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护理人员与老年住院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应用,为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非语言性沟通问卷对12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自评前3位使用的技巧为: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采用手势辅助表达;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的人际距离合适;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身体姿势合适。护士自评后3位使用的技巧为: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会触摸患者;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有目光接触;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的沟通时间合适。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比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护士的沟通能力强。结论护士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护理人员与老年住院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应用,为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非语言性沟通问卷对12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自评前3位使用的技巧为: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采用手势辅助表达;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的人际距离合适;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身体姿势合适.护士自评后3位使用的技巧为: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会触摸患者;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有目光接触;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的沟通时间合适.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比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护士的沟通能力强.结论 护士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贾玉兰  张香娟  戴雪松 《现代护理》2006,12(29):2811-2812
目的了解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找出护患沟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其弱点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评价”量表,通过对我院100例护士自评及相应科室100例病人他评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自评良好率88.57%;病人他评:良好率94.28%。在25个调查项目中,2组各项平均数排在前后5位的选项基本一致。说明护士自评与病人他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管理者要注意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护士也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并良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让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浅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目光、手势、动作、表情及个人其它部位带有意义的某种动作或姿态等来表达思想、情感、兴趣、观点、目的及用意方式。护士通过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使护士能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心理反映、心理需求等方而的信息,更好地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找出护患沟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其弱点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评价“量表,通过对我院100例护士自评及相应科室100例病人他评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自评良好率88.57%;病人他评:良好率94.28%.在25个调查项目中,2组各项平均数排在前后5位的选项基本一致.说明护士自评与病人他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理管理者要注意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护士也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并良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让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兴趣、目标及用意的方式。我们护士通过语言性沟通的技巧,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使护士能了解更多有关病人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只起方向性及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现将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曾小华  杨翔 《全科护理》2010,8(31):2881-2882
介绍护士与乳腺癌病人的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性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由成人护理向儿科护理转型后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需求,为探寻有效的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分层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在岗的81名新转型儿科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其对规范培训的需求。结果81名被调查护士中43人(53.09%)认为接受培训是非常必要的,34人(41.98%)认为接受培训是必要的,不同工作年限、用工性质、职称的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23,14.933,20.273;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对儿科各科特点、临床常用药品知识、沟通技巧、工作流程、临床带教能力5项内容的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2年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较高的前3位是沟通技巧、临床常用药品知识、儿科各科特点;工作年限为2~5年的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较高的前3位是儿科各科特点、临床常用药品知识、沟通技巧;工作年限为6~10年的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较高的前3位是沟通技巧、儿科各科特点、工作流程;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较高的前4位是儿科各科特点、工作流程、沟通技巧、临床带教能力。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对培训方式的需求也不同,工作年限<2年和>10年的护士更倾向于选择病案讨论分析方式;工作年限为2~5年的护士选择操作示范训练方式;工作年限为6~10年的护士选择网络教学方式。结论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新转型儿科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根据儿科护理对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结合转型护士的特点设计安排分层培训计划,并提供方便实用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岗前培训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 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课堂体验与门诊实践体验进行新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使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自评量表测量沟通能力,并对照培训前后自评结果分析培训效果。 结果:培训前新护士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3.07±0.30,培训后3.21±0.3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和验证感受四个维度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新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方法与观察、反馈及演练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儿科门诊护士与患儿的沟通技巧,包括技术性沟通、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3个方面。认为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眼科门诊治疗室所接触的是眼部病情较轻、在门诊治疗便可达到治愈和一部分因其他原因不能住院的患者。因环境的特殊性,护理工作事情琐碎,与病人语言性沟通的时间有限,非语言性沟通成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纽带。1 语言性沟通在眼科门诊治疗窒的重要性1.1 门诊治疗未实施前,护士通过语言性沟通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刍议护患语言沟通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语言或者文字沟通交流称为语言性沟通交流[1]。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如何与患者及家属做到有效的沟通,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其中语言交流技巧是很重要的。现结合工作体会谈谈护患语言沟通的技巧。1语言沟通的基本技巧1·1词汇只有信息接收者能理解信息发出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使沟通成功。护士所面对的是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差异很大的患者,如果用医学术语和患者交谈,患者可能无法理解护士所传递的信息,沟通就会失败。因此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对其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了解非常重要,在了解患者或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方法总结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在进行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结果有效的语言性沟通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情感性、准确性和艺术性;有效的非语言性沟通要注意面部表情、距离、仪表、目光和触摸。结论沟通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丰富的业务知识是维持沟通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开展非语言沟通培训的效果,以期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7年5-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50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非语言沟通基本知识、相关理论和案例演示。培训期为2个月。比较培训前(2017年4月底)和培训后(2017年6月底),护士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患者对护士非语言沟通的满意率。结果老年监护室护士的非语言沟通理论及实践技能均有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护士主动服务、非语言沟通临床技巧、护理服务总体满意率等方面,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开展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训,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李影  李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24-5125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护患沟通是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换称为非语言沟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多种方法设计培训,以期促进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的沟通。方法采用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法培训护士的沟通技巧,在培训前后使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住院患者对与护士沟通状况评价问卷”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前后护士沟通能力的变化。结果从“老年住院患者对与护士沟通状况评价问卷”的调查结果看,护士各个维度得分相对于干预前均有升高。护士态度维度的分数由培训前(16.15±2.21)升高到(17.94±2.39),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能力维度的分数由培训前(16.25±1.97)升高到(17.50±2.40),这两个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37,2.011;P分别为0.011,0.035)。结论本研究提供的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虽然从患者前后的感受看,护士的沟通能力在短期内没有很大的提高,但也不失为一种培训方式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新任护士长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岗位培训的需求,为护士长岗位培训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长核心能力自评量表、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医院履职1年内的31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新任护士长对核心能力的自评较高,初始学历较低、护师职称和工作年限较长的新任护士长的护理科研能力自评有统计学差异(P0.01)。培训需求前5位培训内容为:如何面对检查与投诉、护理质量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团队文化建设和沟通技巧。不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新任护士长的培训内容需求有所不同(P0.01或P0.05)。结论新任护士长对自身核心能力有较大的自信,但仍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科研、护理质量控制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护士工作绩效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和护士长对护士工作绩效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33名临床护士及26名护士长,通过护士工作绩效问卷调查。对各种因素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出护士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工作绩效的护士自评和护士长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称、沟通能力和护护关系为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对护士工作绩效的评价,护士自评和护士长评价一致;护士职称越高、沟通能力越强、护护关系越融洽,护士的工作绩效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1 1 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 ,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护士通过语言性沟通的技巧 ,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而使护士能了解更多有关病人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 ,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1 2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只起方向性及规定性的作用 ,而非语言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2 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2 1 表情的应用。面部…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沟通作为语言沟通技巧的有益补充,不仅能独立传递情感信息,还起着加强言语表达的作用。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故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作为社区护士,我们在社区的治疗与护理中,不能只注重护士的各项操作技能和语言修养,更应该擅长与患者之间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注重自已的非语言性表达,以加强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安全感、信任感及提高护理质量。现将非语言沟通技巧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