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HBV复制标志物与肝组织HBsAg和HBcAg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与血清HBeAg和/或HBV DNA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HBeAg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HBV DNA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者。结论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者血清中HBVcccDNA、HBeAg及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HBVcccDNA与血清HBV DNA及HBeAg的关系。分别以PER分子信标技术和ELISA方法对非HBV相关肝炎、HBV健康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cccDNA HBV DNA含量及HBeAg进行了检测。HBVcccDNA仅见于HBV 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组的HBV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145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cccDNA阳性组HBVD—NA水平显著高于HBVcccDNA阴性组(P〈0.01)。血清HBVcccDNA可能是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的血清标志。  相似文献   

3.
乙肝患者血清前S1、前S2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500例乙肝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M)、PreS1、PreS2抗原;采用PCR法检测HBV DNA.发现500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总阳性率为73.2%,PreS2总阳性率为72.2%;HBeAg( )的各组中PreS1、PreS2抗原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各组;PreS1、PreS2抗原在HBV DNA( )组中的检出率分别高于HBV DNA(-)组.认为PreS1、PreS2抗原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HBV病毒颗粒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前C(Pre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基因突变与其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定性检测,HBV Pre C区/BCP区突变率比较,分析Pre C区l896、BCP区1762/1764变异在HBV携带者(As C)、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LC)患者中的分布。结果:血清生化指标在慢性HBV感染者病程发展中呈现相关性。与As C组比较:CHB组、CHB-LC组患者血清ALT、AST、AFP、TBA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TP、Alb、A/G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呈负相关。HBe Ag(+)、HBe Ag(-)的标本中,BCP的突变率高于前C区突变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BCP区1762/1764双突变的突变率高于Pre C1896突变率。As C、CHB、CHB-LC 3组患者Pre C A1896、BCP区1762/1764变异率依次升高,与As C组比较,CH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B-L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观察,HBe Ag(+)/HBe Ag(-)患者及其病程不同发展阶段,Pre C/BCP出现相关联的突变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HBe Ag(-)的慢性HBV感染者BCP区的突变率高于Pre C区的突变率,需要慎防HBV复制的危害性。HBV Pre C区/BCP区突变率可以预测到慢性HBV感染者病情的发展程度,对临床此类患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p21及p53表达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血清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结果:(1)各实验组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数量、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组明显大于B、C组(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A、B两组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鼩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鼩HCC;HCC发生早期就有癌基因IGF-Ⅱ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_2抗原、前S_2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乙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前S_2抗原、前S_2抗体及HBV 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前S_2抗原检出率分别为11.11%、73.73%、75%;前S_2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7.78%、11.02%、5%。前S_2抗原在HBV-DNA、HBeAg阳性病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前S_2抗体阳性病例中,HBV-DNA、HBeAg均为阴性。结论:前S_2抗原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前S_2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被清除,在慢性肝病中检出并不意味着病情稳定,同时发现该抗体可以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及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部阴性的患者中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S1蛋白(Pre—S1)在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0例。分别测定每份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 DNA。结果: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97.2%(70/72),HBV DNA阳性率100%(72/72)。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60.1%(107/178),HBV DNA阳性率63.5%(113/178)。前S1蛋白和HBV DNA的总符合率为89.6%(224/250),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 DNA的总符合率为54.8%(137/2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中检出前S1蛋白阳性2例。结论:前S1蛋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且可弥补由于HBsAg基因编码区突变造成的漏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41例急、慢性 HBV 感染者进行了血清前 S_2和抗前 S_2测定。急性乙肝、慢迁肝、慢活肝、无症状 HBV 携带者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前 S_2阳性率分别为52. 9%,71. 0%,71. 4%,58. 8%和16. 7%。前 S_2在血清学表达上与 HBV-DNA,HBcAg、HBeAg 和抗 HBc-IgM 等病毒复制标志有明显相伴随关系(P<0. 005) 。抗前 S_2可出现于少数急性乙肝和从急性乙肝进展为慢性乙肝的患者,也可见于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且与血清 HBV-DNA 的存在与否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9.
郑兰  汪洁  张为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79-228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与HBA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BV-LP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0例HBsAg阳性患者,大三阳组28例患者中HBV-LP阳性率为92.86%、HBV DNA阳性率为89.29%;小三阳组32例患者中,HBV-LP阳性率为43.75%、HBV DNA阳性率为40.61%,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中检测不到HBV-LP与HBV DNA的存在。HBV-LP与HBV DNA呈正相关(r=0.356,P<0.05)。60例观察组患者中,40例(66.67%)HBV-LP阳性,38例(63.33%)HBV DNA阳性,两种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0.146,P<0.05)。结论 HBV-LP作为判断患者体内HBV病毒是否复制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明显相关,根据两者血清水平可对疾病进行正确评估、正确诊断,可作为除乙肝两对半以外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 LP)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5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LP、HBeAg和HBV DNA.结果 (1)305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LP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73.44%和70.16%,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71.2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BV 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之间呈正相关(r=0.354,P<0.05).(3)HBeAg阳性156例中,HBV 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0.38%和86.54%:HBeAg阴性149例中HBV 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5.70%和53.02%,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HBV DNA阳性214例中,HBV 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分别是83.18%和4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LP是一个操作简便的可用于判断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敏感指标,并且HBV LP与HBV DNA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反映HBeAg阴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新的敏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感染情况及复制状态,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特异性,选择地检测慢乙肝患者PBMC中HBV RNA、HBV DNA,并与血清HBV DNA进行比较.结果:在慢乙肝患者PBMC中能检测出HBV RNA及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38.78%及77.55%,且两者的检出率有一致性.当PBMC中HBV RNA阳性时,HBV DNA均为阳性(100%),而当HBV DNA阳性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HBV RNA阴性,两者阳性符合率为50%.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1.42%.PBMC中HBV RNA的阳性率与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符合率为63.33%,血清中HBV DNA与PBMC中HBV DNA阳性符合率为76.32%.结果提示:HBV能感染PBMC,在部分患者存在着活动性复制,这种复制表现为不同于肝细胞内的低水平复制.此外,HBV感染PBMC后也存在着非复制状态,表现为PBMC中HBV DNA阳性,但HBV RNA阴性.另外,当血中HBV DNA阴性时,少数病例PBMC仍可表现为HBV RNA及HBV DNA阳性.结论:HBV能够感染PBMC并存在活动性复制,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肝脏损害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对判定HBV DNA复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HBV 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诊断HBV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50例HBsAg阳性及50例健康对照血清标本的HBV Pre-S1抗原、血清HBV标志物、HBV DNA及肝功能。结果在45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抗原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0.0%、57.3%和61.6%;Pre-S1抗原、HBV DNA阳性率在HBeAg阴性与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x2=110.7,P〈0.01);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均存在相关性(x2=86.5x,2=272.1,P〈0.01);Pre-S1抗原阳性组AST、ALT、TBl、γ-GT均高于阴性组(P〈0.01);当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2.7lgcopies/ml时,Pre-S1抗原诊断HBV复制的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91.3%,准确性为89.1%,阳性预测值为94.2%,阳性似然比为10.1,优势比为75.3,而HbeAg则分别为59.2%、90.8%、71.3%、91.1%、6.43和14.2。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一项新的病毒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BsAg/HBs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免疫逃逸相关位点变异特点。方法收集89例HBsAg/HBsAb双阳性和148例HBsAg单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临床资料,提取患者血清HBV DNA,扩增患者HBV S基因并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 Lasergene Meg Align软件对主要亲水区已有文献报道的46个免疫逃逸相关位点及新增N-糖基化变异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ALT、TBIL、HBV DNA载量和HBe Ag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变异的总检出率为31.46%,明显高于HBsAg单阳性患者的18.92%(P0.05),其中s L110I/S、s T113N/S、s T131I/N/P和s S143L/M/T的变异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阳性组;双阳性患者多位点联合变异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单阳性患者(20.22%vs.6.08%,P0.05)。双阳性患者新增N-糖基化变异检出率高于单阳性患者(7.87%vs.2.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比HBsAg单阳性患者的HBV S基因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种类更多,单位点和多位点联合变异检出率更高,并且新增N-糖基化变异检出率也更高,这些变异可能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sAb双阳性共存的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体检高考学生和HBV携带考生中的感染情况,以探讨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特性.方法 以公布的TTV第一读码区序列设计两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套式PCR方法,对120例体检HBsAg阴性考生和46例HBV携带考生血清进行TTV- DNA的检测.结果 120例体检HBV阴性考生中检出4例TTV-DNA阳性血清,阳性率为3.3%;46例HBV携带考生中检出8例TTV-DNA阳性血清,TTV-DNA阳性率为1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 P﹤0.01).结论 新疆考生中存在TTV的感染, HBV携带考生中TTV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分为2组(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采用ELISA法测定HBV-M、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及肝内HBV 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载量.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组(P均<0.001);血清HBV DNA定量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但与肝脏炎症程度未见明显相关;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P<0.001).结论 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改良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45.83%,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cccDNA(P<0.01);其中HBeAg阳性组PBMCs中HBV DNA(80.00%)和cccDNA阳性检出率(45.00%)分别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61.67%)(30.00%)(P均<0.01);PBMCs中HBVDNA检测阳性者血清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VDNA检测阴性者(P<0.01)。结论改良PCR法检测表明HBV DNA不仅可感染PBMCs,且部分参与复制;PBMCs中HBVDNA存在和复制能力与HBeAg阳性相关;PBMCs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病毒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个体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情况进行研究。选取HBV慢性感染或携带者99例,康复组121例,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血清CMV-IgG抗体、尿中CMV-DNA及各组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持续感染组ALT、AST、TBA、Glob高于康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三组CMV-IgG阳性率均在95%以上,无显著差异。取对照组中CMV-IgG阳性者的OD均值0.3做为强阳性的cut-off值,三组的CMV-IgG强阳性率分别是65%、51%和40%,持续感染组高于康复组和对照组;三组CMV-DNA扩增结果分别为3例、2例和1例,差别不显著。在受检对象中,按CMV-IgG强阳性与否分组,对HBV的持续感染率进行统计,HBV的持续感染率CMV-IgG强阳性组43%,显著高于非强阳性组27%(P< 0.01)。提示CMV-IgG强阳性是HB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2021年3月—2022年6月从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3 131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用抗-HDV IgG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全部血清标本。对抗-HDV IgG阳性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法检测HDV RNA。对HDV RNA阳性标本的nRT-PCR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确定HDV基因型。分析抗-HDV IgG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 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为0.70%(22/3 131),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和湖南省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分别为1.81%(16/886)、0.88%(2/226)、0.28%(2/708)和1.00%(2/2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慢性HBV感染者抗-HD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北京市(P=0.004),其余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60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蒋佩茹 《传染病信息》2005,18(3):129-130,144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取60例孕妇、脐带、新生儿血清用美国雅培试剂做HBV血清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HBV 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M阳性率91.67%,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85%,母血HBsAg、HBeAg、HBcAb滴度显著高于脐血、新生儿血,且母血、脐血、新生儿血HBV M水平依次降低;HBV DNA阳性率也依次降低,分别为58、33%、10%、6、67%,滴度也依次降低。HBsAg、HBeAb、HBcAb阳性母亲,HBsAg、HBcAb阳性母亲和单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较低。新生儿血以HBeAg阳性为主,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值,HBsAg滴度仅略高于正常值。结论 母婴垂直传播与母亲HBeAg高滴度有密切关系,与母亲HBV DNA阳性或阴性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检测脐血和新生儿血HBsAg、HBV DNA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不如检测HBsAg、HBeAg更有意义,更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本人经验和近年的文献报道,拟出慢乙肝患者各证型的 HBVM 微观辨证标准,以供临床参考。1.肝郁脾虚型:血清 HBsAg 阳性,滴度较低;HBeAg 或 HBV DNA 阳性,亦可阴性;肝组织内 HBVDNA 阳性率较低。2.肝肾阴虚型:血清 HBsAg 阳性,滴度较高;HBeAg 或 HBV DNA 的阳性率高,滴度较高;肝组织内 HBsAg 及 HBcAg 阳性率较高。3.湿热留恋型:血清 HBsAg 阳性,滴度最高;HBeAg 及 HBV DNA 多数阳性,且滴度高;本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