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呼吸机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中的特点。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老年与非老年OSAS患者分别为38例和44例。分别有17例和20例进行了nCPAP呼吸机治疗。结果:经nCPAP呼吸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缺氧时间有明显好转;老年组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显著减少(P〈0.01),最快心率也显著降低(P〈0.01),最慢心率升高(P〈0.05);非老年组0SAS患者的平均治疗压力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耐受性均良好。结论:nCPAP呼吸机在有效治疗OSAS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呼吸紊乱相关性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对呼吸机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5%~48%的OSAS患者存在高血压,认为OSAS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1].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纠正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手段[2,3].nCPAP治疗OSAS的同时,能否对高血压也起到治疗作用,为此,作者等观察了34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nCPAP治疗前后的血压和相关参数的变化.   ……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5%~48%的OSAS患者存在高血压,认为OSAS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1].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纠正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手段[2,3].nCPAP治疗OSAS的同时,能否对高血压也起到治疗作用,为此,作者等观察了34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nCPAP治疗前后的血压和相关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NEWPERT2000型呼吸机经鼻或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 血压、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减小(P<0.001)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P<0.001),有助于整个病情的控制与稳定。结论 对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要视其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择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CPAP治疗,对照组继续原药物治疗3个月,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单纯药物及药物联合nCPAP治疗效果.结果 2组比较,夜间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55.6%和6.35%,P<0.05).结论 nCPAP治疗可以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从而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临床价值。方法NEWPERT200型呼吸机经鼻或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血压、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减小(P<0.001),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P<0.001),有助于整个病情的控制与稳定。结论对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要重视其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73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16例OSAS组和57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轻、中、重等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小于90%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睡眠时间(min)占总睡眠时间(min)之比值(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重度OSAS组行nCPAP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OSAS患者的AHI、R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OSAS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CPAP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周后差异达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呼吸机治疗模式不同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A组)、自动调压正压通气(B组)、双水平气道正压(C组)和自动调压双水平气道正压(D组)通气模式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诊断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经不同模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4组患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A组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治疗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21例OSAHS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用nCPAP治疗,对照组继续原药物治疗,3个月后行多导睡眠检测,超声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内径,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并测定血浆内皮素,测量血压,观察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整夜睡眠监测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Low)、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一整夜睡眠监测中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整个睡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T-SpO2〈90%)、TST-SpO2〈80%均明显改善(P<0.01),血浆内皮素、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缩短(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以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降低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方法 :根据所测血压将 5 0例OSAS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 ,夜间用多导睡眠仪检查 ,监测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最低血氧饱和度 ,睡眠期间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低血氧饱和度等方面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与睡眠分裂。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通气功能、睡眠质量,并能够降低继发性高血压?方法:选择1997-07/2004-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鼾症工作室明确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能坚持在家长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66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20,即均为中、重度患者。携带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回家,每晚使用≥6h,应用12~3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睡眠时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睡前及清晨血压,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并调查治疗前后Epworth评分(根据患者嗜睡出现频率:从不嗜睡0分,偶尔嗜睡1分,有时嗜睡2分,经常嗜睡3分的积分判断嗜睡程度)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时对患者随访3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年随访,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Epworth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54±2.21),(2.85±1.56)分,(13.67±4.72),(8.61±3.75)分,P<0.01]。②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治疗后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③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时和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尤以治疗时明显(P<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时(P<0.05)。④血压: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长期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治疗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SG)及临床指标预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SAS)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最佳压力(Pmin)。方法采用RHK-5500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连接BiPAP系统测22例OSAS患者nCPAP的Pmin,推导其与呼吸紊乱指数(RDI)、体重指数(BMI)及颈围(NECK)等指标的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预测的Pmin治疗20例OSAS患者,同时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效果。结果RDI、LSaQ2指标与Pmin呈直线正相关。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RDI、LSaO2预测nCPAP治疗的最佳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短期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的41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观察疗效及做好BIPAP治疗的护理.结果41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l)、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能配合BIPAP治疗.结论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加强BIPAP通气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为稳定,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对OSAS患者血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例健康对照者及20例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比较两组血清ICAM-1水平的差异;比较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OSAS患者血清ICAM-1水平的差异.结果 OSAS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CAM-1含量为(105.26±37.470)μg/L,健康对照组血清ICAM-1含量为(99.98±18.7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经过CPAP治疗3个月后,OSAS组患者血清ICAM-1水平降至(93.34±21.24)μg/L,与治疗前血清ICAM-1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OSAS患者血清ICAM-1水平升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OSAS患者血清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维旭 《临床医学》2014,(11):64-65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重度OSAS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60例,手术组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睡量表(E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SAQLI)总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S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nCPAP组改善更加明显,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nCPAP组治疗后SAQLI日常活动、情感活动、症状方面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度OSAS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中CD62P的水平,并通过给予OSA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观察其对OSAS患者CD62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确诊OSAS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所有受试者均在经过前一晚睡眠监测及睡眠监测并nCPAP治疗后(OSAS组)清晨觉醒仰卧位时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上CD62P表达水平。结果:OSA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OSAS患者血液中反映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记物CD62P水平升高,为29.67%±8.6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SAS组nCPAP治疗后CD62P降至17.07%±7.97%,睡眠指标均有改善,呼吸紊乱指数由63.21±23.23次/小时降至0.56±0.84次/小时,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由68.3%±7.48%上升至90.37%±2.3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OSAS患者可能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有明显的血小板活化。nCPAP治疗能使睡眠期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纠正夜间低氧血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聚集能力,使睡眠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282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96例OSA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和86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各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接受nCPAP治疗的合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中、重度OSAS患者行nCPAP治疗2周、12周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结果:OSAS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轻、中、重度比较,心肌缺血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CPAP治疗2周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nCPAP治疗能改善OSAS患者心肌缺血,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长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9.
n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中重度OSAS患者80例,于CPAP治疗前行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然后进行CPAP治疗三个月,治疗后再次行睡眠呼吸监测,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 (1)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显著降低,睡眠时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增高(P<0.01)。(2)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能通过改善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呼吸暂停次数,纠正低氧血症,并降低0SAHS患者多种并发症和病死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