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9,(2):F0003-F000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目前经过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三个时代。单纯球囊扩张血管会再次狭窄或闭塞。金属裸支架具有较高的支架内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虽然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晚期血栓的发生率仍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膨式支架有无球囊预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对比。方法 70例患者平均分A和B两组,在脑保护装置下,A组行无球囊预扩自膨胀支架置入术,B组行球囊预扩自膨胀支架置入术。结果 A组6个月后造影显示狭窄较前改善20%~30%,无脑出血或再狭窄。B组1例术后24 h内血管再闭塞,1例脑出血死亡。两组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相近。结论自膨式支架有无球囊预扩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相近,但使用球囊的预后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结合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5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超选择接触性溶栓,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104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60×104U~100×104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4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例。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明显的血管闭塞6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3.64%;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3.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率为55.56%;大脑前动脉闭塞(前交通动脉未开放)的1例再通;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例全部部分再通。动脉溶栓后颈内动脉残余明显狭窄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33例(64.71%)。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结合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肝硬化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行Tipss治疗,针对患者术前、术后出现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护理。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由(3.96±0.5)kPa下降到(2.34±0.4)kPa(P<0.01)。术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出现肝性脑病16例,再次发生出血4例,分流道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 Tipss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细致精心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但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较高,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早期发现前驱症状采取有效措施可缓解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40例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接受TIP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39例成功;支架置入前平均门静脉压力为(35.36±7.02)cmH2O(1 cmH2O=0.098 kPa),植入后为(24.60±4.59)cmH2O。术前门静脉内径(1.45±0.42)cm,流速(13.86±3.89)cm/s,术后1周门静脉内径(1.32±0.32)cm,流速(34.34±10.52)cm/s,支架血流速度(101.22±24.0)cm/s。12周内5例发生肝性脑病(HE)占12%;2例发生支架狭窄占5%。结论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随着覆膜支架应用,加之有效抗凝,支架狭窄发生率降低,HE多为一过性,术后合理饮食及有效预防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布-加综合征(Budd一Chiari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下腔静脉肝静脉段或肝静脉流出道的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回流障碍,进而继发门静脉高压,使肝脏出现淤血、肝窦扩张、肝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  相似文献   

7.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6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10a,加重1个月住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5a,无高血压、吸烟病史,入院后查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行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左前降支中段闭塞,周围无分支,回旋支发育细小,右冠中段80%狭窄,远端可见向前降支逆行供血,估测前降支闭塞段长度小于20mm.遂行PCI术:先开通闭塞前降支,后处理右冠病变,选择右股动脉途径,6F EBU 3.75指引导管获得良好支撑力后,Pilot50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加用Whisper导丝采用平行导丝技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通过右冠脉造影判断导致远端在前降支血管真腔,将Whisper导丝送入前降支远端,Maveric 2.0mm×20mm球囊预扩张后,将Cypher 3.0mm×23mm支架送至病变处以18atm 10s释放支架,造影支架贴壁良好,无残余狭窄及夹层,血流TIMI Ⅲ级,导丝远端在小分支,患者因经济困难右冠未行支架治疗,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欣维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40例患者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系统双侧注入骨水泥。结果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8.5±0.6)分减低为术后的(1.2±0.5)分,无神经损伤、栓塞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1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1.25)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吴建萍  周涛 《光明中医》2011,26(5):1019-1020
目的探讨介入加中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分别行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入术、经皮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肝静脉破膜、扩张术,术后均常规服用中成药大黄虫丸、血府逐瘀丸。结果 12例患者均介入成功,术后4个月~2年随访,2例复发,1例并发肝癌死亡,余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介入加中药干预治疗布-加综合征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食管-胃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方法及应用。材料与方法经口腔插管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吻合口狭窄26例分析。其中单纯吻合口狭窄19例,肿瘤复发伴吻合口狭窄7例。单纯吻合口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治疗;吻合口肿瘤复发伴狭窄采用内支架植入,三周后再行介入动脉化疗灌注以巩固疗效。结果单纯吻合口狭窄19例球囊扩张治疗后,4例一个月后复发,经再次扩张后无复发。吻合口肿瘤复发伴狭窄7例采用双蘑菇球头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无移位,1例出现术后再梗阻,经胃镜钳取梗阻物后再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激光治疗慢性鼻炎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118例慢性鼻炎患者行激光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118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0.659±0.22)kPa/(s.L);术后3个月为(0.345±0.15)kPa/(s.L),术后12个月为(0.312±0.19)kPa/(s.L);术后3个月和12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3±1.7)分,术后3个月(2.7±1.0)分,12个月为(2.5±1.2)分,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激光治疗慢性鼻炎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主观鼻腔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肺癌等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颈内静脉插管的方法对患者狭窄的上腔静脉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其中观察组23例患者采用术前及术后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华法林活血化瘀通络;对照组2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阿司匹林加华法林抗凝治疗。术后3月复查支架处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TXB2PGI2、TXB2/PGI2,变化,观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支架置入一次成功,上腔静脉血流恢复通畅,患者症状显著改善。3月复查支架段血管直径,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观察组血浆TXB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较治疗前明显增高,TXA2/PGI2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且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阻止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模拟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24只家兔造模成功后,全部进行球囊扩张术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采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采集血样检测AT-Ⅱ、ET-1、TXB2、NO、6-KPGF1α、CGRP水平,与造模成功后的血液样本比较。结果:桃核承气汤能有效提高CGRP、NO、PGF1α水平(P0.01),降低ET-1、AT-II、TXB2水平(P0.01),治疗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桃核承气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有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钛镍合金支架在治疗食管恶性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钛镍合金内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效果。方法对23例食管癌患者分别置放支架共23个。先用导丝探索通过狭窄段(或经球囊扩张后)再置入支架。结果23例患者造影显示7例患者食管完全梗阻,16例患者严重狭窄;其中2例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支架置放。随访患者进普食顺利,疗效满意。结论食管内支架治疗癌性食管狭窄,安全、经济、疗效好、并发症少;如再加用化、放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与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内镜下治疗小儿食管狭窄68例,其中采用球囊扩张患儿35例,采用内镜下可回收全覆膜金属支架植入治疗食管狭窄33例.结果:球囊扩张患儿3月后复发8例,半年后复发12例,出血13例,食管穿孔3例.所有植入可回收覆膜支架的怠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在取出支架6-12月的随访期中,所有患儿均能正常进食.所有患儿的进食困难均有所好转.结论: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治疗小儿良性食管狭窄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球囊扩张,为治疗小儿食管狭窄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对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 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用 Rigiflex气囊进行扩张 ,每次时间为 1分钟 ,注气压力至少达 6 psi,放气间隔 3分钟 ,共 2~ 3次。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食管 X线的最大宽度治疗前为 (4.2± 0 .3) cm,治疗后 4周降为 (3.1± 0 .2 ) cm(P<0 .0 5 ) ;食管测压扩张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为 (2 1.1± 5 .7) m m 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 (LESRR)为 (45 .1± 13.8) % ,扩张后 LESP降低为 (12 .1± 5 .7) mm Hg(P<0 .0 5 ) ,L ESRR增加到 (78.1± 11.6 ) % (P<0 .0 1) ,有效率 10 0 % ,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为 0。结论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简便、安全、有效 ,且疗效持久 ,费用低 ,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治疗方法。它是在X线下于股动脉插入鞘管,将超软导管经鞘管插入病变冠状动脉内,通过直接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或扩张血管后安放普通支架或药物支架等,达到使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血供的目的。其手术难度大,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要求高。随着老年人AMI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其手术治疗的比率也大幅增加,其治疗成功率与年龄无关。现将PTCA+支架植入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4月选择本科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C臂机或CT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前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随访。结果: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患者VAS下降(P<0.01),病椎椎体高度增加(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恢复椎体高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l段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3a,观察患者手术后缺血性卒中改善程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血管狭窄程度,术后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l倒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共放置36枚球扩式支架,15枚自膨式支架。19例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98%。9例患者伴有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并同时置入9枚球扩式支架,7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其中4例同时置入4枚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术前狭窄率为(86.3±11.6)%,术后剩余狭窄率(9.7±4.4)%。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47例,症状改善率94%。无严重神经功能恶化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