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大蒜多糖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多糖治疗组及正常小鼠大蒜多糖处理组.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Western blot等检测心肌caspase-3活性和表达的变化.发现大蒜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3表达及活性.提示大蒜多糖能显著抑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与抑制caspase-3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未加任何药物处理);AngⅡ组(加入1μmol/L的AngⅡ诱导心肌肥大);AngⅡ+塞来昔布50 mg/L、100 mg/L、150 mg/L组,各组细胞加入药物培养48 h后用于后续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表面积和细胞中总蛋白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p38MAPK、ERK1/2、磷酸化(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细胞形态增大,细胞贴壁不牢,漂浮细胞增多;与AngⅡ组比较,塞来昔布各处理组细胞形态变小,漂浮细胞减少;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P0.05),细胞中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AngⅡ组比较,塞来昔布处理各组细胞表面积显著减少(P0.05),细胞中总蛋白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AngⅡ+塞来昔布50 mg/L组和100 mg/L组细胞表面积、细胞中总蛋白浓度、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AngⅡ+塞来昔布150 mg/L组细胞表面积、细胞中总蛋白浓度、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可能与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是否通过NADPH氧化酶/P38MAPK途径。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组干预:(1)Control组:仅加细胞培养液;(2)AngⅡ组:在Control组的基础上加入AngⅡ;(3)apocynin组:在Control组的基础上加apocynin;(4)AngⅡ+apocynin组:在Control组的基础上加入AngⅡ以及apocynin(n=6)。干预24 h后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38MARK及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ontrol组、apocynin组、AngⅡ组、Ang II+apocynin组凋亡比例分别为(12.20±1.18)%、(14.71±3.88)%、(62.33±4.79)%、(13.67±2.59)%。与Control组比较,AngⅡ组凋亡比例明显增加,而AngⅡ+apocynin组凋亡比例较AngⅡ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加入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后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而仅加入AngⅡ的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apocynin组的NADPH氧化酶活性较AngⅡ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细胞比较,AngⅡ作用后,P38MAPK表达增加,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 II+apocynin组较AngⅡ组P38MAPK表达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紧张素II通过NADPH氧化酶/P38MAPK途径介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硫氧还蛋白(TRX)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体质量12~14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病毒组和TRX保护组,每组8只.病毒组和TRX保护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100TCID50柯萨奇B3病毒(CVB3)0.1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时,TRX保护组给予尾静脉注射TRX(2 mg/kg),病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①光镜结果显示,病毒组小鼠心肌细胞有局灶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TRX保护组心肌细胞可见散在的凝固性坏死和细胞水肿;对照组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②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组和TRX保护组凋亡指数[(90.23±3.63)%、(20.02±2.4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0,P均<0.05),TRX保护组凋亡指数较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毒组和TRX保护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TRX保护组Bcl-2蛋白表达较病毒组明显增加(P<0.05);病毒组和TRX保护组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RX保护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TRX能够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观察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VB3制备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电镜检测观察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两种方法检测心肌炎小鼠不同时期心肌组织中Fas与FasL基因转录与蛋白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见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无异常改变,实验组病鼠可见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后期可见纤维化;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中未检出凋亡细胞,而病鼠心肌凋亡细胞检出率较高58.33%(7/12例),且细胞凋亡多存在于炎症病灶周围的心肌细胞及病灶处炎性浸润细胞;感染后第7~14天的病鼠心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的Fas mRNA及蛋白和主要表达于浸润淋巴细胞的FasL mRNA及蛋白均明显增强;FasL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9082,P<0.001).结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损伤坏死与心肌细胞凋亡共存,通过Fas/FasL基因路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原代心肌细胞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使用抗心律失常肽10(AAP10)对该疾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1~3天的BALB/C小鼠10只进行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肽10的培养液进行干预100倍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将原代小鼠心肌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4组,每组8孔,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水平。结果:缝隙连接蛋白43相对表达水平低剂量干预组[(71.46±2.69)%]和高剂量干预组[(83.56±3.74)%]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44.92±4.49)%],随着干预剂量增加,其缝隙连接蛋白43相对表达水平进一步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抗心律失常肽10可保护心肌细胞,增加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减少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三萜皂苷(astragalus triterpenoid, AST)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柯萨奇B3(CVB3)病毒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并使用AST进行干预,记录小鼠的死亡和体重变化情况、检测小鼠外周血中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体外超声和心肌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价小鼠的心脏功能及纤维化水平。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组织凋亡水平,Westerm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 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AST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结果 AST对CVB3诱导的小鼠死亡和体重减轻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AST对CVB3诱导的心肌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AST干预组小鼠外周血中LDH及CK-MB水平、心肌组织纤维化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较CVB3组小鼠显著降低;AST干预对CVB3诱导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F)的降低和E/E'的升高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说明AST对CVB3诱导的小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降低具有保护作用;CVB3诱导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 Bax, Bcl-2的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加,而AST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上述指标较CVB3组小鼠显著降低。结论 AST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血管紧张素Ⅱ致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1~3日龄SD大鼠乳鼠的CFs,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NAC进行干预。1组加入普通培养基(含10%FBS的DMEM培养液);2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5×10-7μmol/L的AngⅡ;3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10-7μmol/L的AngⅡ;4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10-7μmol/L的AngⅡ和5.0μmol/L的NAC;5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10-7μmol/L的AngⅡ和10.0μmol/L的NAC。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F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CFs的增殖活性,RT-PCR检测各组F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1组相比,2组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1组及2组相比,3组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在培养基中加入NAC进行干预,4组和5组与3组相比,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5组较4组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NAC在抑制CFs增殖及减轻FN在心肌间质沉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Ang Ⅱ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 Ⅱ并给予不同时间段的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甄选出最佳Ang Ⅱ刺激浓度以及刺激时间。将培养的心肌细胞给予最佳浓度以及时间的Ang Ⅱ刺激后收集,分别用免疫组化法以及免疫印迹检测GRP78、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GRP78、Caspase-12表达升高。结论:Ang Ⅱ通过ERS相关的Caspase-12通路介导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潜阳合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β-肌球蛋白重链(MYH7)、骨骼肌肌动蛋白α1(ACTA1)、脑钠肽(BN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潜阳合剂改善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模型,并采用潜阳合剂干预。用CCK-8法测定潜阳合剂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拮抗AngⅡ作用的最佳浓度,并分成空白组、AngⅡ组(800 nmol/L)、AngⅡ+潜阳合剂组(稀释4000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YH7、ACTA1及BN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加入潜阳合剂后MYH7、ACTA1、BNP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MYH7、ACTA1及BN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AngⅡ组比较,AngⅡ+潜阳合剂组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潜阳合剂可以通过降低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的表达起到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影响。方法取SD乳鼠心脏组织用含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诱导培养CMEC,选生长良好的第2代CMEC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不干预,AngⅡ组加入AngⅡ100 nmol/L,缬沙坦组加入AngⅡ100 nmol/L及缬沙坦10μmol/L联合干预。培养24 h后分别收集CMEC。RT-PCR法检测NRG-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RG-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NRG-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缬沙坦组NRG-1 mRNA和NR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ngⅡ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ngⅡ可抑制CMEC表达NRG-1基因,而缬沙坦可拮抗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FTY720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CVB3病毒、乳鼠心肌细胞及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和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心肌细胞病变情况、动物死亡率及心脏脏器系数、心肌组织HE染色及动物模型外周血清中LDH、CK-MB水平对FTY720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FTY720抑制病毒增殖实验及心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FTY720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FTY720能够显著的抑制由CVB3引起的细胞病变(P0.05),显著的降低小鼠外周血中心肌酶LDH和CK-MB的水平及小鼠心脏脏器系数(P0.05),而对小鼠死亡率影响不大(P0.05)。FTY720能够显著的抑制CVB3的增殖和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或P0.01)。结论 FTY720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和动物模型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病毒增殖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心络(tongxinluo,TXL)对软脂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EPCs)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贴壁细胞分成7组:对照组以M199培养液培养48h;PA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用含200,400,800μmol/L PA的M199培养液孵育48h;通心络干预组(共3组)分别先用含100,200,400μmol/L TXL的M199培养液干预2h后,再加入400μmol/L PA孵育4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蛋白活性水平。结果: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加入TXL干预,EPCs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显示,PA组EPCs的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和400μmol/L TXL干预组明显低于PA组(P0.05)。结论: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TXL能部分抑制PA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对H2O2所致PC12细胞凋亡时bax、caspase-8和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把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维生素(Vit)E组。待细胞培养24 h贴壁后吸去培养液,对照组和模型组都加入含10%大鼠血清培养液,六味地黄丸组和Vit E组分别加入含10%六味地黄丸大鼠血清培养液和含Vit E的培养液,预保护24 h后,除对照组之外的各组加入H2O2终浓度为200μ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4 h后离心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测定bax、caspase-8、bcl-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六味地黄丸能下调bax、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对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通过有效降低bax、caspase-8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阻止PC-12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抑制剂对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核转录因子(NF κB)抑制剂吡咯基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病毒感染搏动心肌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CVB3 感染组[心肌细胞感染 coxsackieB3(CVB3)病毒],PDTC干预组(加入PDTC干预后心肌细胞再感染 CVB3 病毒)。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法计算细胞病变;采用Westen blot测定NF kBp6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VB3 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病变加重;NF kB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DTC干预组心肌细胞活性明显低于CVB3 感染组, 细胞病变较 CVB3 感染组轻,NF kBp65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 CVB3 感染组(P<0.01)。结论:CVB3 病毒在感染早期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NF κB抑制剂可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病毒侵害,NF 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方法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与CO_2培养箱(5%CO_2+95%空气)培养HUVECs。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无血清培养16h后分组:(1)AngⅡ不同时点观察组:用AngⅡ(终浓度100 nmol/L)分别刺激细胞0、5、10、15、30、45 min和60 min。(2)AngⅡ不同剂量作用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100、1000 nmol/L和10 000 nmol/L的AngⅡ刺激细胞15 min。(3)AngⅡ+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组:在AngⅡ(终浓度100 nmol/L)刺激前30 min,分别将1000 nmol/L和5000 nmol/L(终浓度)的SB202190加入培养基,共同孵育30 min。上述各组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p38MAPK磷酸化表达。结果 AngⅡ(100 nmol/L)可诱导HUVECs p38MAPK磷酸化表达,15~30 min达到高峰,分别升高2.25和2.51倍(P<0.005,n=5),随时间呈峰形变化;AngⅡ呈剂量依赖性诱导HUVECs p38MAPK磷酸化,在AngⅡ100 nmol/L时p38MAPK磷酸化表达即有明显增强,在AngⅡ刺激剂量为1000 nmol/L和10 000 nmol/L时,p38MAPK磷酸化表达分别增加2.03和2.11倍(P<0.005,n=5);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可显著抑制HUVECs p38MAPK磷酸化,且呈剂量依赖性,5000 nmol/L SB202190的抑制率为53.9%(P<0.01,n=6)。结论 AngⅡ可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正常对照组10只,余均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雷米普利组,分别采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细胞的形态结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肾脏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caspase-3及细胞色素C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caspase-3蛋白及细胞色素C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组织凋亡指数(AI)显著增高,caspase-3和细胞色素C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雷米普利组肾脏组织AI显著减少,caspase-3和细胞色素C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雷米普利能够降低CHF大鼠肾脏组织凋亡率,减少肾组织中caspase-3和细胞色素C mRNA及蛋白表达,其抑制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YTHDF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为探讨AngⅡ刺激下YTHDF2的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正常组和AngⅡ组。为探讨沉默YTHDF2对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的影响,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PBS]、siYTHDF2组[转染YTHDF2 siRNA(siYTHDF2)+PBS]、模型组(siRNA+AngⅡ)和实验组(siYTHDF2+AngⅡ)。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YTHDF2基因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心房钠尿肽(ANP)、B型钠尿肽(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表面积,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沉淀反应验证YTHDF2和Bcl-2的结合关系。结果 AngⅡ组YTHDF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1.49±0.03 vs 0.97±0.09,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抗炎蛋白TNFAIP3(TNF-αinduced protein 3)(A20)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保护作用。方法90只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6组:Con组,GFP组,A20组,CVB3组,CVB3+GFP组,CVB3+A20组,每组15只。包装rAAV9-GFF与rAAV9-A20病毒,纯化后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相应基因,2周后腹腔注射100ul含106 PFU CVB3病毒液或PBS。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小鼠存活情况,病毒注射后第10天行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取心脏,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D68及Ly6G)。RT-PCR检测心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IL-I0,IL-13 mRNA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凋亡。收集小鼠血浆,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凋亡相关蛋白。结果CVB3诱导Balb/c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形成,CVB3组和CVB3+GFP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第4天开始出现死亡,第10天达到高峰,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0%和46.7%。HE染色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显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TUUNEL显示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与正常Con相比,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显示CVB3组EF、FS、dp/dtmax、-dp/dtmin显著降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小鼠促炎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 mRNA水平显著增高,抑炎因子IL-10,IL-13 mRNA降低。血浆游离CK-MB和肌钙蛋白cTnI,高于正常组。Western blot示炎症、凋亡相关蛋白激活。高表达A20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缓解,炎症通路及凋亡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水平降低,血浆肌钙蛋白减少。结论A20可缓解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均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正常组及黄芪总黄酮组。病毒性心肌炎组与黄芪总黄酮组腹腔内无菌注射含0.1ml 10-9 50TCIDCVB3,正常组不注射CVB3病毒。黄芪总黄酮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20mg·L-1黄芪总黄酮0.2ml,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7d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取心脏标本,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P0.05);与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相比,黄芪总黄酮组小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2TUNEL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与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相比,黄芪总黄酮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其变化趋势与心肌细胞凋亡数相似;与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相比,黄芪总黄酮组小鼠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小鼠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总黄酮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小鼠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