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0):924-925
目的总结苦参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轻度肝功能损伤、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苦参素100m l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给予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3-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定量下降,分别为81.25%、25.00%、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轻度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2.
胸腺肽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27例肿瘤化疗病人接受胸腺肽治疗,化疗前1-4天胸腺肽100mg 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化疗结束后1-4天,同样剂量的胸腺肽静脉滴注.对照组29例病人化疗前后均未予胸腺肽治疗.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化疗后WBC下降最低值均数为3.13±0.54×109/L,ANC下降的最低值均数为1.82±0.73×109/L.对照组29例病人化疗后WBC下降最低值均数为2.18±0.64,ANC下降的最低值均数为1.31±0.51×109/L.两组比较P<0.05.结论胸腺肽对肿瘤化疗病人的骨髓抑制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00 mg/次,2次/d;24周停用苦参素胶囊,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1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于第48周检测两组患者的ALT恢复正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ALT恢复正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 2 6例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苦参素注射液 60 0mg,每日 1次 ,深部肌肉注射 ,胸腺肽80m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 ,每日 1次 ,静脉滴注 ,共 3个月 ;对照组用甘利欣 ,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结果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5 0 % ( 3 2 /64) ,68 7( 4 4/64) ,对照组分别为 1 6 1 % ( 1 0 /62 )、2 2 8% ( 1 4/62 ) ,两组HBeAg、HBVDNA阴转率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对乙肝病毒HBVDNAHBeAg的阴转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禹环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61-163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极重度ITP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10×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72例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大剂量冲击组:静脉免疫球蛋白1g/kg.d静脉输入,连用2d;中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小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2g/kg.d,连用5d,3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脉滴入,连用5天,后改用强的松1mg/kg.d口服,每日早晚各监测PLT一次,连续5d后改每日1次。结果大剂量冲击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LT升高到≥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5.6±3.5)h,(60.5±4.8)h,(97.4±5.1)h,PLT升高到≥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2.8±0.6)d,(5.9±0.4)d,(7.3±0.9)d,PLT达峰时间分别为(4.2±0.3)d,(7.1±0.5)d(9.8±0.7)d,PLT升高峰值分别为(308±83)×109/L,(281±81)×109/L(27±98)×109/L。结论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儿童极重度ITP较中小剂量联合地塞松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苦参素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方案为: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48周;苦参素治疗组方案为:苦参素注射液600 mg/d输注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600 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结果 拉米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为(6.8±1.7)log拷贝/ml,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8、12、24、48周时的下降值分别为(2.7±1.2)、(3.1±1.0)、(3.2±1.2)、(3.8±1.6)log拷贝/ml.在24、48周时有42.8%(15/35)、74.2%(26/35)的患者HBV DNA转阴.在治疗24、48周时分别有30.0%(6/20)及35.0%(7/20)的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在治疗48周时ALT、胆红素值明显下降,白蛋白、PTA、均有改善(P<0.05),治疗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HBV DNA阴转率、拉米夫定组高于苦参素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能快速抑制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使肝硬化病人病情得到缓解,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干扰素a1b(IFNa1b)与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用氧化苦参碱注射液60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4周后减为400mg,共16周;干扰素a1b3MU每日1次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3 MU隔日1次,共24周.对照组70例单用干扰素a1b,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69.4%(43/62)和59.7%(37/62),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年治疗组HBV DNA和HBeAg均有53.2%(33/62)持续阴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3/70)(P<0.05).治疗组HBVDNA和HBeAg转阴后复发率分别为16.3%(7/43)、13.59%(5/37),低于对照组的48.4%(15/31)和48.0%(12/25)(P<0.05).结论干扰素a1b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CHB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减少或延迟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蒋宏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44-44,65
目的探讨干扰素a-2b、苦参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性保肝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干扰素a-2b,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每次500万IU;给予苦参素胶囊200mg口服,每天3次;给予胸腺肽a1,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以上共应用13周;接下来13周内只应用干扰素和胸腺肽a1,具体用药方法同上;接下来26周内单独应用干扰素,具体用法同上。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干扰素a-2b,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每次500万Iu,连续应用52周。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和HA复常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a-2b、苦参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分A、B两组,A组42例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同时,前24周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1次/3d;B组37例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观察血清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果两组在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方面疗效相近,但A组可提高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P均<0.01)。结论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1.
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用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疗程48~72周;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1.6mg/次,皮下注射,2次/周,疗程24周。结果治疗组在血清ALT复常、HBeAg/HbeAb血清转换、HBV-DNA转阴、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检测到HBV变异株,变异率为3.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且减少耐药突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汉族,18岁,因胡言乱语、行为紊乱加重1周,于2007年3月19日第1次入院,总病程6年。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诊断:精神分裂症。2年前,在北京用氯氮平治疗(剂量为100mg/d)过程中发现粒细胞减少,最低为2.6×109/L,换用过氯丙嗪(最大剂量为400mg/d)、利培  相似文献   

13.
化疗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主要动员方案为CTV方案:环磷酰胺(CTX)1200~1500mg/m2,鬼臼噻吩甙(Vm-26)400mg/m2,分3天用,长春花碱酰胺(VDS)3mg/m2。于联合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并开始回升时予rhG-CSF5μg/kg,1次/天,皮下注射,当WBC≥5.0×109/L时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1例采集1次,9例采集2次,获得MNC为(5.62±2.25)×108/kg,CD34 细胞为(13.26±6.45)×106/kg,CFU-GM为(2.33±1.02)×105/kg。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4×108/kg10例中8例(80%),CD34 细胞≥2×106/kg10例中10例(100%),CFU-GM≥2×105/kg10例中7例(70%)。1次采集后8例(80%),2次采集后10例(100%),患者达到了CD34 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化疗CTV方案联合rhG-CSF动员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73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儿与47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此外,研究纳入50例健康的儿童作为研究对照.分别检查上述各组患儿全血hs-CRP与WB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组hs-CRP、WBC水平分剐为(18.25±4.32) mg/L、(13.55±1.05)×109L-1,病毒性感染组hs-CRP、WBC水平分别为(4.05±2.91) mg/L、(7.97±2.11)×109L-1,健康组hs-CRP、WBC水平分别为(2.97±0.75) mg/L、(7.05±1.95)×109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细菌性感染组hs-CRP、WB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hs-CRP≥8mg/L时,hs-CRP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30%、50.68%、56.16%、83.56%:WBC≥10× 109L-1时,hs-CRP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9%、68.49%、65.75%、83.56%.结论:hs-CRP与WBC对诊断及鉴别儿童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其中hs-CRP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拉米夫定治疗104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HBeAg阴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片100 mg/d,共104周.定期检测血清ALT、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结果 基线ALT<5×ULN和ALT≥5×ULN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者分别占69.6%(32/46)和87.5%(14/16)(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87.0%(4/46)和100.0%(16/16)(P>0.05).基线HBV DNA<6 log 10copy/ml和HBV DNA≥6 log 10copy/m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者分别占76.5%(26/34)和71.4%(20/28)(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4.1%(32/34)和85.7%(24/28)(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和HBV DNA≥3 log 10copy/m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者分别占91.7%(44/48)和14.3%(2/14)(P<0.01),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1.7%(44/48)和85.7%(12/14)(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3 log 10copy/ml者,治疗104周时能达到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和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6月该院血小板抗体检测的病例60例。血小板抗体检测使用固相凝集法。结果 6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共检测到血小板抗体26例,阳性率为43.3%,其中白血病阳性率为44.4%,再生障碍性贫血阳性率为41.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阳性率为37.5%,恶性肿瘤阳性率为45.5%,各类疾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3~8次和>8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3.8%、46.7%和77.8%,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20.6%和69.2%,抗体阴性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0.01)。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血小板输注后1 h和24 h CCI值分别为(8.12±1.24)×109/L和(5.03±0.74)×109/L,均显著高于阳性组的(6.77±0.81)×109/L和(3.93±0.61)×109/L(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相容性血小板配型试验是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安帮  王伟  徐玲玲 《北京医学》2023,(12):1074-1078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放疗后骨髓抑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2月安徽胸科医院恶性肿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中男72例,女13例,年龄36~81岁,平均(62.9±9.3)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1.2%比29.5%);治疗组治疗第2周WBC、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7.1±3.1)×109/L比(5.6±2.9)×109/L,(5.9±3.0)×109/L比(4.3±2.6)×109/L],第2周和第4周PLT低于对照组[(168.2±52.4)×109/L比(226.1±87.0)×109/L,(137.5±55.8)×109/L比(182.0±87.1)×109/L];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比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组15例,初始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博路定)及胸腺肽α124周,之后停胸腺肽α1继续用恩替卡韦至48周。对照组15例,单用恩替卡韦(博路定)0.5mg/日,48周。定期检测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肝纤维化组合,清蛋白。Fi-broscan评分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 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 -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g 皮下注射,1次/周.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PEG-IFN -2b组≥10.6 mg·kg-1·d-1,PEG-IFN-2a组为800~1 200 mg/d,口服,总疗程为48 周.定期随访,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17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联合治疗后血液系统明显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中性粒细胞≤0.75×109/L发生率为12.87%,血红蛋白≤10 g/L发生率为16.96%;血小板≤50×109/L发生率为12.28%,经调整用药方案后血象均改善,患者均能坚持完成疗程.PEG-IFN-2b组和PEG-IFN-2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06% vs.12.90%(P=1.000);血红蛋白≤10 g/L为17.02% vs.16.12%(P=0.892);血小板≤50×109/L为11.35% vs.16.12%(P=0.544).HCV基因1b和6a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41% vs.15.38%(P=0.750);血红蛋白≤10 g/L为16.56% vs.19.23%(P=0.137);血小板≤50×109/L为11.72% vs.15.38%(P=1.000).结论 PEG-IFN -2b与PEG-IFN -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PEG-IFN比较无明显差异,基因型1b和6a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均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合并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为临床提供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数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1例CML合并MF患者的临床资料。CML病程3~9年,均在医院接受了系统治疗。在治疗维持或缓解期出现了进行性贫血症状、广泛性骨痛、巨脾等,符合MF(Ⅰ度)的诊断。CML患者采用格列卫治疗:餐前口服,1次/d,400~600 mg/次;或2次/d,800 mg/次;持续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CML合并MF患者采用芦可替尼治疗:基线血小板(PLT)在(100~200)×109/L时,起始剂量为2次/d,15 mg/次;基线PLT>200×109/L时,起始剂量为2次/d,20 mg/次。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贫血症状有改善,可平卧, 脾在肋下 < 8 cm;治疗5个月后患者骨髓部分恢复造血功能,分类细胞形态大致正常,Hb≥100 g/L,WBC为(9~10)×109/L,脾在肋下 < 7 cm。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49%(11/71)。平均随访时间为12~63个月,9例失访(占12.68%)。19例(26.76%)存活且无复发;38例(53.52%)存活但病情复发,转为急变期,中位转为急变时间为35.8个月;5例(7.04%)因合并重症感染(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结论  靶向药物疗法对于CML继发MF患者的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近期疗效,病情转为急变期及生存与否等远期疗效与发生骨髓纤维化的病变情况程度有关,骨髓纤维化加重可促使病情突变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