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光学压抑法与遮盖法对儿童单眼弱视疗效差异.方法 将163例单眼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光学压抑组(78例)和遮盖治疗组(85例).光学压抑组初始3d每晚涂1次阿托品眼膏,以后每周1次,遮盖组每天遮盖至少8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和依从性.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分别为(13.8±1.5)月、(13.6±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光学压抑组明显优于遮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学压抑法和遮盖法治疗弱视,疗效相近,光学压抑法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1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眼罩遮盖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品疗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立体视重建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2组患儿立体视重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确切,在立体视重建上同眼罩遮盖法疗效相近,患儿依从性好,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例(46眼)弱视患儿采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后,配带适合度数眼镜,并根据矫正视力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遮盖及弱视综合训练。结果:38例(46眼)弱视儿童,双眼8例,单眼30例。治疗2~3年后,基本治愈84.8%(39眼);进步10.96%(5眼);无效4.3%(2眼)。结论:阿托品散瞳验光,佩戴适合度数的眼镜,再辅以遮盖等综合治疗方法,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治疗儿童中度弱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8例符合研究条件的中度弱视儿童,随机分成遮盖治疗组和光学药物压抑治疗组,每组124例。遮盖治疗组弱视眼配镜,健眼每天遮盖8h以上;光学药物压抑治疗组弱视眼配适矫镜,健眼用1%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药膏点眼,每周一次,戴欠矫+5.0DS镜片。结果:对所有病例均进行1年以上随访,遮盖治疗组和光学药物压抑治疗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前2个月遮盖组疗效明显;年龄与弱视类型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5岁以上患者压抑治疗好于遮盖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药物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中度弱视具有同等疗效,而且还具有依从性好,不影响外观,不易出现遮盖性弱视等优点,应该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在弱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62例弱视儿童均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采用网膜检影法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同时用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均未使用弱视治疗仪).每月复诊一次,根据视力调整遮盖比例及精细目力训练的具体方法,每半年验光一次,据客观验光度数及眼位情况,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效果良好,经济适用.结论 弱视治疗疗效与患儿就诊的年龄、弱视的类型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在弱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62例弱视儿童均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采用网膜检影法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同时用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均未使用弱视治疗仪).每月复诊一次,根据视力调整遮盖比例及精细目力训练的具体方法,每半年验光一次,据客观验光度数及眼位情况,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效果良好,经济适用.结论 弱视治疗疗效与患儿就诊的年龄、弱视的类型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同视机结合遮盖法治疗弱视与传统遮盖法治疗弱视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29例405眼3.5~12岁的弱视儿童根据其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同视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72例307眼,传统遮盖法组(对照组)57例98眼(因弱视儿童双眼弱视程度不同,本文数据均依弱视眼数统计),观察两组疗效及治愈所需疗程的差异,并分别在两组中按年龄分为四组,据弱视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观察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对疗效、治愈所需疗程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4.4%,对照组治愈率为68.4%.两组中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均与疗效、治愈所需疗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结论 应用同视机治疗弱视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但疗效疗程均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及弱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遮盖法与药物抑制法治疗单眼弱视的疗效.方法 66例年龄在3~7岁的弱视患儿分成2组,每组33例.通过常规遮盖治疗和阿托品抑制治疗,对这些患儿进行了为期3.5年的临床治疗和观察.结果 2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遮盖治疗和阿托品抑制治疗疗效接近,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验光配镜加遮盖治疗儿童屈光弱视的疗效。方法:对儿童屈光性弱视126例(212眼)用验光配镜加遮盖法治疗。结果:治愈188眼(88.7%),进步16眼(7.5%),无效8眼(3.8%),总有效率96.2%。结论:验光配镜加遮盖法是治疗儿童屈光性弱视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品点优势眼后能否改善患儿对眼罩遮盖的依从性,探寻破解眼罩遮盖依从性差的难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2月份至2015年5月份期间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初次配镜的单眼弱视、弱视眼戴镜视力≤0.3、年龄选为对遮盖治疗较排斥的7至9岁的136名弱视患儿136只眼,六个月观察期内按遮盖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阿托品每三天点一次优势眼的基础上用眼罩每天遮盖8小时;对照组单纯性只用眼罩遮盖8小时。让家长及老师密切观察眼罩摘戴情况,比较六月后两组眼罩遮盖依从性的良好率及视力提高行数。结果对照组眼罩遮盖依从性良好率仅为62.7%,观察组眼罩遮盖依从性良好率96.2%,c2=8.32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视力提高为0.31±0.08,观察组视力提高为0.54±0.13(t=6.9627,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遮盖治疗的弱视患者经阿托品点优势眼后,可使遮盖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视力随之迅速提升,可解决眼罩遮盖依从性差的难题,对不配合眼罩遮盖的弱视患者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小叶  李凤娥  邓梦秦  谢亮球 《西部医学》2011,23(10):2022-2023
目的调查5~10岁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病率与相关因素,为制定社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607例(3214眼)弱视、斜视患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角膜映光法及交替遮盖法、眼球运动进行检查,进一步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并行眼底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08者定为弱视。结果弱视患病率为3.42%,斜视患病率为2.24%。各年龄组的弱视、斜视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弱视类型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最常见(P〉0.05)。立体视的建立与眼位有明显关系。结论斜视发病率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弱视构成比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弱视,立体现的建立与眼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阿托品散瞳治疗儿童弱视35例,其中不同视弱视29例,斜视弱视6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法使用简便,无明显副作用,对于传统的遮盖治疗有困难或不顺从的弱视患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方法:观察9-16岁的弱视78例98只眼,采用验光配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联合红光闪烁和视觉刺激等综合治疗,平均治疗18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治愈50只眼(51.02%),进步30只眼(30.61%),无效18只眼(18.37%)。其中9—12岁组治愈36只眼(54.54%),13-16岁组治愈14只眼(46.87%)。13—16岁组疗效与注视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相关。结论:大龄儿童弱视治疗大部分有效,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一组弱视儿童3年综合治疗随访结果,观察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182例(276眼)3~13岁弱视儿童,男95例(157眼),女87例(119眼)。均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并给予恰当的屈光矫正。每6~12个月重新验光1次,同时给予相应的遮盖疗法、药物、光学压抑法及各种视觉刺激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每个月复查视力,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本组弱视儿童治疗总有效率为90.22%,治愈占57.61%,进步占32.61%,无效占9.78%。其中3~6岁组总有效率为95.92%,优于7~13岁组的总有效率76.25%(P<0.05);轻度弱视总有效率为98.79%,中度弱视总有效率为82.95%,均明显优于重度弱视的总有效率为56.52%(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总有效率为94.76%,屈光参差性弱视总有效率为90.62%,均优于斜视性弱视的总有效率73.58%(P<0.05);中心注视总有效率为99.45%,明显优于旁中心注视的总有效率72.04%(P<0.01)。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积极恰当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治愈儿童弱视。  相似文献   

15.
复方苄丝肼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苄丝肼 (美多巴 )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弱视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30例 (46眼 ) ,男 1 9例 (2 6眼 ) ,女 1 1例 (2 0眼 ) ;年龄 4~ 1 1岁 ,平均 (6 .67± 1 .89)岁 ;对照组 :30例 (49眼 ) ,男 1 4例 (2 4眼 ) ,女 1 6例 (2 5眼 ) ;年龄 4 .5~1 1岁 ,平均 (6 .73± 2 .0 2 )岁 ;全部患者均采用双盲法按体重给药 ,观察组 :美多巴 1 .0mg/kg;对照组 :维生素C 1 .0mg/kg。 3/d ,饭后口服 ,同时戴镜加遮盖治疗。用药前、用药后 1月定期检查视力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 ;服完药后每 6周 1次 ,持续 1年。结果 观察组 :46例弱视眼中 ,视力平均提高 (1 .69± 1 .0 4 )行 ,基本治愈率达 1 9.5 % ;进步 43 .5 % ,无效 37.0 %。对照组 :49例弱视眼中 ,基本治愈率为 1 0 .2 % ,进步 34 .7% ,无效 55 .1 %。二组各自用药后较用药前视力改善差异有显著性 ;服药后二组视力改善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停药后随访 6~ 2 5个月 ,1 6眼 (34 .8% )视力继续改善 ;1 9眼 (41 .3 % )视力保持不变 ;1 1眼 (2 3 .9% )视力回退 :平均回退 (1 .72± 0 .66)行。结论 复方苄丝肼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陈俊  张然 《四川医学》2014,(2):197-199
目的 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在因中高度散光引起弱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眼科就诊的中高度散光弱视患者,根据自愿分别给以配戴RGP及框架眼镜,进行正规弱视综合训练,观察两组的矫正视力(当天、1、3、6个月矫正视力).结果 RGP组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组的矫正视力提高明显;且相同时间段治疗效果,RGP组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结论 配戴RGP比配戴框架眼镜有更优秀的视觉质量,是治疗中高度散光引起的弱视有效、值得使用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   将3~12岁屈光性弱视患者63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照组予传统精细目力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d,共随访6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Titmus近立体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Worth四点灯,对比2种训练方法在改善儿童弱视患者单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6月后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值更大(P < 0.001)。对轻、中度儿童弱视、3~6岁及7~12岁儿童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患者,观察组BCVA提高值均较对照组大(P < 0.05);(2)观察组Titmus近立体视及眼间抑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治疗后pVEP P100波振幅(15′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 < 0.001)。(4)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治疗前的LogMAR视力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呈正相关,与双眼屈光参差量呈负相关。  结论   (1)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在提高弱视儿童单眼视力及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传统精细目力训练。(2)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年龄具有相关性;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患者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双眼屈光参差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洪茶花 《中外医疗》2016,(28):123-125
目的:比较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用于治疗小儿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小儿眼科进行弱视治疗的小儿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采用阿托品压抑疗法的为实验组,采用遮盖疗法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相应治疗中的依从性与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好率69.05%、总依从率90.47%,均高于对照组28.57%与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3.81%与85.71%,均优于对照组11.90%与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遮盖疗法相比较,运用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小儿弱视能取得更加明确而优异的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患儿接受足够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弱视患儿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立体视觉变化。方法将65例13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66眼,采用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64眼,予以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1年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间立体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同类型弱视患者经治疗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觉恢复最好(P<0.01),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斜视性弱视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立体视恢复有较好的疗效,立体视可以作为检测弱视眼视力好转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人(91只眼)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B组52人(92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儿根据屈光异常类型和注视性质分为两个亚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A组有效率分别达92.3%,100%;B组有效率分别达54.3%,92.4%。6个月后A组治愈率达93.4%;B组治愈率达84.8%。6个月后A组立体视有效率65.6%;B组58.8%。。结论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弱视个性化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立体视的建立尤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