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赵万怀 《中国校医》2012,26(11):841-842
目的了解扬州市江都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扬州市江都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江都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以12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16起),占66.67%;事件起数与发病人数均以小学居多,分别占70.83%和90.07%。从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6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3 d;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相关系数为0.499(P<0.05)。结论江都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但疫情报告时间滞后,应加强监测、及早报告,以便有利于事件的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2.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具有突然未知性及发生进展迅速性,直接威胁公众健康、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我国于2004年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本文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分析辽阳市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点,为辽阳市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1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4-2013年辽阳市突发  相似文献   

3.
<正>2004年我国实现了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的2004-2013年泉州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描述其流行特征及监测成效,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国家疫情网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导出泉州市2004-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其成因的多样性、分布的差异性、传播的广泛性、危害的复杂性,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种类的多样性等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大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其应对能力是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文章通过对2010年江都区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情况回顾分析,总结该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县区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何寸英 《卫生软科学》2014,(12):802-804
[目的]对迪庆州2004-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法]收集迪庆州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发病7220例,死亡7例;传染病暴发疫情71起,占92.21%;食物中毒5起,占6.4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占1.30%。其中10月(20.78%)和4月(15.58%)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占84.42%。[结论]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况,为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6起,占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总数的91.03%;事件类型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9.67%,其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甲型 H1N1 流感、流行性感冒和风疹是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在3-6 月和9-12 月表现为2个高峰。农村小学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结论 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农村小学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海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海市2009—2013年发生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北海市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病人数1 397例,死亡2例,波及37 714人;病种以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农村罹患率高于城市,病例相对集中在学校,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结论水痘、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是北海市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要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卫生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009-2013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级别以未分级为主(占96.2%);发生场所主要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占54.2%)。2014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为2类极高风险事件、9类高风险事件和1类中风险事件。结论。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水平总体较低,风险分析矩阵法能有效分类不同等级的风险事件,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厦门市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2010~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4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起,发病820例,死亡1例;传染病暴发疫情26起,占81.25%;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占87.50%;监测时效155.29h,报告时效1.57h,控制时效7.71h,各区监测敏感性、报告时效与控制时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h及时报告率只有81.25%。结论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近几年来,各地报道学校传染病疫情与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增多的趋势。为了解湖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现对该市2004-2005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具有学生密集、接触密切、年龄集中的特点,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2004年我国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报告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平台.为了解湖北省荆门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荆门市2007-2011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荆门市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所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详细信息资料,包括完整的初次、进程、结案报告以及具体的个案信息.所有事件均经过确认、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结案.  相似文献   

12.
阚震  刘天军 《职业与健康》2015,(2):241-242,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该区共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起,发病210人,死亡3人;其中,传染病突发事件占全部事件的85.7%(18/21),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占14.3%(3/21);有62.4%(131/210)的病例发生在学校;病例职业以学生和农民工为主。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学校,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解决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多方位参与、互相协调与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5—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3年上海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传染病事件182起(84.7%),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18起(9.1%),食物中毒事件15起(7.0%)。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在5月份、11和12月份,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只发生在9—10月份。不同事件在月份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最多,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结论]2005—2013年上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小学。  相似文献   

14.
分析西安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学校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并整理西安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9起,均为传染病暴发事件.其中“未分级”事件36起,“一般”事件13起;呼吸道传染病共暴发46起,暴发起数居前4位的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和流行性感冒;中小学共暴发4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1.84%.从首例发病到接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7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3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r=0.520,P<0.01).结论 加强中小学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文献的特点,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CNKI等数据库系统检索2013 - 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并应用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对所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发表的广州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共223篇,位于前三位的是传染病(71.75%)、食物中毒(8.52%)、环境卫生(8.07%)。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以流行病学分析研究最多,占文献总数的37.67%(84/223)。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占总篇数的30.94%(69/223)。结论 2013 - 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多,以传染病为主。研究的时效性强,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芜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芜湖市2004~2011年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芜湖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起,报告发病数1 625例,死亡13例。其中传染病疫情63起,占95.45%,食物中毒7起,占7.1%。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占总起数的82.54%。结论芜湖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为预测、预报、预警及有效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汇总广西桂林市灵川县2002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发生的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事件总数的84.85%(28/3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多见,占总事件的48.48%(16/33);农村人群发病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93.79%(1738/1853)。结论做好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甘肃省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甘肃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1起,其中以传染病事件和突发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90.95%和8.60%,4~6月份和10~12月份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学校是突发事件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事件总数的90.95%.结论 为有效地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做好常规接种和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工作,并做好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7年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3起,占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7.72%.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高峰出现在4-6月和1,11-12月,分别占60.84%和30.07%.事件种类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发生区域,尤其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8年沈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沈阳市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报告发病5512例,死亡1例,其中传染病疫情51起,占94.44%;食物中毒3起,占5.56%。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对策,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