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椎骨折并发高位截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群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97-2098
目的探讨脊椎骨折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康复护理。方法18例患者从心理护理,预防肺部、泌尿系、关节僵硬和挛宿畸形、压疮等并发症进行康复护理。结果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12例不同平面的脊髓损伤患者给予a理护理、系统化的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日常生活独立能力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指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我科57例骨伤科患者资料,从患者心理与身体两方面同时加强康复护理.结论:通过给予患者心理与身体相结合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即心理护理、呼吸肌及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针灸盆底肌刺激等。结果:经护理及康复训练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但综合康复护理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使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平衡和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使患者及早减轻病痛,恢复健康,预防残疾,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52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院内康复指导护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下肢骨折的患者锻炼.结果:52例下肢骨折患者除1例老年病人合并心衰卧床不能站立,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能站立不能行走外,其余50例均能不同程度的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制定周密、有效的康复计划,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计划实施情况,有效的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及早进行有步骤、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使患者康复、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所选的28例脊髓损伤患者资料,对其在入院后及术后对心理、呼吸道、泌尿系统、体位、预防褥疮、饮食调节等进行临床护理及系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规范护理4个月之后进行Barthel评分,评分结果显示为66.35±13.56,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过治疗后1年有17人可以使用轮椅、支具或是拐杖自理,总有效率达到64.23%.结论: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护理,不但可以避免患者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增强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生活质量、身体功能以及自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居家生活护理和家庭康复指导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对家庭生活护理及家庭康复进行指导,其中包括对室内陈设的布置、改造卫生间、饮食及生活规律的调整、被动与主动的锻炼方法、训练语言及安全知识的宣传等.结果:经居家生活护理和家庭康复的指导,12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治愈50例,好转7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87%.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居家生活护理和家庭康复指导,可有助于发现生活和康复锻炼的误区,能迅速、有效恢复脑中风患者的机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及身体上的负担,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适宜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和专科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25例,为实验组.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系统排便康复护理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未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伤后首次排便时间、伤口一个月每次排便所需时间和排便功能Barthe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直肠排便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排便康复训练,能促进直肠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并不完全截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70例脊髓损伤并不完全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生存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并不完全截瘫患者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物理治疗肌力训练、步行功能、并发症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对70例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应用改良Barthe指数(MBI)、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后,MBI和FIM评分有显著提高,治疗后MBI、FIM评定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23例患者恢复步行能力,47例患者回归家庭,6例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病人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对5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障碍护理、排尿功能障碍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论:对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使这些患者及早减轻病痛,恢复健康,预防残疾,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下肢骨折患者(年龄范围18~71岁)进行社区康复指导护理、电话随访和来电咨询指导,通过评估、诊断、计划、施行、评价,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股四头肌、髌骨被动运动、抬臀、坐起的锻炼及去除牵引后进行膝关节扶拐站立、扶双拐行走及单拐行走的康复锻炼.结果:30例下肢骨折患者,1例卧床不能站立,2例能站立不能行走,其余25例均能不同程度的行走.结论:通过对3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认为制定周密、有效的康复计划,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计划施行情况,有效的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及早进行有步骤、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并进行总结.结果:33例无并发症,仅留有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6 例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全程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功能锻炼等各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料,能够积极帮助其减轻因疾病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17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本组17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住院(13.4±3.2)d,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传统结合现代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传统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指导训练,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护理指导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指导训练4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焦虑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DL、SAS、SDS(P0.05),通过进行传统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指导训练,研究组患者ADL、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传统结合现代康复护理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程度,有效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所致的综合征.此类患者常因后期慢性病痛折磨生活,情绪低落,心理及身体功能逐渐衰竭,焦虑,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因此,在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地心理干预,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为病人分忧解难、重视社会化康复等,是他们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适应生活、家庭和工作环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对79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注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慢性期施以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性导尿的导尿方式。结果:79例患者中有75例于出院前能自主完成排尿过程。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59例因髋部疾患实施人工关节植换术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有2例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获愈.经18~24个月随访,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难度大,需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术前进行患者身体健康评估,做好心理指导和术前准备及体位练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强化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及泌尿系统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0例因脊髓损伤而导致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变化,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和SDS评分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其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