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男,1??岁.于入院前3天发热,给予“APC”口服,次日下午解酱油样小便,面色进行性苍白而急诊入院.查体:T:37℃,R:28次/分,P:120次/分.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蜡黄,口唇、甲床、粘膜苍白.心肺阴性.肝肋下2 cm.Hb:82g/L,RBC3.6×10~(12)/L,WBC1.8×10~(10)/L,N:73%、L:27%,PC:8×10~(10)/L,RC:1.4%.尿隐血试验强阳性.入院后即予以输血、激素及碱化尿液,病情一度好转,面色红润.第3天下午因误服阿斯匹林病情加重,Hb下降至30g/L,RBC1.8×10~(12)/L,RC:1.8%.尿常规:蛋白“++”,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高,中性粒细胞<1.0×10~9/L时,48%~60%出现感染发热;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重症感染增加;中性粒细胞<0.1×10~9/L时,致死性感染增加,16%~20%发生败血症。在白血病  相似文献   

3.
患者刘某,男,87岁,因多饮、多尿,间断性心前区闷痛10余年,发烧伴咳黄痰3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2℃,血压19.99/9.33kPa,双肺底偶闻小泡音,心率140次/min,律绝对不整,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糖15mmol/L;血酮体阴性;二氧化碳结合力23.9mEq/L;血白细胞13.2×10~9/L,分叶0.80。心电图:心房纤颤。诊断:糖尿病,冠心病,肺内感染。住院期间给予降低血糖,强心,抗感染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体温恢复正常,血白细胞:6.7×10~9/L,分叶0.52;血糖6.8mmol/L,降糖药改维持量。于住院第78天 3:40突然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性,1天,39 2/7周。母孕期身体健康无手术及用药史。因早破水48小时而行剖宫产术,术中见脐带无黄染、胎盘无水肿,绒毛膜光整。患儿阿氏评分9分~10分~10分,生后即表现全身皮肤、粘膜苍白,下腹部、双下肢可见少许针尖大小出血点,因反应差、哭声弱转入儿科。查体:体温36.5℃,神志清,反应差,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前囟1.5cm×1.5cm,平坦,张力不高,双眼睑浮肿,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亢进,无杂音,脐带结扎,无渗血,肝肋下3cm可触及,脾未触及。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均减弱,克氏征(+),巴氏征(+)。实验室检查:生后血常规:Hb45g/L,WBC11.7×10~9/L,N0.82,L0.18,PC130×10~9/L,BT、CT各2分,Rct0.12;血涂片示:有核红细胞(中幼、晚幼)占有核细胞的0.60,粒系有左移,成熟粒  相似文献   

5.
胡某,男,6岁,于188—0—08因头晕月余而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7/10。7kPa。神清,全身情况良好,肺内呼吸音清,心律规整,心率64次/分,四肢肌力正常,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红细胞3.31×10~(12)/L,白细胞8.2×10~/L,SGPT 40单位,心电图正常。入院后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全;高粘血症。经静点维脑路通十余日症状好转,于22日又给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点,刚刚输入十余毫升,病人颜面潮红,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烦躁,血压降至测不到,经常规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6.
卢某,男,52岁。因晨起发现左侧身体活动失灵,吐字不清,于10—03—10入院。查体,血压16.0/10.7kPa,脉搏70次/分,体温36℃。意识清,不完全性活动性失语,左侧中枢性面瘫伸舌偏左,左上下肢肌力均为Ⅱ级,左侧腱反射较对侧活跃,锥体束征(+),无脑膜刺激征,心肺腹无异常。实验检查:红细胞4.5×10~(12)/L,白细胞7.6×10~/L血小板150×10~/L。出血时间3分钟,凝血时间4分钟,纤维蛋白原3.0g/L。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CT检查提示右基底节脑梗塞,临床诊断:脑血栓形成。用生理盐水250ml+蝮蛇抗栓酶0.5u(沈阳医学院制药厂生产)。治疗一周后,肌力恢复至Ⅱ级,自觉左侧肢体麻胀感,第二周出现肉眼血尿。急检血小板120×10~/L,纤维蛋白原0.8g/L。立即停药,加用止血敏6-氨基  相似文献   

7.
从人工培养冬菇菌丝体中用阳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分离,获得一种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75×10~4u,等电点为4.3,给大鼠iv10~(-6)mol1/kg,能完全预防体外血栓形成,IC_(50)为4.4×10~(-7)mol/kg。无论是体内或体外,都具有对抗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体外全对抗浓度为7.5×10~(-5)mol/L,其IC_(50)为4×10~(-5)1/L,体内剂量1.25×10~(-5)mol/kg(iv)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达60%,抗血凝的最低浓度为3 ×10~(-6)mol/L。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EHF)目前仍是临床较为重笃的疾病,并发癫痫样抽搐往往是一种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发生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以及少尿期与少尿期向多尿移行阶段,预后恶劣。现将我科抢治成功1例多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并癫痫持续状态的体会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 50岁。17天前因发热,每日6—8次黄色水样便,恶心、呕吐,精神差,尿少,肢凉住当地医院。体检:T37.8℃,P 未能触及,R25次/分,BP0/0kpa。双眼球结膜充血,心率120次/分。实验室检查:血 Hb150g/L,WBC35.6×10~9/L,N 17800×10~6/L,L17800×10~6/L,TC19×10~9/L,大便红细  相似文献   

9.
涂碳PVC膜罂粟碱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四苯硼钠为电活性物的涂碳罂粟碱敏感膜电极。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2.82×10~(-(?))~1.00×10~(-6)mol/L.检测下限为3.30×10~(-7)mol/L。斜率为59·0mV。用格氏作图法测定了盐酸罂粟碱注射剂,其含量为标示量的100.4%,cv为124%.回收率为99.0%~101。0%。cv<2.5%。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2岁。烧伤后3小时入院,收入无菌监护病房。体温37.5℃,心率96~110次/分,尿量正常,休克期渡过平稳。血红蛋白86克/L,白细胞数3.0×10~9/L,血小板数75×10~9/L。于伤后第7天和第10天对两上肢和两下肢Ⅲ度伤面行切痂术和微粒自体皮移植术,创面以0.05%洗必太及10%磺胺咪隆加压包扎,术后第一天体温开始上升,至伤后10天体温为39.4℃,血红蛋白42g/L,白细胞数19.8×10~9/L,血小板数194×10~9/L。先后应用了头孢氨苄、复达欣、氟哌酸及头孢拉  相似文献   

11.
患者林×,女性,43岁。1996年4月15日因头痛、咳嗽、咽部疼痛、鼻塞到医院就诊。查体:T:37.2℃、P:88次/分,R:16次/分,Bp:16.9/10.0kPa。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心肺正常,余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Hb:20g/L;RBC4.6×10~(12)/L;WBC:1.38×10~9/L,S0.8,L0.2。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口服环丙沙星片一日二次,每次0.4g,  相似文献   

12.
PGE_23×10~(-7)~3×10~(-6)mol/L及硝苯吡啶5×10~(-6)~1×10~(-5)mol/L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h后洗去药物,加入致裂原后继续培养细胞,结果发现硝苯吡啶的抑制作用已完全逆转,而PGE_23×10~(-6)mol/L的抑制作用则部分逆转。当低浓度PGE_2(3×10~(-3)mol/L)与硝苯吡啶(1×10~(-6)mol/L)同时作用于脾细胞时,可见两者作用正巧相加,无明显拮抗与协同作用。PGE_26×10~(-6)mol/L及硝苯吡啶1×10~(-5)mol/L对巨噬细胞移动有直接抑制作用。用~(51)Cr标记调理的绵羊红细胞方法证明低浓度PGE_2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而硝苯吡啶预培养对吞噬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7岁。以腰背部隆起伴疼痛1个月于1988年7月8日入院。体检:外观轻度贫血。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一)。肝脾(一)。腹壁反射减弱。耻骨联合以下及下肢深浅感觉消失,膝反射稍亢进。未引出病理反射。腰背部相当T_(10)、T_(11)~(12)胸椎后突,L_2、L_3旁有压痛,双下肢肌力2级,不能坐和站立。Hb:95g/L,WBC7.4×10~9/L,分类正常,BPC 140×10~9/L,SR: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慢粒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将我院1980~1987年住院的26例慢粒加以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1例,女15例,男女之比0.73∶1,发病年龄25~55岁。26例中轻度脾肿大1例,中度脾肿大12例,极度脾肿大13例,可见慢粒脾肿大程度以中度,极度肿大为主。26例白细胞总数50×10~9/L~700×10~9/L,其中50×10~9/L~500×10~9/L23例,>500×1O~9/L~700×10~9/L3例。26例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  相似文献   

15.
本法是基于五氰亚硝酰铁酸二钠(diso—dium pentacyanonitrosylferrate与脂肪族伯胺和仲胺的Rimini反应,可用以测定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妥布拉霉素;但对该四个抗生素没有分辨能力。该四种抗生素的浓度与反应后在540nm时的吸收峰值符合Beer定律:其适当浓度分别为2.8×10~(-4)~1.7×10~(-3)mol/L、2.6×10~(-4)~2.0×10~(-3)mol/L、1.7×10~(-4)~1.9×10~(-3)mol/L和2.5×10~(-4)~1.6×10~(-3)mol/L。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2岁,四川省籍人。因发烧,脓血便2d以急性菌痢入院。体温39℃,发育营养侄,无脱水及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外周血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3×10~9/L,中性68%,淋巴32%,便化验红细胞,脓细胞满视野。入院后给予痢特灵100mg/d,分次日服。用药3d后,热退,脓血便消失,但患儿面色日渐苍白,尿少,且外观酱油色,此外巩膜轻度黄染,食欲不振,呕吐,嗜睡。外周血白细胞9×10~9/L,血小板150×10~9/L,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65g/L,网织红细胞2%,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尿化验无红细胞,潜血试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0岁、教师。因齿龈出血、头晕、乏力、心悸二周於1991年3月7日入院。该患因患银屑病,服乙双吗啉二年。查体:T 37.4℃、P112次/分、BP 17/10 KPa.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淡红色钱币状斑丘疹,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于正常皮肤还可见少数米粒大小出血点。胸骨压痛(—),肝脾和浅表淋巴结不大。血常规:Hb 63g/L、Rbc2.27×10~(12)/L、wbc 5.4×10~9/L早幼粒0.86,分叶0.01,淋巴0.13,TPC 60×10~9/L。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未见巨核细胞,偶见血小板。粒:红≈18.1:l,粒细胞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2岁,未婚。为减肥未经医生诊断,口服芬氟拉明20mg,每日3次餐前服,共服药1周,即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水,尿量少,3日来无大便。患者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6.2℃,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0kPa,身高1.58m,体重60kg。精神萎糜,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两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心率85次/分,肝脾未触及肿大,病理反射未引出。化验尿酮体(++++),血常规:WBC6.8×10~9/L,Hb12。g/L,RBC 3.8×10~(12)/L,血糖6mmol/L, Na138mmol/L,K4.3mmol/L,C199mmol/L,血气分析:pH7.35,BB 18mmol/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引起1例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女性,79岁,因顽固性贫血伴有过多胚细胞,每4周需输红细胞而入院接受GM-CSF治疗.入院时白细胞数6.6×10~9/L(中性白细胞65%,胚细胞7%,单核细胞4%);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230×10~9/L;乳酸脱氢酶(LDH)392U/L;血清生化检查正常,血钾为3.6mmol/L.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GM-CSF(糖蛋白108μg=蛋白质75mg),每日二次.治疗后第5天,白细胞数为70.3×10~9/L(中性白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2天。足月顺娩,本院出生,体重3.4kg,阿氏评分10分,羊水清。因吐奶数次,哭吵半天于1990年2月26日转住新生儿科。体检:T37.4℃。神倦,颈软。气促(60次/分),口周青,轻度吸凹。心肺(-)。肝剑突下3cm、右肋下2.5cm扪及,质韧、边缘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Moro's反射(+)。入院第2天T 39.8C,面色微黄,出现两眼凝视,全身强直性阵挛、惊厥及呼吸停止频繁发作,并渐呈深昏迷状态。前囟平,韧性感。双眼压高,瞳孔等大。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增强。克氏征、布氏征及Moro's反射(-)。白细胞11.4×10~9/L,中性0.40,淋巴0.59,血红蛋白148g/L,血小板130×10~9/L。血糖2.2mmol/L,胆红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