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刘俊芬  张秀兰  张燕 《医药世界》2009,11(7):348-349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临床表现,为临床选择辅助检查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RAP进行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进行分析。结果:97例为器质性疾病(57.7%),以肠系膜淋巴结炎为首位,慢性胃炎次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71例(42.38%)。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的病因与以往的结论功能性疾病占多数有所不同。而本文临床分析结果,器质性疾病97例(57.72%),功能性疾病71例(42.30%)。  相似文献   

2.
谈慧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28-229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的超声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临床符合小儿发作性腹痛的90例患儿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本组超声诊断发现阳性声像86例(87.5%),未发现阳性声像4例(12.5%)。结论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小儿发作性腹痛的部分器质性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小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得出导致小儿反复腹痛的相关因素,为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16名反复腹痛的小儿进行科学地诊断,再对确诊的小儿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对腹痛原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结果根据小儿的临床症状诊断得出,116例小儿中器质性疾病66例,所占比例56.9%,反复性腹痛50例,所占比例43.1%。结论小儿反复腹痛具有复发性,常常会反复发作,给小儿的身体带来较多的疼痛伤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小儿再发性腹痛临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病因。方法 :根据 12 0例小儿再发性腹痛临床资料研究其病因。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中 92 .5 %为功能性腹痛 ,7.5 %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结论 :再发性腹痛绝大部分是功能性腹痛 ,少部分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必须认真作好鉴别诊断 ,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腹痛是儿童临床常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10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病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儿童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断,腹部内、外科疾病都会引起腹痛,本组96例病例中,75例为内科疾病患者,21例为外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只有对儿童腹痛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腹型癫痫患者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涛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3):98-99
腹型癫痫是指以发作性腹痛为特点的一种不典型癫痫,是不同病因引起的颞叶或间脑,视丘下部发作性功能紊乱.临床以发作性植物神经症状为主,其表现复杂多样,常与内脏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近十多年来经脑电图检查证实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并常伴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但经检查可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故而为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精神压力被视为是引起此病的主因。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较少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l。  相似文献   

9.
儿童功能性腹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功能性腹痛(RAP)的病因以及相关的因素,为临床选择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或参考。方法268例RAP患儿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病因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季节、诱因、部位、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相关的辅助检查确定病因。结果53例有器质性疾病(18.5%),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居首位。与发作有关的因素为季节、进食影响、受凉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结论小儿RAP多数为功能性疾病,但仍有一部分由器质性原因引起,应引起足够重视,谨慎的选择辅助检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在儿科临床多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就1991~1992年我科门诊收治的72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44例,女28例。4~6岁19例,~10岁31例,~13岁22例。病程4个列~2年。病因:肠蛔虫症11例,慢性胃炎5例,溃疡病2例,其他均为肠痉挛症。(2)临床表现特点:①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轻重不一;②常有受凉、暴食、进冷食等诱因;③部位多在脐周;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腹痛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伴腹痛AAD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诊确诊8例,误诊13例(61.9%),其中误诊为胰腺炎7例。治愈18例,死亡3例。结论:伴腹痛AA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魏洁 《天津药学》2010,22(6):27-28,4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3月本院9例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麻痹性肠梗阻均经立位腹部X平片确诊。结果:2例在麻痹性肠梗阻前2~3 d未排便(其中1人在腹部检查中观察到肛门排气),另2例在麻痹性肠梗阻前腹泻1~2 d,其余5例均在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当日或前1日排便。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时,9例均出现呕吐,其中的6例伴有腹痛,另3例伴有腹胀。9例压痛均不明显,7例腹部叩诊呈鼓音,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应用抗生素等治疗,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麻痹性肠梗阻均治愈。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症状中,以呕吐为典型症状,多数伴有腹痛,部分有腹胀;在体征中腹部压痛不明显。保守疗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18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患者中胆源性73例,占40.1%,酒精性55例,占30.2%,特发性45例,占24.7%.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少数伴有腹胀、黄疸、体质量下降、脂肪性腹泻等症状.本组非手术治疗127例,占69.8%,内镜下介入治疗21例,占11.5%,手术治疗34例,占18.7%.结论:胆管系统疾病仍是CP的主要致病因素,非手术治疗是CP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0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结果:诊断内膜异位症距离初潮年龄平均间隔时间为4.5年,发病距就诊平均时间为2.3年,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痛经、慢性盆腔痛、急性腹痛。3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6例(53.3%)进行了腹腔镜诊断及治疗,术前误诊18例(60.0%),根据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标准,Ⅰ期4例(13.3%),Ⅱ期5例(16.7%),Ⅲ期13例(43.3%),Ⅳ期8例(26.7%),其中伴发生殖道畸形3例,占10.0%。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用药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增加社区医院对各种急性腹痛疾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和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的8例急性腹痛误诊病例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经过。结果8例误诊的病例中,有75%(6/8)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经积极治疗后8例患者均无死亡。结论临床医师特别是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应加强对急性腹痛特点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做体格检查,避免因诊断延误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总结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如何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方法:本院对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共发现17例表现出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其中包括喉返神经损伤者6例;由甲状旁腺损伤引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6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5例。153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5年,无一例患者再手术后出现复发。结论:本组研究表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再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操作中需要遵循手术的原则和方式,尽量避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夜间腹痛患者急诊超声所见病变情况,探讨、了解夜间腹痛的主要及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夜间因腹痛行急诊超声检查,显示出有病变征象者共439例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胆系疾病204例(占46.5%),泌尿系疾病150例(占34.2%),妇科疾病47例(占10.7%),其他病变38例(占8.7%)。胆系疾病以胆囊结石为主;泌尿系疾病以肾积液、输尿管上段扩张及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为主;妇科疾病以盆腔积液为主。结论:胆系疾病、泌尿系疾病及妇科疾病是夜间腹痛急诊就医的主要和常见病因,这些病变均为急诊超声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因此超声可作为夜间腹痛急诊检查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9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on,EPISBO)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为该病的正确处置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发生的9例腹部术后致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疑肠坏死立即实施手术并行粘连松解小肠排列术,余8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和促进肠管炎症水肿消退药物的运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0例已确诊为成人结肠冗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82.0%)患者出现顽固性便秘;18例(36.0%)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1例(22.0%)患者便秘、腹泻交替,以便秘为主;6例(12.0%)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5例(10.0%)患者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经手术及X线钡餐灌肠透视确诊后,Ⅰ型(单节段结肠冗长)40例,Ⅱ型(两节段结肠冗长)3例,Ⅲ型(三节段以上结肠冗长)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患者6例(12%),择期肠道准备后行手术治疗44例(88%).48例(96.0%)患者可见镜下异常改变.42例(84.0%)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8例(90.5%)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灌肠透视进行确诊;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萍  邱波  董晓丽 《江西医药》2005,40(7):380-382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1例缺血性肠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6.6%).且大多数(80.9%)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及腹部手术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的腹痛(100%)、便血(57.1%)(潜血试验100%)、腹泻腹胀等。结肠镜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B超可见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血流量。结论老年人剧烈腹痛后便血是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结肠镜、B超、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是比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