEVRNA首先呈现阳性,相继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抗HEV-IgM阳性及抗HEV—IgG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庚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以鼠抗HGVNS5单克隆抗体对庚型肝炎患者20例(急性肝炎2例,慢性肝炎8例,肝硬变10例,血清HGVRNA皆阳性)肝组织中HG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庚型肝炎患者20例中,8例(40%)肝组织中检出HGV抗原;不同病期检出率分别为:急性肝炎0/2(0%),慢性肝炎2/8(25%),肝硬变6/10(6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阳性信号位于肝细胞胞质;阳性细胞可位于炎症坏死灶周围;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差别,但阳性组纤维化指数较高.结论HGV感染及其在肝组织中表达可能与肝组织纤维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明林  黎明新 《山东医药》2007,47(19):144-144
对163例腹泻患儿采用金标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按照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RV阳性组与RV阴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PK)水平。发现RV阳性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RV阴性组,CPK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婴幼儿RV腹泻常伴有肝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