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治疗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情志干预+常规康复治疗)各34例,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6.63,7.08,9.03,12.19;P0.01);2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负性情绪(NA)评分降低,正性情绪(PA)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6.13,-3.86,4.27;P0.01)。结论:中医情志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生理应激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实验组患者行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检查后SDS评分、SAS评分、疼痛分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检查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14.66,14.87,7.85;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8.127,-2.3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后疼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2,P0.05),同时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624,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内镜检查中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患者的生理应激,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90名精神科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试验组45名)和非干预组(对照组45名),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偏低,GWB评分显著偏高(t=4.83,5.36,8.01;P0.01)。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GWB评分升高(t=3.68,3.81,5.05;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显著升高(t=2.66,P0.05),GWB评分显著降低(t=2.38,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萨提亚模式"为基础人性化干预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供方法,评价应用"萨提亚模式"进行基础人性化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耐药肺结核患者79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萨提亚模式"基础人性化干预。采用SDS评分量表评价两组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SAS评分量表评价两组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Rosenbergde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自尊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9.176,P=0.000);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25.426,P=0.000);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尊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6.422,P=0.000)。结论:应用"萨提亚模式"为基础人性化干预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有着良好影响,有效改善了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了患者的自尊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压力状况,探讨其干预对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纳入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2例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男40例,女27例;对照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压力(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和C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0,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0,-6.050;P0.05)。结论: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容易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大,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服务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疼痛情况及干预满意度。结果:(1)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36.56±5.76)和SDS评分(36.20±4.26)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48.56±4.26)和SDS评分(47.54±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2,P0.001;t=-10.763,P0.001);(2)术后1天,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天及3天,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90,P0.001);(3)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干预中,采用优质服务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和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整体性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整体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SDS、S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5,1.493;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85,-32.813;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32,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抑郁自评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护理前SDS、SAS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5,1.493;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85,-32.813;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32,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因素分析及跨理论模型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76例中晚期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调查入选对象的负性情绪,并按跨理论模型指导进行护理干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负性情绪变化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负性事件频数及刺激量、生活事件总频数及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t=23.030,22.489,11.009,9.690;P0.05);而两组正性事件频数、正性事件刺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恐慌、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7.123,19.487,18.528,23.791,13.847,19.083,14.969,14.877;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10,-43.054;P0.05)。结论:在中晚期肺癌手术中,针对肺癌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开展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8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多导睡眠图(PSG)参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低于对照组(t=-3.204,-5.665;P=0.000),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27;t=2.947,P=0.004);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9,P=0.000;t=-3.250,P=0.002);干预后,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5,-3.830,-3.142,-3.500,-3.312,-4.010,-6.196,-11.945;P0.01);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9,11.835,6.959,5.835,3.458,8.172,5.670,9.159;P0.001)。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够有效缓解OSAHS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4)和观察组(n = 8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神经和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各维度及评分明显较高(t = 6.268,6.688,3.586,8.750,3.695,11.64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较低(t = 4.650,4.19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t = 6.575,PP<0.05),FMA评分明显较高(t = 5.81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 = 3.872,3.683,4.533,4.853;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强化认知干预可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甲型H1N1流感医护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方法将6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连续7次集中认知心理教育,对照组同期常规处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进行测评,评定干预效果。结果1医护人员负性情绪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SAS:t=13.347,P0.01;SDS:t=3.905,P0.01;SCL-90:t=11.793,P0.01);2干预后两组SAS、SDS、SCL-90总分和5个因子减分值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减少(P0.05);3干预2周后负性情绪呈现上升趋势,SCL-90抑郁因子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中认知心理教育能够短期内集中改善抗甲流医护人员负性情绪,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需要坚持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的干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增高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自护能力显著提升,抑郁与焦虑不良情绪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_(对照组)=10.792,13.511,13.176,13.935;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2.621,4.683;P0.05)。干预前,两组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CQQC评分均明显提高(t=-13.244,-15.524,-25.508,-20.155;P0.05),且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GSES、CQQC评分更高(t=5.224,2.684,P0.05)。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着重心理干预,并强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测定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78,-3.738;P0.05);干预前,两组GSE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1,-4.569;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2.451,9.568;F组间=18.726,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和临床干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接受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实验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t=8.5591,6.1722;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总满意度为80.65%,实验组为96.77%,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19,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胃炎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科学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念减压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后行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AS)、Piper修订疲乏量表(PFS-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CPSS、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SS、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8.808,8.459,9.361;P0.01);两组干预后CPS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0,-8.662,-7.217;P0.01)。干预后,对照组PFS-R、PSQ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R、PSQ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9.436,9.971;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7.565,-8.808;P0.01)。结论:正念减压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对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得分。结果:两组的SDS和SAS得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267,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211,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能力得分、逻辑能力、记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1,12.221,6.961;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381,P=0.002)。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体感音乐疗法(VAT)联合膳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的50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照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感音乐疗法联合膳食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2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Fugl-Meyer肢体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量表(SF-36)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肢体运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AS评分中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201,P0.05),SAS、SDS及PANAS评分中N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5,-2622,-2.518;P0.01);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坚韧、自强、乐观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92,3.538,5622,5.644;P0.01);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肢体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6,7.805;P0.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310,5.380,2.430,3.823,3.459,5.933,4.23,4.071;P0.05)。结论:VAT联合膳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强其心理弹性,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创伤性截瘫患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截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分别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自杀评分量表(QSA)、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了解认知疗法对创伤性截瘫患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QS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S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3.273,3.706,2.644,3.861);SCL-90总评分低于对照组(t=-3.333);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4.136,16.392,11.015,10.205,19.647,15.337,13.092,16.903);SDS评分(t=-11.518)和SAS评分(t=-11.57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急诊科护士通过认知疗法干预创伤性截瘫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降低自杀意念,提高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