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5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对照,现报道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40~60(51.77±8.28)岁;病程3-8年;空腹血糖(8.32±1.02)mmol/L,餐后血糖(13.87±1.29)mmol/L,  相似文献   

2.
66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用胰岛素泵输注入胰岛索;治疗组均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格华止),每日1000—2000mg。所有患者观察开始时和结束时均测定FPG、2hP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对照组7.62±2.11mmol/L,11.85±1.37mmol/L,9.71±1.33mmol/L和11.3±2.82mmoL/L;治疗组4.57±1.28mmol/L,7.73±2.37mmol/L,6.75±2.61mmol/L和8.23±1.25mmol/L。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24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者少(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4h高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行为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患者180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干预.结果:两组实施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血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综合干预一年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21±0.78)mmol/L、餐后2h血糖(8.09±1.18)mmol/L低与对照组的(7.21±0.98)mmol/L、(8.72±1.21)mmol/L;治疗依从性75.55%高与对照组的47.77%(P〈0.05).结论:说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及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为向 《四川中医》2009,(10):118-1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糖尿病患者均针刺胆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太溪,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14例糖尿病患者经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为78.6%,治疗后空腹血糖由(9.29±2.77)mmol/L下降至(7.61±2.65)mmol/L,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餐后血糖由(11.72±2.46)mmol/L下降至(9.59±3.49)mmol/L,治疗前后餐后血糖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内分泌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剂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GEs、sRAGE水平。结果①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治疗后[(7.28±0.83)%、(1.45±0.39)mmol/L]较同组治疗前[(9.57±1.14)%、(1.92±1.01)mmol/L]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5.75、2.79,P〈0.05);②治疗组HbAlc、TG治疗后[(7.16±0.88)%、(1.53±0.41)mmol/L]较同组治疗前[(9.29±1.62)%、(2.11±0.79)mmol/L]下降(t值分别为6.08、2.40,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ILAGE水平(20.38±8.01)ng/ml较同组治疗前(15.10±9.22)ng/ml升高(t=-2.29,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5.13±9.27)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P〈0.05)。结论黄芪可上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LAGE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0例用WFB-V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血糖有不同程度降低,平均血糖8.1±3.2mmol/L,显著低于体外反搏治疗前的9.6±4.1mmol/L(P〈0.0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疏肝法治疗2型糖尿病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和危害性大的特点。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型轻中度2型糖尿病2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46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2.4岁;病程3 d~18个月,平均8.2个月;空腹血糖7.0~12.5 mmol/L,平均10.2 mmol/L;餐后血糖11.3~17.8mmol/L,平均15.6 mmol/L。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6~75岁,平均50.5岁;病程7 d~20个月,平均8·8个月;空腹血糖7.4~11.9 mmol/L,平均10.8 mmol/…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运用参地知黄汤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老年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62岁,平均63±4.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1岁,平均63±5.3岁.患者病程均在6~1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的诊断标准拟定: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临床诊断必须经另一日的重复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应用清泄降糖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并与二甲双胍治疗58例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WHO(1999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年龄>60岁,经普通饮食控制,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血糖(PBG)>8.2 mmol/L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6.2±5.1)岁;病程(5.2±1.7)a;伴高血压10例,冠心病9例,视网膜变性5例。对照组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6.7±4.1)岁;病程(5.4±1.2)a;伴高血压7例,冠心病5例  相似文献   

10.
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黄连素与黄连素加小剂量达美康两种方法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共58例,并与达美康组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按WHO标准确诊的住院或门诊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黄连素组:为近期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经饮食治疗1个月,血糖不能控制者共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61~77岁,平均68岁。病情轻度者2例(空腹血糖7.8~8.33mmol/L),中度10例(空腹血糖8.33~13.9mmol/L),重度6例(空腹血糖>13.9mmol/L)。合并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4例,脑血管病与胆石症各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自拟益气清热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观察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①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②空腹静脉血糖≥6.1mmol/L.③OGTT试验2小时PG水平≥10.0mmol/L]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5岁;病程3~20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病程5~2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临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龄38~76岁,病程1W~17年.对照组48例,男16例,女32例,年龄35~70岁,病程半年~20年.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WHO有关Ⅱ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均在7.0~12mmol/L之间,尿糖检验在 ~ .  相似文献   

13.
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糖调节受损患者59例。分为埘照组31例及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28例。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包括足三里(ST36)组、足三里(ST36)+手三里(L110)组、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3个亚组,运用实测经络针灸治疗1月后,比较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30//kG30IR、MBCI、I相Stumvollindex)。结果: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前OGTT60min血糖(11.02±0.83)mmol/L,120rain血糖(9.06±0.85)mmol/L,平均血糖(8.10±0.62)mmol/L,AUCg(26.28±1.89)mmol·L·h。经过1月的实测经络针灸治疗干预后发现,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后OGTT60min血糖(9.77±1.01)mmol/L,120min血糖(6.98±1.85)mmol/L,平均血糖(7.32±0.94)mmol/L,AUCg(22.92±3.32)mmol·L-1·h-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足三里+三阴交针灸组治疗后与其它三组治疗后相比,其OGTT30min、60rain或12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AUCg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选择足j里+三阴交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餐后高血糖有明显改善,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防严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以及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急性心梗、心绞痛、冠脉搭桥以及死亡)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其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其空腹血糖水平平均(7.69±0.24)mmol/L、治疗结束后其空腹血糖水平(6.32±0.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10±0.18)mmol/L、(7.69±0.20)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搭桥手术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血糖稳定,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胡钢英  江洪  胡笑容 《中医药研究》2013,(11):1293-1295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与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检测患者的HMGB1和糖化白蛋白(GA)浓度.结果 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相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血糖[(7.98±1.15)mmol/L vs(4.83±1.07)mmol/L]及GA表达水平[(19.35±4.04)% vs(10.18±3.65)%]均增高(P〈0.05).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5.82±1.15)mg/L vs(3.18±0.98)mg/L,P〈0.05)].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血清HMGB1水平亦明显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8.91±1.36)ng/mL vs(5.09±0.91)mg/mL,P〈0.05)].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血清HMGB1水平与GA水平间呈明显正相关(r=0.505,P〈0.05).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GA水平间呈正相关,血糖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HMGB1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60例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4岁,平均50.17±6.28岁;病程1-8.9年。平均空腹血糖12.34±3.35mmol/L。对照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6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3±0.9)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8.7±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1.0)%、C反应蛋白(3.2±1.0)ng/L、TNF-α(38.7±3.1)ng/L、IL-6(10.4±2.1)ng/L、生活质量评分(92.0±8.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优降糖(广东石岐制药厂生产)配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以WH()1985年修订标准为基础,即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FBG)≥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PBG)≥11.1mmol/L;②无糖尿病症状,2次FBG均≥7.8mmol/L,或FBG≥7.8mmol/L+PBG≥11.1mmol/L.共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39~79岁,平均57.72±8.80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2.56±3.08年.其中FBG轻度异常(7.8~8.3mmol/L)10例,中度异常(8.4~13.8mmol/L)52例,重度异常(>1 3.8mmol/L)16例.合并肥胖23例,高脂蛋白血症38例,高血压1 7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8例,尿路感染22例.其中初治患者27例.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淤型,燥热入血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可使血脂增高,为明确老年人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我们对本地区113例老年人Ⅱ型糖尿病,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的调查,总结出老年人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老年人Ⅱ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减少并发症提供临床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流行学调查:血脂的含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有所差异。我们对本地区100例正常健康人血脂调查结果为TC4.25±0.75mmol/L,TG0.97±0.33mmol/L。将TC>6mmol/L定为高胆固醇血症,TG>1.9mmol/l。定为高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纳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27例)给予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23例)进行西药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血压、血糖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餐后2 h血糖为(7. 4±1. 1) mmol/L,空腹血糖为(6. 1±0. 5) mmol/L,对照组餐后2 h血糖水平为(9. 8±1. 2) mmol/L,空腹血糖为(7. 6±0. 8) mmol/L,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31. 4±10. 1) mm Hg、(84. 8±6. 9) mm Hg,对照组分别为(147. 4±9. 6) mm Hg、(89. 8±7. 0) mm Hg,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取得显著成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