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方剂配伍影响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近期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总结中药复方配伍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研究方法。结果:目前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植物化学方法、色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方法、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等。与单味药材煎煮(单煎)相比,合煎(复方煎剂)的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总结起来包括有以下4 个方面:(1)复方汤剂的化学成分与药材单煎的汤剂基本保持一致;(2)复方汤剂的某些化学成分与药材单煎的汤剂相比含量升高;(3)复方汤剂的某些化学成分与药材单煎的汤剂相比含量降低;(4)复方汤剂的化学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转化,产生新的物质。结论:方剂配伍对复方的化学成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导致复方汤剂中化学组分的含量,或种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中药复方配伍的协同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目前,进行方剂配伍的化学机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方法还不够完善,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方剂配伍和单味药材进行全成分比较,可能是研究方剂配伍的化学机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是药物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是我国最古老’在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汤剂处方是医生根据个体患者的病症及体质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其组成多为复方制剂.充分体现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对汤剂的制备都很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中药汤剂虽制备简单.但煎煮方法正确与否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配伍中药虎杖的方剂组成、运用及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查阅《中药部颁标准》中应用虎杖的复方,分析虎杖在复方中的配伍特点。结果:《中药部颁标准》中虎杖配伍以活血化瘀功效为主,依次为清利湿热、清热解毒等。结论:掌握虎杖的配伍规律,可探寻出虎杖的功能主治特点与治疗相关疾病的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点,不仅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对进行深入的药效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中医药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诊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5-10月在北京市8家医院中医门诊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通过课题组编制的问卷对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进行评分。结果共调查有汤剂服用经历或正在服用汤剂的患者296例。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平均得分(20.46±3.25)分,161例(54.4%)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康复信念、坚持信心、亲友支持、就诊方便程度、交流中医药频率是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门诊患者服用中药汤剂依从性较好,但有待提高。增强患者服药和康复的信念可作为探索中医药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向,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成为中医药政策制订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6月4日讯: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明确经典名方制剂申请上市,可仅提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免报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经典名方中的汤剂制成颗粒剂后也可按要求简化注册审批。《规定》第三条提出了实施简化注册审批的经典名方制剂应当符合的七项条件,其中明确除汤剂可制成颗粒剂外,剂型应当与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疗效得到充分肯定。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热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临床应用和研发中药新产品、揭示中药复方配伍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和认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笔者对其研究难点、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一综述。1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方后注中对于中药汤剂服用频率的阐述丰富详尽,对指导临床中药复方的具体应用有重要的实用和学术价值。文章系统梳理《金匮要略》方后注中关于服药频率的内容,探究中药服用频率的规律。书中中药服用频率从每日1~5次不等,包括顿服、日一服、日再服、日三服、日三夜一服、日三夜二服等。其中每天服用3次应用最多,其次是每天服用2次。对于药性峻猛之剂,注重保护正气,强调中病即止,不必尽剂。《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中药服用频率值得今日临床借鉴,中药服用应当尊崇先贤教诲,仍应以每日3次为主,并应深入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西药物的合理配伍与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若用之不当,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下面就中西药配伍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合理配伍 1.1 中西药配伍的几种形式①中西药组合在一起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如感冒清、速效伤风胶囊以及中药注射剂等。②中西药同时并用,包括同时口服中西药或中药、西药注射液在同一瓶中静注等。③中西药分别在一日内交替服用,先服汤剂或中成药,然后再服两药或注射西药。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三拗汤不同煎液中苦杏仁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翀  梁光义  周静宜  徐必学  柴立 《中草药》2007,38(6):848-850
三拗汤原名还魂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麻黄、杏仁、甘草3味中药组成,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分煎法与合煎法制备对中药复方汤剂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一直是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特别是近年来单味中药精制颗粒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更引起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兴趣。本实验比较了三拗汤用合煎法与分煎法制得的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差异,以探索中药复方汤剂不同制法对其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对单味中药精制颗粒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复方的复杂性使得目前研究方法难以适合其自身特点,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笔者提出药物配伍关系与其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多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以阐明中药的体内代谢及相互作用关系,是进行复方配伍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多数中药复方配伍都是关于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医药理论对配伍规律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理论研究占据绝大部分,而关于复方配伍的研究,在药理学、药物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增长,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多。现今,实验大部分是对药物配伍、以及不同剂量配伍的研究,查找药效增强或减弱,以确定最适宜的药物配伍和剂量配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剂量配伍将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研究者从中医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与药代动力学和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组方配伍的认识与思考,其中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并论述了从拆方方法、指纹图谱法和现代仪器运用等多种途径揭示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的配伍原则、配伍规律和相关进展。2000年后,实验研究分别在饮片和有效成分,以及体内体外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融合进行了研究,随现代科学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沉淀性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沉淀性配伍的研究与中药复方针剂、汤剂等有关。特别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存率也受沉淀反应的制约。本文作者自七十年代以来,就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药复方配伍合理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方荆成方理论及配伍规律的研究和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研究是近年中医药学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一大热点,二者虽相类似但各有其重点。基于中药大多药效成分复杂且不清不明不定的现状以及中药的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导致了在进行复方药物配伍合理性研究中存在诸多难点,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讨论,提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合理性研究应从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生物医学理论方法两方面入手;而其合理性评价的基础则应当主要在临床疗效和疗效特点。作者建议对中药复方药物配伍合理性的研究与评价遵循继承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及发展与创新原则。根据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现状,作者认为在中药复方配伍合理性评价中合适的门坎和富于引导、鼓励性措施将对我国中药复方药物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医海 采珠     
<正> 中药汤剂不宜过夜据近年对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溶存率的研究,发现沉淀反应会影响汤剂中的有效成分。中药方剂大多数由多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汤剂也成了一个多成分的系统,其中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物,如鞣质与生物碱、蛋白质、甙类,生物碱与甙类、有机酸相遇后,都可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药液放置时间一长,便为发生沉淀反应创造了条件。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可见,过夜的中药汤剂不宜服用,还是当天服完为好。(摘自《大众医学》1986年第1期) 正柴胡饮优于常用感冒药物明代张景岳治疗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剂—正柴胡饮,经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的整理研究,成为抗病毒性感冒药物中的佼佼者。本方由柴胡、防风、陈皮、赤芍、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发热头痛等症。富杭育等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拆方配伍实验研究,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31-431
《新编中药志》是著名中药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研究员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全面介绍我国中药资源与现代研究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共4卷,其内容丰富、翔实,保持了与2 0 0 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一致性,可以作为是《药典》的注释。本书第1~3卷全部为植物药,已于2 0 0 2年初面世并受到广大中医药界专家的高度评价,现在第4卷也出版了。《新编中药志》第4卷内容分为2部分,第1部分收载常用动物与矿物药70余种,第2部分为全书总索引。第1部分,收载的常用动物与矿物药涵盖了《药典》一部中的全部动、矿物药。对每个中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整理《雷公炮炙论》中矿物药的炮制方法,以对继承和创新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做出贡献。方法:以清代张骥补辑、施仲安校注的《雷公炮炙论》为研究底本,通过阅读、分析、查询参考文献的方式,对书中所载20种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及作用进行简要的归纳与探讨。结果:《雷公炮炙论》中记载的矿物药炮制方法归纳为净制法、水飞法、干热法、煮法、复制法5大类。其中2种矿物药在炮制过程中使用了净制法;6种使用了水飞法;5种使用了干热法;16种使用了煮法;6种使用了2种以上方法联用的复制法。结论:《雷公炮炙论》所记载的矿物药炮制方法较为复杂,部分炮制工艺、方法后世仍有延用,对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中炮制理论、工艺的提升可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药性理论,遵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的目标。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中药性味配伍是中医方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层面,是方剂配伍的原始理论之一,结合病证特点,研究方剂性味配伍,有利于明确方剂的配伍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中药成分、剂量、配伍关系等的研究,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符合中药性味的药理效应入手,对性味组分的配伍效应与机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解析中医药配伍机制,用现代信息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综合探究中药性味归属与组分配伍后药理效应消长的相关性,有利于推动中药复方理论的发展。中药性味与组分配伍研究应该注重性味配伍后对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结合,明确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更好的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方式和药效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跃兰 《山西中医》1992,8(3):13-14
中药炮炙在中医药中,是除复方配伍之外的、有别于其它医药体系的又一特点。傅山先生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建树,本文对此略作考析,不当之处,敬请教正。一、《女科》多制用,《男科》多生用中药炮炙主要目的为: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保证药物净度,利于贮藏;有利于服用。所以,成方用药,当炮炙则炮炙,并不与患者性别有关。而对照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二书,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女科》中绝大多数的方中,都有几味药脚注了炮炙要求(主要指炒、浸、洗、蒸等),甚至有一个方子十味药,其中九  相似文献   

19.
矿物药是中药的组成部分。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46种矿物药的记载,占收载总数的14.8%,《本草纲目》收载222种,占收载总数的11.7%。许多经典的医药学著作对矿物药的来源、产地、性状、功能、主治、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无机药物,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矿物药作为中药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中医药外治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已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对《古今医鉴》中含矿物药的外治方药进行梳理,以期为含矿物药外用制剂的信息挖掘与临床应用提供有益思路。同时,综合近30年研究报道,对常用矿物药及含矿物药制剂外治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矿物药及含矿物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