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
孟琳  孙永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07-108
目的探讨胃粘膜的临床病理诊断学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1271例胃粘膜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710例,占55.9%;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萎缩、肠化64例,占5.0%;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255例,占20.1%;胃、十二指肠息肉50例,占3.9%;胃恶性肿瘤180例,占14.2%;正常粘膜7例,占0.6%组织太小,无法制片5例,占0.4%。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不同发展阶段,慢性胃溃疡为癌前状态,对此类患者应跟踪随诊,有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减少胃癌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误差.方法诊断分析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这135例中,有60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这75例中有20例有轻度的肠上皮化生,从而可以看出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为44%.结论我们应尽量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误差,从而能更准确地诊断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刘丽娜  狄建华 《甘肃医药》2013,(10):773-77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整理回顾和统计对照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17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10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55例,伴异型增生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电子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检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的方法,但胃镜与活检结果之间有时不相一致,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诊断与胃镜下表现.方法 :将我所操作的胃镜检查当中,其中100例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对病理诊断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本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出84例,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4.0%.结论 :胃镜检查下结节样或颗粒状改变、黏膜粗糙,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等症状共存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中想要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性应将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12月胃镜检查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病例对照分析计算。分别总结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各种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CAG的镜下表现的临床价值。结果:胃镜诊断的70例CAG病例中,病理诊断CAG51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85%。结论:CAG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病理诊断中的镜下描述及临床意义价值较高,但胃镜检查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李问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40-141
目的分析应用胃镜和病理切片诊断慢性胃炎的结果及其差异性。方法选择290例经胃镜或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参照病理诊断,分析胃镜对慢性胃炎病理类型分型的准确率。结果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NAG)290例,其中萎缩性胃炎(CAG)55例。与病理诊断比较,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92.86%,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8.75%。结论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可信度较高,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金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93-19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胃镜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的55例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胃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并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5例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后,47例患者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结果中,检出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42例符合病理诊断,其敏感度为89.36%,特异度为62.5%,准确性为85.45%,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50%。结论在胃镜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胃镜对病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在临床诊断中,仍需将胃镜检查结果和胃黏膜活检结果相结合,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探讨相关性。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同病理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其之间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内镜诊断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病理诊断65例,其之间符合率为75.6%,伴肠上皮化生42例,伴上皮内瘤变19例。胃镜下具有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的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1.7%,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79.3%,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见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42.9%,其符合率与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及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各种表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分析,两者的符合率有一定的差异,故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二者结合可提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比较患者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86例患者中经过胃镜诊断结果显示结果全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08%。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结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5 0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7例患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黏膜病理活检与胃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在167例患者中4例拒绝送病理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其中伴有非典型增生7例,上皮内瘤变13例,肠上皮化生20例。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准确率为51.50%(86/167),内镜下表现为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49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16例,诊断符合率为32.65%;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且红白相间以白为主51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13例,诊断符合率为25.49%,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且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血管暴露且透明,褶皱变薄、变平或消失6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7例,诊断符合率为85.07%,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具体还应根据内镜下表现的特征性并结合病理诊断来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早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复习11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和56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仅有31例有病理萎缩,有39例肠化。在46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中7例胃粘膜有萎缩改变,有12例肠化,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41.3%。结论: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状态,肠化较腺体萎缩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电子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侧与病变位置常规选取活检3~4块,采用75%酒精有效固定后进行送检.病理学方法如下: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对胃标附近黏膜变化情况认真观察,根据病理诊断标准作为合理的诊断.结果: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如下: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肠上皮化生,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52.17%.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胃镜检查价值有限,需要以病理检查作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根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胃镜诊断和病理活检,探讨胃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96例患者经胃镜诊断均为萎缩性胃炎,而经病理活检,44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为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为54.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将胃镜诊断与病理学活检相结合,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并有黏膜活检病理结果的3206例患者的资料,对其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6例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0%。结论: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尤其是轻度萎缩性胃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以此来探讨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且直视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240例,所有病例在胃镜检查之后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0例患者在胃镜直视下均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检查确诊214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112例伴随肠上皮化生,46例伴随异型增生;26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89.2%。胃镜下的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为20.5%-98.2%。胃镜下三种表现同时存在时对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较高,且阳性率与单一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74例为Hp阳性,66例为Hp阴性;Hp阳性患者肠上皮化生占73.2%(82/11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的27.8%(30/11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对黏膜组织学改变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胃炎(CAG)胃镜下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改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4例胃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相关性研究,分别计算胃镜下典型表现对CAG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64例患者中胃镜诊断CAG22例,CAG与浅表性胃炎(CSG)合并42例;病理结果CAG32例,CSG22例,CAG与CSG合并10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70.31%。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都不高,均在52%以下。胃镜下某些表现对CAG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疣状改变、铺路石样改变特异性分别达到84.21%和94.74%,红白相间白相为主伴黏膜不平、颗粒样改变其特异性达到100%。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肠上皮化生的阴性预测值都在75%以上。结论 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都不高,胃镜下某些表现对CAG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伍玲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54-54,56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复习5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和50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仅有20例有病理萎缩,有15例肠化。在50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中7例胃粘膜有萎缩改变,有12例肠化;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41.3%。结论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状态,肠化较腺体萎缩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玄科 《大家健康》2016,(5):40-41
目的:探讨病理和胃镜诊断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病理诊断和胃镜诊断,比较胃镜诊断与病率诊断的符合率和胃镜诊断的漏诊率.结果:1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者92例,浅表性胃炎者78例;经胃镜诊断为为萎缩性胃炎者86例,浅表性胃炎者84例.胃镜诊断的8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证实52例为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60.47%,漏诊率为39.53%;胃镜诊断的84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证实53例为浅表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63.10%,漏诊率为36.90%.结论:对于慢性胃炎的诊断,应结合病理和胃镜诊断,规范病理检查和胃镜诊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