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双头加压半螺纹空心钉联合全螺纹空心钉加压支撑固定与传统倒三角形分布单头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86例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其中41例采用双头加压半螺纹空心钉联合全螺纹空心钉加压支撑固定(加压支撑组),45例采用传统倒三角形分布单头螺纹空心钉内固定(单头螺钉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短缩畸形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 8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5~36)个月。加压支撑组与单头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支撑组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股骨颈短缩程度小于单头螺钉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单头螺钉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单头螺钉组,螺钉退出发生率低于单头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头加压支撑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与单头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显著减小了术后股骨颈短缩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单纯空心加压螺钉组(B组)26例,男15例,女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内固定失败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94.70±4.96)min,B组为(67.30±5.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144.27±26.42)mL,B组为(77.73±7.8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11.33±1.09)个月,B组(13.19±1.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病例,B组出现5例螺钉松动、退钉及切割股骨头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A组(80.87±2.55)分,优于B组(79.30±2.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空心钉相比,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固定及加压效果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内固定物失败率更少,患髋功能评分更高,但手术操作更复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与部分螺纹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1年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试验组)、78例采用部分螺纹空心螺钉(对照组)固定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骨折侧别、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以及Harris评分。术后X线片复查,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股骨颈短缩程度,以及内固定失败、螺钉回退、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试验组随访时间为(24.11±4.04)个月、对照组为(24.10±4.4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7例、试验组6例发生骨不连,其余骨折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nterTan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8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nterTan固定(InterTan组,43例)和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40例)。结果InterTan组切口长度、失血量均大于空心钉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空心钉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复位质量满意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5.81±6.75)个月。术后两组均无外侧壁骨折发生。InterTan组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骨折不愈合2例,无内固定失效及退钉发生,空心钉组出现退钉18例,内固定失效3例,股骨头坏死4例,骨折不愈合3例;空心钉组退钉率和并发症率均明显高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固定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明显减少术后螺钉退出的发生,可作为不稳定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空心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空心钉组(37例)和空心钉钢板组(31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空心钉组均少(短)于空心钉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1(21.7±10.8)个月。术后6个月,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例数空心钉组均多于空心钉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短缩及螺钉松动、退出例数空心钉组均多于空心钉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空心钉组低于空心钉钢板组(P<0.05)。结论空心钉和空心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空心钉钢板内固定能获得更加稳固的支撑,对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38-2041
[目的]比较多枚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3月共收治67例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58例获得随访。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22~65岁,平均43.2岁。多枚空心螺钉固定35例,DHS固定23例。根据骨折Garden分型,其中空心钉组Garden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Ⅳ型4例;DHS组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1例,Ⅳ型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5.6个月,两组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空心钉组平均(39.57±12.96)min,DHS组平均(48.06±13.04)min,出血量空心钉组平均(20.86±25.2)ml,DHS组平均(65.43±37.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例数空心钉组5例,DHS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11±6.34)周,DHS组(9.39±1.9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空心钉组和DHS组Harris评分分别为(91.2±11.16)分和(95.39±3.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心钉组有3例(8.57%)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2.86%)进行髋关节置换。DHS未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空心钉组18例(51.43%)存在股骨颈短缩,其中14例(40%)因螺钉突出不适要求行内固定取出;DHS组6例(26.09%)存在轻度股骨颈短缩,无因内固定物突出原因要求取出内固定者。[结论]空心钉和DHS治疗股骨颈骨折都可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DHS固定具有骨折愈合快,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低,再次手术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2-01—2014-01诊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2例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经皮加压钢板固定(A组)与3枚空心钉固定(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4~34个月,平均23.7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VA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发生;B组2例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退钉3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PCCP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均可用于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但PCCP固定更牢固,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较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急诊与延期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99例,分成急诊组52例,延期组47例,比较术后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2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全身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急诊组股骨头坏死率较延迟组高,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急诊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42例,在麻醉下行小切口复位,两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疗效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42例经2 a以上随访,按照梁雨田等制定的疗效标准:优23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坏死2例,坏死率4.8%,骨折不愈合3例,占7.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半年。结论使用两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牢固,减少股骨颈切割,能明显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和螺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双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结果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 a,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采取2种内固定手术治疗,均获满意效果,但空心加压螺钉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Condyle screws     
Uribe JS  Ramos-Zapata E  Vale FL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2011,14(1):139-40; author reply 140-1
  相似文献   

14.
Vaccaro AR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2011,15(4):359; discussion 3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椎间孔螺钉(paravertebral foramen screws,PVFS)、侧块螺钉(lateral mass screws,LM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s,PS)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8具新鲜冰冻尸体,男4具、女4具,死亡时年龄(45.3±11.2)岁。CT检查排除骨折、畸形、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质破坏或其他异常,最终筛选出30个C3~C6颈椎脊椎。将制备完成的颈椎节段标本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标本,分别用于双侧置入椎间孔螺钉(4.5 mm×12 mm螺钉)、侧块螺钉(3.5 mm×14 mm)与椎弓根螺钉(3.5 mm×24 mm螺钉)。随机选取一侧进行直接拔出力测试(速度5 mm/min),另一侧进行疲劳测试(位移±1.0 mm,频率1 Hz,循环500次)及残余拔出力测试。结果椎间孔螺钉的直接拔出力为(327.10±17.07)N,侧块螺钉为(305.71±11.63)N,椎弓根螺钉为(635.67±22.82)N。椎间孔螺钉的残余拔出力为(265.62±18.19)N,侧块螺钉为(192.80±17.10)N,椎弓根螺钉为(494.89±41.79)N。椎间孔螺钉、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残余拔出力较直接拔出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tPVFS=7.795,tLMS=17.267,tPS=9.349,P<0.001),分别下降了18.8%、36.93%和22.15%。椎弓根螺钉的直接拔出力高于椎间孔螺钉和侧块螺钉(t=34.245,t=40.741,P<0.001),椎间孔螺钉略高于侧块螺钉(t=3.275,P=0.004)。残余拔出力椎弓根螺钉最高,椎间孔螺钉次之,侧块螺钉最小(F=314.619,P<0.001)。椎间孔螺钉的首次循环载荷和首次达到设定位置时载荷均高于侧块螺钉(t=3.625,P=0.002;t=5.388,P<0.001)和椎弓根螺钉(t=2.575,P=0.019;t=2.680,P=0.015),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50;t=1.953,P=0.067)。椎间孔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末次循环载荷均高于侧块螺钉(t=5.341,P<0.001;t=3.439,P=0.003),但椎间孔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6,P=0.126)。结论椎间孔螺钉的直接拔出力略高于侧块螺钉,残余拔出力明显高于侧块螺钉,抗疲劳性能与椎弓根螺钉相近并明显优于侧块螺钉,因此,颈椎椎间孔螺钉具有作为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有效替代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Traynelis VC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2012,16(3):236; discussion 236-236; discussion 237
  相似文献   

17.
Kepler CK  Vacaro AR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2011,15(2):144-5; discussion 14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下颈椎经颈后正中入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的固定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22例患者通过后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24~73岁,平均43岁.其中下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1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例,颈椎管狭窄伴Ⅱ型齿突骨折1例,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4例.结果 共置入经关节螺钉45枚,其中C4,5 2枚,C5,639枚,C6,74枚;共置入侧块螺钉12枚,C3、C4各6枚;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C24枚,C32枚,C46枚,C721枚,T18枚.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8个月,平均17个月.植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发现1例患者的2枚经关节螺钉松动,部分脱出.经加强颈托制动,术后4个月获得融合.结论 通过后路固定下颈椎时,采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均可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拔出试验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比较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抗拔出力,探讨颈椎经椎弓根短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5具C3~C5共15节新鲜颈椎标本,用长度为28mm和20mm的皮质骨螺钉分别置入椎弓根,并用20mm的螺钉行侧块双皮质固定,螺钉进入侧块深度约14mm。行拔出试验,比较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椎弓根长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650N,椎弓根短螺钉为585N,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侧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360N,与椎弓根短螺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颈椎椎弓根短螺钉固定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