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元元  慕晓玲 《农垦医学》2010,32(4):346-348
砷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毒性物质,生物体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会产生抗砷基因。本文主要介绍砷的毒性机制以及抗砷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砷的毒性机制和抗砷基因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2.
二噁英对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噁英类(dioxins)是一种非人为生产、无任何用途且持续存在的环境污染物,隶属于持续有机污染物的范围,其危害广泛,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皮肤毒性及对其他系统和器官具有毒性,此外,对生态环境也有严重的危害。文中就二嗯英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毒理学的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多种毒物的毒性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并分别制定出不少单个毒物在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卫生标准。但是 ,无论生产环境还是生活环境 ,有毒物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 ,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 ,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因此 ,对毒物联合毒性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丙烯腈和苯乙烯是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树脂等的重要原料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丙烯腈属于高毒类物质 ,它对机体脏器的损害是多方面的。苯乙烯属于低毒类物质 ,它可以引起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  相似文献   

4.
二噁英对动物心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有"世纪之毒"称号的二噁英类化合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噁英是非人为生产,没有任何用途,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的一类持久性污染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等。本文就二噁英的机体作用途径及其对鱼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的心肌发育、心率及心血管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二恶英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恶英类化合物是一类持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强脂溶性和生物蓄积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二恶英毒性作用研究主要涉及生长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多方面。目前二恶英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有许多,但是,二恶英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就二恶英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育龄妇女总生育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年龄和遗传等因素与生育率有显著相关性,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也可损害生育力。随着新型环境污染物的大量使用,其对育龄夫妇生育能力影响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常用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普遍存在于玩具、食品包装、建筑材料、电子与医疗部件、个人护理产品、办公学习用品等塑料包装产品中,是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多项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不仅能造成环境及水源的污染,还因其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致畸、致癌等多种毒性作用,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育龄人群及其子代生殖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邻苯二甲酸酯及新型替代品在生殖健康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尚存在争议,毒性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邻苯二甲酸酯对亲本世代、子代(包括胚胎)的生殖发育及遗传毒性等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推进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物有效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其对生殖健康风险的预测,从而为邻苯二甲酸酯对育龄阶段人群不良生殖结局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国展  张胜芳 《安徽医学》2012,33(8):1106-110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药物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从细胞毒性药物用药审核与批次处理、调配、调配环境的控制及临床使用等环节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结果细胞毒性药物在调配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增加其毒副作用,同时对患者的健康也构成很大威胁。结论应重视细胞毒性药物的合理调配和和安全使用,认真审核医嘱、合理安排输液批次、严格控制调配环境;正确选择适宜的输液溶媒、配制时间、采取最佳的输液滴速、输注顺序及输液装置等,有条件的医院应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使细胞毒药物在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同时尽可能将其毒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曹立 《医学综述》2014,20(17):3161-3163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砷及砷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范围非常广,伴随而来的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砷污染问题及越来越多的急性、慢性砷中毒事件。砷一般通过污染水源和空气进入人体内,导致多个脏器的损伤。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之一,长期暴露于无机砷环境中可引起多系统与器官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对无机砷毒性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该文仅对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形式、浓度效应、毒性的可能机制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EDC)对机体生殖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已有许多研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殖毒性等进行了大量分析,尤其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雄性生殖健康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文章对不同种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雄性生殖毒性表现、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各种环境有害因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快速、有效地对其评估至关重要。动物模型与体外二维细胞模型作为传统的环境毒理学测试平台,由于存在种属差异、缺乏细胞通信等不足,无法准确描述毒理学效应和预测人体内的实际反应。器官芯片技术可以高度复现体内复杂的微环境,并对环境有害因素产生真实的反应。器官芯片系统的可行性、可调整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毒理学测试提供了新的平台,深入研究将有望克服其面临的挑战,使其能够更精准地预测、评估环境有害因素的毒性作用,探索毒性机制,为建立毒理学测试新策略、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acid esters,PAE)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类重要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雄性生殖系统,睾丸间质细胞是PAE生殖毒性的靶细胞之一.文中就PAE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作一综述,为预防PAE的生殖毒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毒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的祖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一些药物对人体有毒,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级,并认为中药毒性有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之分。近代,人们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中药肾毒性的认识。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品种、炮制、剂量、配伍及环境等因素。要防止中药的毒性作用,一方面需加强药政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同时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噁英是目前人们十分关注的一种毒性很强的环境污染物。本文介绍了二噁英的理化特性、污染来源、暴露吸收途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以及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二Wu英是目前是前人们十分关注的一种毒性很强的环境污染物。本文介绍了二Wu英的理化特性、污染来源、暴露吸收途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以及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塑料污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因此人体和生物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微塑料。微塑料对人类和环境构成的威胁已成为热门话题。在此,本文作了系统性的回顾分析,重点关注了微塑料的暴露途径及毒性作用。由于食品、空气及塑料制品中都存在微塑料,因此其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途径接触微塑料。微塑料暴露后会对多器官多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及生殖系统等。本文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的毒性及其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臭氧(O_3)毒性和其他氧化剂作用中均与氧基有关。本研究观察了O_3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物合成的影响,来确定该二酶在抗O_3毒性中的作用。发现置O_3环境中培养物的生长被抑制且活力下降。结果还表明置于O_3环境中培养的E.coli过氧化氢酶和SOD的活性增加是酶真正诱生,而不是由先存在的脱辅基蛋白的激活。除去O_3  相似文献   

17.
倪青  姜山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33-13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现已成为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实验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科学实践,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检测、控制、处理、毒性观察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论述,以期指导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金属,非职业铅暴露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肌体的。铅对机体的损害是广泛的,多系统的。对儿童来讲,不仅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更重要的铅具有神经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明显损害作  相似文献   

19.
<正>有毒中药是一类既有药理治疗疾病作用,又存在毒副作用以及强烈毒性的药物。如果不能合理应用十分容易引发中毒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存在比较接近的有效成分、极量、有效量以及致死量。有的毒性成分是无效的,大部分有毒的属于有效成分,存在双重作用性,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临床用药存在极大不安全性,不能对剂量进行有效控制。想要确保有毒中药的用药安全,需要提升认识有毒中药的程度,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人们接触到的化学品越来越多,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体的影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要求化学品的生产者和负责人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作广泛深入的毒性试验,以确保对环境,特别是对人体的安全。迄今为止,化学品的毒性试验评价,一般均采用活体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试验法。动物试验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对眼和皮肤的刺激性试验、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试验以及繁殖试验和过敏性试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