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cells,Th17)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频数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30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24、36、48周的Treg细胞、Th17细胞频数及Th17/Treg比值。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in serum,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in serum,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HBeAg水平,分析Treg、Th17细胞频数与TBIL、DBIL、ALT、AST、HBV-DNA、HBeAg的相关性。结果:替比夫定治疗后,Treg细胞频数先下降后上升,于治疗第8周时达最低水平;Th17细胞频数呈下降趋势;Th17/Treg比值呈下降趋势,于治疗第24、36、48周时趋于稳定。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TBIL、DBIL、ALT、AST、HBV-DNA、HBeAg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频数与HBV-DNA、HBeAg水平正相关(P0.05);Th17细胞频数与TBIL、DBIL、ALT、AST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Treg、Th17细胞频数及Th17/Treg比值呈现动态变化,且与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相关,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清cccDNA与HBVDNA、YMDD变异及肝炎复发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ccDNA与病毒复制及拉米夫定耐药突变(YMDD)及肝脏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信标PCR技术检测HBV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C)、肝癌(HCC)患者血清中cccD-NA与HBVDNA及YMDD突变。结果在283例HBV感染者血清中,cccDNA阳性123例(43.46%),均为HBVD-NA阳性标本;cccDNA与血清HBVDNA相关(x2=28.27,P<0.01)及ALT相关(x2=48.46,P<0.01)。6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半年患者复查血清ALT、HBVDNA、YMDD及ccDNA,显示ALT异常32例(与cccDNA相关x2=48.46,P<0.01),HBVDNA阳性24例(与cccDNA相关x2=28.27,P<0.01),其中包括YMDD阳性18例与cccD-NA阳性16例(P=0.046)。结论血清cccDNA,是反映HBV复制及肝脏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监测YMDD与血清cccDNA可以提示抗病毒治疗中HBV复制状态及病变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者血清中HBVcccDNA、HBeAg及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HBVcccDNA与血清HBV DNA及HBeAg的关系。分别以PER分子信标技术和ELISA方法对非HBV相关肝炎、HBV健康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cccDNA HBV DNA含量及HBeAg进行了检测。HBVcccDNA仅见于HBV 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组的HBV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145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cccDNA阳性组HBVD—NA水平显著高于HBVcccDNA阴性组(P〈0.01)。血清HBVcccDNA可能是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的血清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前虽公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但人们对Hp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粘膜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是维持胃肠粘膜结构完整的前提。故对十二指肠球粘膜的Hp感染、炎症及细胞增殖情况加以探讨,以阐明Hp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标本取自192例不同消化道症状而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均无心、肺、肝、胆、肾疾病及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饮酒和大量吸烟。各组年龄构成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空腹行内镜(GIF-V_(230))检查。先于十二指肠溃疡边缘、霜斑处、炎症区或正常球前壁取材2块;再于距幽门5cm以内胃窦小弯侧取材1块。按试纸盒(珠海珠信生物公司)说明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再涂片行Giemsa染色检测Hp;另以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HNF-4α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NAFL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36例)3个亚组。选择同时期查体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等,采集2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NF-4α基因rs4812829位点的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葡萄糖(GLU)、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酸(UA)水平大体呈升高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NF-4α rs4812829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亚组间HNF-4α rs4812829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NF-4α rs4812829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ALT、AST、γ-GT、TC、TG、HDL-C、LDL-C、GLU、HOMA-IR及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为AG、AA的个体发生NAFLD的风险与基因型为GG个体相比均未增加。结论 HNF-4α基因rs4812829位点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的分布与NAFL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安福隆联合拉米夫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根据 1992年~ 1995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全国HBV感染率为5 7.6 3% ,HBsAg携带率为 9.75 % 〔1〕,且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部分患者最终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疾病 ,但迄今为止慢性乙型肝炎仍然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案。干扰素α - 2b(安福隆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和拉米夫丁目前被中国、美国等许多国家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且被证实有效的药物 ,而单用一种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2 ,3〕。因此 ,我们应用安福隆联合拉米夫丁治疗 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血清cccDNA与HBV复制及肝组织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部分双链DNA分子,而在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则是另一种不同形式的病毒DNA,即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近来研究发现血清中存在cccDNA;另有研究证实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样存在HBVDNA与cccDNA。因此血清cccDNA的来源可能不只是肝组织,其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我们检测了228例肝病患者血清cccDNA。现将有关资料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霜斑样病变形成及转归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在霜斑样病变的形成与转归的作用。方法 检测了接受胃镜检查 192例病人胃窦和球粘膜Hp及球粘膜炎症 ,分析球部Hp与这些指标的关系。把志愿复查的霜斑样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雷尼替丁与抗Hp治疗组后重复胃镜观察。结果 球部Hp的检出率 ,在不同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与胃窦Hp密度相关 (rs=0 556 6 ,P <0 0 5) ;球粘膜炎症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与球部Hp定植密度相关 (rs=0 56 15,P <0 0 5)。 2 6例Hp感染的霜斑样病变复查胃镜 ,抗Hp治疗效果显著 (P <0 0 5)。结论 霜斑样病变可能与十二指肠球部Hp定值有关 ,受胃窦HP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快速接种方案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 引 言我们在1998年2月至1999年10月为40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者实施了3周内接种的方案,另以65名按传统方案接种作为对照,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 材料与方法2.1 对象选择所有接种者均符合下列条件:没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没有接种过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cAb、HBeAb、HBeAg、HBsAb、HBsAg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接种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免疫调节药、免疫球蛋白或血制品;接种前3周未接种过其它疫苗。实验组共40名,其中儿童13名,男8名,女5名,1岁至15岁,中位年龄8岁;成人27名,男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表达 ,初步探讨溃疡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以期对溃疡癌变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胃角溃疡边缘组织表现为CSG、CAG、IM、DYS、GC ,胃角溃疡边缘组织PCNALI %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 ,自CSG的 ( 2 3 .93± 14.30 ) %升至癌变时的 79.8%。而十二指肠溃疡边缘组虽有明显的炎症 ,但增殖并没有明显的上调。也未发现异常增生。结论 胃溃疡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其边缘组织不同的炎症及病理变化 ,使细胞增殖不断上调 ,超常的细胞增殖导致癌变的发生。因此可通过对溃疡边缘背景病变的认识 ,选择高危癌变者定期随访以期发现早期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边缘组织 ,虽有明显的炎症 ,但无过度增殖及恶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