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对山明仙茶袋泡剂和汤剂的溶出成分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及水总溶出物等,袋泡剂均高于汤剂。  相似文献   

2.
玄麦甘桔袋泡剂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麦甘桔汤是耳鼻喉科常用的有效方之一,主治咽喉肿痛、慢性咽炎,咳痰等症。临床应用多以汤剂为主,病人携带和服用均不方便。为此,我们将其改制成了袋泡剂,而如何提高袋泡剂中中药的溶出率,是制备袋泡剂的技术关键[1]。1997年2月,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玄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分析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包装、浸泡工艺是影响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侧重于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和浸泡工艺。而中药袋泡剂的包装直接影响着中药袋泡剂的质量、制备工艺、浸泡效果以及安全性。为此对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3个研究方向:加大中药袋泡剂包装材料的研发,特别是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发;加大包装设计的研发;加大包装对浸泡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应重视包装对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对中药汤剂、中药浓缩颗粒剂、袋泡颗粒剂的临床使用及药理和有效成分进行了比较,肯定了新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清音袋泡剂是由甘草、薄荷、桔梗等 7味中药组成的一种茶剂 ,其中甘草为本方君药。由于甘草属根茎类药材 ,其原植物的组织结构致密 ,质地较为坚硬 ,故在制备清音袋泡剂时 ,对甘草进行了加压膨化处理 ,使其木质化结构变得疏松 ,有利于有效成分甘草酸铵在热水中迅速溶出。本实验通过定性鉴别、溶出度的比较 ,发现甘草进行加压膨化处理是可行的。1 仪器与材料RCZ— 8A智能药物溶出仪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 ,TPH1 35膨化机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植物粉碎机 (河北省黄华县科研机械厂 ) ,Lamb-da2 0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仪 ( Perkin …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对浙南名老中医验方进行剂型改革,对其药理作用、袋泡剂的制备方法、稳定性、浸出效率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中国药典一部1995版有关方法,对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剂与同处方饮片的前剂进行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检测和比较。结果:袋泡剂水溶性浸出物较煎剂高23%,醇溶性浸出物较煎剂高18%。结论:袋泡剂制备简单,应用方便,既有汤剂的特点,又免去煎药之烦,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袋泡剂是近10a来开发的新剂型,许多药学工作者对袋泡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与传统煎剂作了一些对比,结果从不同角度表明了煎剂的不足及袋泡剂的可行性、可靠性,认为袋泡剂可以代替煎剂[1]。现将近年来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大家参考。1 制剂工艺方面袋泡剂的制备分为全生药、半生药型(半浸膏型)2种。全生药型袋泡剂是将处方全部药材经预处理后,粉碎成适当颗粒,将临床一次量用袋泡剂专用滤纸袋包装,用时以适量沸水密闭浸泡15min后服用。如川芎茶调散袋泡剂、生脉饮袋泡剂即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半生药型袋…  相似文献   

8.
半生药型袋泡剂的制作理论和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4年起研究并推广半生药型袋泡剂的临床应用,现已有自制袋泡剂品种8种,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亦积累了一定的袋泡剂制造经验.现报道如下: 1 制作依据 饮片粉碎成粗末后,具有较大的扩散面积,浸体效果与饮片煎煮比较,快速而彻底.假设有一块边长为1cm的山药立方体饮片,粉碎成半径为1mm的球型颗粒,可制成药240粒,这些球型颗粒表面积总和,是原来山药立方体饮片表面积的5倍.这就说明粗末有较大扩散面积,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浸出.有实验表明,单味防己2~4mm颗粒的防己碱溶出率为药材饮片的2.22倍[1].袋泡剂15min内溶出量已达95%[2].复方川芎茶调散袋泡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组分的含量高出煎剂35%[3],这是袋泡剂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药袋泡剂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袋泡剂浅谈邓玲玲(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中药袋泡剂综述中药袋泡剂是近十几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其特点是将生药材粉碎成一定粒度定量分装于特殊的滤纸袋中,服用时连同滤纸袋一并用开水浸泡后频频饮服。滤纸袋不仅为包装亦起过滤作用。许多...  相似文献   

10.
对“玉屏风”散剂、袋泡剂、颗粒剂的浸出物量(水、乙醇、乙醚)及挥发油量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醇浸出物:袋泡剂>散剂与颗粒剂;醚浸出物:散剂>袋泡剂与颗粒剂;水浸出物:颗粒剂>袋泡剂与散剂。挥发油量:散剂>袋泡剂,颗粒剂几乎无。  相似文献   

11.
根据藿香正气水处方制备藿香正气袋泡剂。制备工艺中将苍术、陈皮等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粗粉,厚朴采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并将厚朴油与处方中的藿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剂。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制成的袋泡剂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按性成分,药物溶出快,且口感好,服用剂量小。稳定性实验证明:袋泡剂热稳定性良好,紫外及薄层层析证明:袋泡剂与藿香正气水所含成分  相似文献   

12.
论中药方现代研究中保持特色与发挥优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两方面论述了当前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的几中思路与方法,其核心是坚持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强调辩证论治,在保持辛论治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剂型的现代化研究。在上前情况下,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剂型研究可以采取结合古代的煮霰 剂和现代的袋泡剂这两各剂型的优点,开发研制生药袋包颗炷剂以替代饮片汤剂。生药袋包颗粒剂可分为单味袋包生药颗粒剂和生药袋包颗粒剂复方,配方时既可以单味生药袋包粒相加组  相似文献   

13.
中药袋泡剂是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新剂型,具有服用方便、无需煎煮、体积小、用量准确、利于贮存和携带、疗效显著及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中药袋泡剂还具有明确的实验药理,生产工艺简单,适合于医院制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该文就中药袋泡剂的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理学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我们观察了痔科治疗便秘的通便茶袋泡剂与通便汤剂二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袋泡剂与汤剂的疗效相当。现报道如下。一、药物处方通便茶处方(每袋重量为5克):大黄1.5克、番泻叶0.25克,黄芩1.5克、枳壳0.75克、甘草1克。通便汤剂处方(每剂重量为20克):大黄6克、番泻叶1克、黄芩6克、枳壳3克、甘草4克。二、病例选择选患病三个月以上的习惯性便秘及肛门疾患手术后便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住院病人。所观察的病例均服满一个疗程以上(有14例服2个或2个以上疗程)。接受通便茶袋泡剂治疗者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袋泡剂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许向阳,万籁清,李秀芝,张文国(临沂地区肿瘤医院)(临沂卫生学校)关键词银杏叶袋泡剂;总黄酮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Ginkgobieobilodal)的干燥叶,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约20余种)、萜类、酚类、微量元素和...  相似文献   

16.
中药方剂剂型改革的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赍三方面探讨剂型改革的进展及临床意义,(1)口服 制剂:袋泡剂、泡腾冲剂、口服安瓿剂类新制剂具有收效较快、方便实用、能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某些方面较汤剂有明显进步。(2)注射制剂:为借鉴西药的制剂,是中医急救方剂剂型的重要民。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煎煮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中药汤剂煎煮新思路.方法 (1)中药粗颗粒袋装煎煮;(2)粗颗粒袋泡;(3)中药房配套适宜的较先进的汤剂煎煮室.结果 用中药粗颗粒煎煮可节省1/2-2/3量的药材,且达到或超过原方量的效果,某些中药冲泡亦效果满意.结论 中药汤剂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中药汤剂煎煮新思路。方法 (1)中药粗颗粒袋装煎煮;(2)粗颗粒袋泡;(3)中药房配套适宜的较先进的汤剂煎煮室。结果 用中药粗颗粒煎煮可节省l/2~2/3量的药材,且达到或超过原方量的效果,某些中药冲泡亦效果满意。结论 中药汤剂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从两方面论述了当前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的几种思路与方法,其核心是坚持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在保持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剂型的现代化研究。在目前情况下,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剂型研究可以采取结合古代的煮散剂和现代的袋泡剂这两种剂型的优点,开发研制生药袋包颗粒剂以替代饮片汤剂。生药袋包颗粒剂可分为单味袋包生药颗粒剂和生药袋包颗粒剂复方,配方时既可以单味生药袋包颗粒相加组成复方,也可以生药袋包颗粒复方与单味相加组成复方。煎煮时连同包袋,群药共煎。这一方法具有便于临床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以及群药共煎发挥方剂整体综合效用的优越性。有利于保持中药方剂的整体调节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人类大自然”呼声日益高涨,我国中医中药日益受到关注,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事业,这对开发中药新产品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药新产品离不开中药的剂型,中药剂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内容丰富,除了普通使用汤剂外,还有膏、丹、散、酒、栓、锭、胶、条、烟、线等多种剂型,迈二十多年来又发展了中药片剂、冲剂、胶囊剂、泡藤、袋泡剂、膜剂、针剂、贴剂等剂型,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现了我国对中医中药剂型应用的绚丽多彩,目前,很多人认为中药在临床治疗上奏效慢,中医药不能治急性病,我认为这是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