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志强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5-167,183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1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5)行腰椎穿刺放液,观察组(n=75)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临床预后以及脑梗死、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不仅可以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而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预后良好,体现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70-172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TS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引流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放液,观察组给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评定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神经刺激症状,脑梗死,感染,脑积水,癫痫。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积血清除时间(7.32±3.63)d,明显少于对照组(13.63±3.77)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价,观察组预后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有效的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行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天数、再次出血率、脑积水、脑梗死及感染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及同期手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1例(64%),中残11例(23%),重残或昏迷状态5例(10%),死亡1例(2%),对照组30例,恢复良好16例(53%),中残9例(30%),重残或昏迷状态3例(10%),死亡2例(6%)结论持续腰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便易行,较腰椎穿刺引流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反复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血性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率和恶心、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年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利于缓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恶心、呕吐症状,降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对63例SAH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33例)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间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或轻程度,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增加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稳压引流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是指通过持续体外引流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及维持颅内压在相对较低状态,同时辅以鞘内注射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避免反复腰椎穿刺的优点,方法简便易行。使用腰大池引流术,通过持续引流脑脊液,可以降低颅内压,治疗脑脊液漏等,效果显著。但如护理不当,术后可能会合并并发症,对于其术后并发症积极分析原因和精心护理是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毛桂康  陈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87-188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治疗;治疗组32例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评分(GC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每日脑脊液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2.5%高于对照组的46.4%(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SAH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腰穿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主要方式是通过引流以改善个体脑血流灌注量,传统引流术为多次腰椎穿刺引流术,但是反复穿刺可增加患者临床诊疗痛苦以及颅内感染发生率[1]。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以及持续腰大池引流引流术,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法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27.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法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23.3%、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余国峰  黄强 《江西医药》2006,41(10):723-724
目的评价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持续外引流组和传统组,每组各为32例。分别采用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与每天行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两组的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持续外引流组与传统治疗组在颅内压下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向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较传统治疗方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科近年来诊断明确的4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组22例与脑脊液置换疗法组20例,观察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头颅CT复查血肿吸收状况、脑压恢复正常时间、脑积水、再出血和继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治疗SAH的无效或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腰大池引流组受试者头痛、高颅压、脑膜刺激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改善快,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池持续引流对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 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 78例 ,行腰穿放液 ;治疗组 6 9例 ,行腰池脑脊液 (CSF)持续引流。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 CSF中红细胞 (RBC) <1 0 0×1 0 6 / L 的时间分别为伤后 (9.0± 3.5 ) d和 (5 .7± 2 .4 ) d(P<0 .0 0 1 ) ,两组 CSF中总蛋白 (TP) <0 .8g/ L 时间分别为伤后 (1 2 .1± 4 .1 ) d和 (8.9± 3.1 ) d(P<0 .0 0 1 ) ,治疗组伤后平均颅内压 (ICP)、甘露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短 ,脑积水及脑梗塞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腰池持续引流可快速廓清重度 t SAH患者的 CSF,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 ,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应用.方法 回归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8例采取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8采取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有显著疗效,脑脊液转清亮、生化正常时间平均3~7 d,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具有操作简便,有效的引流蛛网膜下腔血液,显著加快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58例诊断明确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腰穿放出脑脊液,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总结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4例颅脑损伤患者,首先做好解释及心理护理,然后在床边协助医生、麻醉师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中严密观察病情,术后向医生了解引流瓶的高度、引流量的控制和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等,做好全方位护理.结果 64例急性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的患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通过腰穿将脑脊液经腰大池引出体外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在短时间内缓慢、均匀、可控流速地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是颅脑损伤后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措施.该方法以损伤小、操作简便、利于病情观察、疗效明显、并发症小等一系列优点,得到临床推广.护理上必须熟练掌握腰大池引流的护理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避免各种并发症及危险情况的发生,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大池控制性引流并鞘内注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早期给予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两组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以及随访观察脑积水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控制性引流并鞘内注药可显著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并显著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早期腰大池持续控速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控速引流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4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在入院1 2~36h内于腰大池置管持续控速引流,对照组在入院1 2~36h内常规每天腰穿放出脑脊液,其余基础治疗两组基本相同.结果观察组在意识恢复、头痛减轻、病理征消失、脑脊液转清方面比对照组明显.远期并发症少.结论早期腰大池控速引流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防止低颅压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行脑脊液置换术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lO月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后,并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治愈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治愈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行脑脊液置换术,并加强护理工作,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