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流目流骨鹨眼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其视觉功能的正常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血的濡养。《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临床上通过针刺调整脏腑经络气  相似文献   

2.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在论述腧穴时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灵枢·小针解》进一步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说明经络与腧穴是密切相连的。人体的腧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这样就使腧穴、经络、脏腑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眼穴同样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论原气循行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5,25(10):751-751
1 原气的发生与布散 <内经>提出了脏腑的原穴,但却无原气、元气之名."原气"一词首见于<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原气即是肾间动气,生命之所系,是十二经之根本,十二经脉皆系于原气.而原气则系于命门,为生气之原.<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三焦为一身之大腑,通行上、中、下三焦之气,遍历五脏六腑,主通行原气,原气为三焦之别号,而三焦为原气之别使.肾间动气自命门生发之后,通过三焦的布达而将原气散布到脏腑及十二经脉之中.  相似文献   

4.
针灸问答     
2、何谓经气? 经气又称脉气,就是经络之气或经脉之气的简称。它是先后天精气相结合的产物,故又称经脉之精气,与邪气相对而言,亦指经脉之正气,它又是原真之气的一部分,故亦名经脉之真气。针刺过程中“得气”的“气”,就是指的经气而言。经气而何耶?《素问·离合真邪论》为之解释道:“真气者,经气也。”那末真气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灵枢·刺节真邪论》指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因此,真气(经气)就是先天精气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相并而成者,称为真气。真气输布全身,具有营养作用,而且是脏  相似文献   

5.
黄学勇 《针刺研究》1998,23(3):180-180
气海与膻中,同属于任脉经穴,皆具有调气作用,然其位置有上下之别,联系的脏腑经络有异,故其主治重点不尽相同,本文就其应用作如下比较:作用比较气海,又名脖、下盲。位在腹中线上,脐下一寸五分。《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脐下肾间动气即原气,气海穴所在为元气所生发,故《铜人》言之为“生气之海”,而“有病皆生于气”,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气密切相关,气海与关元相近,具有增强元气,总调下焦气机的作用,故对治疗因脏腑虚惫、真气不足和下焦气机失畅所致之小腹冷痛,遗尿,阳萎…  相似文献   

6.
真气辨     
一、指正气《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谓:“真气”是由受于先天的原气和后天得之于呼吸饮食之气相结合而成。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密切相关,所以,《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疟论》云:“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就是说,在阴阳尚未交并的疟未发时,进行治疗,正气得安,邪气即亡。《灵枢·天年》也云:“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以上真邪对举,说明《内经》作者是把真气作为正气看待的。  相似文献   

7.
原穴与脏腑同源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五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重合,居于脉气旺盛之处。《灵枢经校释》谓原穴“处于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真气之所过”的部位,足以看出原穴之重要。临床和实验研究也均表明十二原穴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作用,与脏腑之间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1十二原穴的历史沿革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指为五脏之原、膏之原、盲之原,都在阴经。即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以上诸穴左右各一,再加膏之…  相似文献   

8.
元气与原气     
元气在《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定义是:"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其他许多中医著述中也有此说,似乎元气即原气,已成定论。"原"与"元"  相似文献   

9.
眼病针灸临床心得530027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吴新贵眼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临床上通过针刺调整脏腑...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中的“气”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体内流动的细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营气、卫气以及真气等……,《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是气为物质的概括。二是指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如心气、肝气、经气等……。二者含义尽管不同,但彼此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气虚,无论属物质不足还是属功能衰减,其临床表现都是由气不足产生的各种虚弱证。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  相似文献   

11.
经脉的穴组和组合穴是指在同一条经脉上的1~3寸之间分布的2~3个神经、血管、肌肉相同,主治功能相似的穴位,胸腹背部的同结段腧穴亦有类似分布.通过对经脉的某一段或某一局部邻近腧穴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把此类腧穴定为穴组和组合穴,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穴位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敏化穴与激痛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二者关系。方法:从理论基础、位置分布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敏化穴与激痛点相关性以文献综述方式进行论述。结果:经讨论分析,敏化穴与激痛点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敏化穴与激痛点的高相关性,有助于对穴位敏化规律和机制的进一步把握。  相似文献   

13.
体躯压痛点与"穴位"相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躯体一定部位的压痛点与穴位相关。这些部位大多数是位于肌腱筋膜等附着于骨关节的区点。这些区点是对应于肌运动的、外围性的进行血管神经性机制的功能调节区。它们对体内外动因有灵敏的反应,且易发生应激性反应、继后的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扭伤多因持重用力不当或运动失度 ,牵拉扭转 ,或咳嗽、打喷嚏等原因 ,引起腰部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腰部突然剧烈疼痛 ,不能挺直 ,俯仰转侧等活动受限 ,难以负重 ,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等损伤症状。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每遇到此类患者即以针刺水沟、后溪穴治疗 ,方法虽然简便 ,但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或仰靠坐位 ,以 75%酒精消毒水沟、后溪穴部位皮肤。术者取 1寸毫针以提捏进针法将针刺入水沟穴 ,针尖斜向上 ,用强刺激手法 ,大幅度捻转 ,患者多因针感强烈而涕泪溢出。再取 1 .5~ …  相似文献   

15.
五经穴是小儿推拿最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特定穴,然而对于五经穴的定位与补泻操作手法,古今医家均有着不同的认识,这无疑给临床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本文以回顾古代文献为主,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浅析五经穴的来源、定位与操作的差异以及研究上的不足,以期为临床应用、教学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四总穴中列缺、委中二穴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蓓蕾 《西部中医药》2006,19(10):25-25
四总穴是前人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穴,其中"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的记载并非过时,只要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就能够在临床上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8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治疗失眠,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4例,均为门诊病人,属单纯性不寐,排除脑部及躯干器质性病变。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16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4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蜂针对实验性疼痛模型的局部穴与远端穴的镇痛效果,从而揭示对于蜂针“以痛为腧”治疗痹证的有效性.方法 将动物分成5组,即局部活蜂治疗组、后三里治疗组、针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测定小鼠的扭体反应.结果 蜂针与蜂毒有较强大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结论 从对抗腹腔深部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来看,局部蜂针取穴明显优于远端取穴,表明以痛为腧的蜂疗取穴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环跳、承扶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采用电针环跳、承扶穴法治疗,常规组采用临床常用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都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痉挛程度疗效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都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P<0.05),且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环跳、承扶穴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肌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周颖芳  李万瑶 《光明中医》2012,27(7):1316-131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蜂针对实验性疼痛模型的局部穴与远端穴的镇痛效果,从而揭示对于蜂针"以痛为腧"治疗痹证的有效性。方法将动物分成5组,即局部活蜂治疗组、后三里治疗组、针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测定小鼠的扭体反应。结果蜂针与蜂毒有较强大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结论从对抗腹腔深部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来看,局部蜂针取穴明显优于远端取穴,表明以痛为腧的蜂疗取穴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