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为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但内科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并发症多,同样有术后复发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内镜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已经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因该法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且可在门诊实施等优点,易为患者接受。我院开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X线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以了解其疗效。结果15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享胃镜及X线检查均较扩张前明显改善,最长随诊1年,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因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是贲门失弛缓症较为理想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建峰  刘延风 《河北医学》2013,19(9):1343-1345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接受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食管功能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疗效与手术的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费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为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因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所致,症状顽固,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我科采用内镜下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法对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经胃镜引导插入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至狭窄部位,缓慢向气囊注气,压力达250~300kPa,气囊直径扩至3.2cm。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白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8):1079-1080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7月—12月在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LingⅠ型患者50例,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7 d患者进流食均无吞咽梗阻,总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食管测压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均回到正常范围。结论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甲英 《中外医疗》2011,30(8):187-187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是一种以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不能正常松弛为特征,并伴有食管失蠕动和LES静息压增高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在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由于内镜技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少等特点,已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笔者综述国内外文献报道,介绍了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少见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主要针对贲门下括约肌。既往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开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案。该文对本病目前发现的可能病因及腔镜下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7例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内镜检查与活检组织检查合并应用不仅能诊断贲门失弛缓症,而且对于排除癌变或与贲门癌及其它性质的狭窄相鉴别很有用,但仍需和钡餐检查相互配合。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和内镜下肌切开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简单、快速、有效、安全的新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贲门失弛缓症系食管神经源性疾病之一,由于食管神经肌肉的功能失调导致吞咽动作时,食管体部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弛缓不良而致继发性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