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胺酮滥用对性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我国六个省市氯胺酮滥用人群中HIV和HC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HIV和HCV感染状况。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141名主要滥用毒品仅为氯胺酮的滥用者,其中女性占45.4%,平均年龄为(26.47±6.44)岁。调查对象使用氯胺酮后性冲动增强(t=-5.873,P<0.001),性活动次数增多(χ2=18.704,P<0.001),有56.9%的调查对象性活动时间延长,过去一年中,81.2%的氯胺酮滥用者使用合成毒品后与多人发生性关系。在该调查人群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HCV感染率为30.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82,95%可信区间(95%CI):1.33-6.00]、初中及以下学历(OR=6.76,95%CI:2.81-16.24)、无业(OR=2.55,95%CI:1.17-5.58)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氯胺酮有增强性行为作用,滥用者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该人群中有较高HCV感染率。研究提示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氯胺酮的滥用及其导致的HCV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苯丙胺类物质(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情况和高危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来自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的377名ATS滥用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ATS滥用者在毒品滥用史,高危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患者首次使用年龄较男性更早,使用ATS后发生即刻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且性伴侣在性行为中更少使用安全套。此外,女性患者更多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而男性患者使用ATS后的性冲动显著高于女性。结论:不同性别的ATS滥用者在毒品使用及高危行为方面存在差异。工作人员应当对不同性别的使用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獉獉:调查云南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及与HIV/STD感染的关系。方法獉獉: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自拟《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情况及HIV高危行为调查问卷》。从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对云南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近半年内入所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梅毒和HCV。利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HIV、HCV感染人群的人口学、药物滥用及高危性行为特征差异;利用Logistic model分析HIV/STD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獉獉:292名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中,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01%,65.07%和3.80%。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前后,性冲动强度有显著性差异(VAS:4.4±s 2.2 vs.7.5±s 1.8)。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HIV的感染与滥用海洛因、在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苯丙胺类兴奋剂作用下使用安全套情况有关;而HCV感染与职业、多药滥用、滥用海洛因、在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后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有关。结论獉獉: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HIV与HCV感染与高危性行为有关,且以HIV尤为显著。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会增强性冲动从而发生性行为,且多为群体性性行为,使用后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较差,这些是该人群HIV/STD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獉獉:调查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人群特征及滥用后性行为及相关性行为特征的变化。方法獉獉: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以课题组自拟调查问卷为工具,对符合调查对象入选要求、且甲基苯丙胺或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尿液毒品检测阳性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獉獉: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94份,调查对象中75.1%为男性,20-30 a和30-40 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2%和35.0%。滥用涉及各类群体,但以私营或个体劳动者(31.9%)和无业(41.7%)为主。调查对象的中位累计滥用时间为8个月,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7.7%)。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后性活动变化明显,表现为出现性冲动(63.5%)、性欲增强(35.0%)、性活动频率增加以及性活动持续时间延长(61.3%)等现象。调查结果还表明20.8%的调查对象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经常发生性行为,9.0%几乎每次都发生,分别有36.1%和21.7%的调查对象会与一起用药的人、性服务工作者发生性关系。此外,8例调查对象报告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6例报告发生过性暴力;6例报告发生过性交易。按照性别和滥用剂量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男性与女性在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的性行为及性行为相关特征有一定差异。结论獉獉: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后性活动变化明显,提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对性行为可能有刺激作用。另外,男性和女性在滥用后均表现出性兴奋的特征,但男性的性活动比女性更活跃。对不同滥用剂量分组后进行相关性行为差别的分析分层分析[B1]结果提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与对性行为的刺激作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本研究的结论均来自患者自我报告,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在传统的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背景下,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急剧增加。目前缺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同时合并海洛因滥用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湖南等五地区的强制隔离机构新入所的主要滥用毒品为合成毒品滥用者共计2773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海洛因滥用两组的特征及导致的后果差异。结果:在2773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毒品依次为:冰毒(65.24%)、麻黄素(27.41%)、麻古(3.82%)、K粉(2.49%)、摇头丸(0.61%)等,近一半(48.78%)的调查对象滥用过2种以上违禁毒品或成瘾性药物,937例(33.79%)曾经滥用过海洛因。不同地区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所占比例不同,最高者为云南省(44.58%),随之依次为湖南省(36.55%)、上海市(35.14%)、广东省(24.67%)和北京市(8.93%)。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逐渐增高,≤25岁组为19.82%,26-40岁组为33.67%,≥40岁组为50%,有海洛因滥用史的平均年龄(35.84 a±9.02 a)高于单独合成毒品滥用者(31.35 a±8.59 a),汉族、无业及离婚等合成毒品滥用者滥用海洛因的比例分别高于少数民族、有工作及未婚和已婚者。在有海洛因滥用的调查对象中,60.11%为使用海洛因之后才开始使用冰毒等合成毒品,21.39%为几乎同时开始使用海洛因及合成毒品,18.50%滥用者为先使用合成毒品后再开始使用海洛因。使用毒品原因方面,具有海洛因滥用者因为"心瘾、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等原因而滥用合成毒品的比例高于单纯的合成毒品使用者,而前者为"试图减肥"而吸毒的比例低于后者。与没有海洛因滥用史的调查对象比较,有海洛因滥用史组有较高的合成毒品使用剂量、滥用频率、注射吸毒的比例、同时使用其他毒品的比例、合成毒品成瘾的比例和具有更高的渴求VAS评分,且有海洛因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性行为和性伴吸毒等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HIV和HCV感染率也较高,且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例。结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普遍,近1/3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也增加。有一部分海洛因滥用者为了"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而开始使用合成毒品,且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合成毒品滥用频率和程度增加、成瘾比例及渴求程度较高,性传播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风险也增加。研究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该研究为我国制定禁毒政策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滥用的结构模式及发展趋势。方法:设计问卷,经培训和预实验,对兰州户籍的1355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片类吸毒史10年以上占69.2%;苯丙胺类吸毒史10年以下占82.8%。40岁以上阿片类吸毒者占86.5%;40岁以下苯丙胺类吸毒者占82.4%。从首次滥用毒品到被查获的潜伏期1年以上者占43.4%,最高达28年。阿片类吸毒者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占53%。合成毒品滥用率45.5%,18.6%的吸毒者正在使用苯丙胺类毒品,其中14.8%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女性单独滥用冰毒构成为15.6%,是同年龄段男性的4倍。93%的苯丙胺类滥用表现为有间断使用。结论:在吸毒成瘾者年老瘾深、习惯性、贫困化、潜伏期、新生吸毒人员增幅较小等因素作用下,兰州正处在由传统毒品向合成毒品的缓慢转化时期。  相似文献   

8.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结论: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者普遍滥用酒精,而阿片类滥用者很少使用酒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市滥用合成毒品人群 HIV 感染现状。方法:调查分析昆明市100例合成毒品滥用门诊病人。结果:(1)合成毒品滥用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上,多药滥用情况严重;(2)各组间性别、对合成毒品认知、与谁一起使用及使用完后是否有性行为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 HIV 感染率存在差异;(3)使用合成毒品后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目前昆明市合成毒品使用问题严峻,HIV 感染率33%,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吸毒人员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描述大连市的吸毒人员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吸毒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研究预防吸毒的有效办法.方法:通过比对大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员档案,对1998年-2003年6月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2193人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少年为吸毒的高危人群,吸食的毒品种类以摇头丸(苯丙胺类兴奋剂)和K粉(氯胺酮)为主,与娱乐业有关,城乡差别明显;估计大连市的吸毒人员总数为21930人,在今后的3年~5年内将以15%~30%的速度增长.结论:应加大对毒品的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加强"无毒社区"的建设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