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6我院老年病区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根据Barthel指数(BI)、Fugl-Meyer指数(FM)、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观察2组自主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和院外遵医行为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院外康复期间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FM、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和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结果经由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项QQL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4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的MMSE和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服药、锻炼、饮食及复诊等遵医行为显著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10-2016-01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统计2组遵医依从性,并对比干预前后家属负性情绪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属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遵医依从性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依从性,且可改善家属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精神支柱、社会关系、环境、独立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运用自我管理行为,并对其心理状况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自我管理活动问卷结果显示,遵医嘱用药、运动自我管理、饮食自我管理等维度得分均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尿白蛋白(UA)、总胆固醇(TC)以及血肌酐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关系、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其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有正相关性,护理工作人员应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增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面系统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全面系统护理组(n=40)和常规基础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面系统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评分及生存质量评估量表(QOL)总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全面系统护理较常规基础护理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神经内科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MMSE分别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2组BI评分和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但2组BI评分和MMSE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0.983、-0.923,P均0.05;t=-0.148、-0.494、-0.093,P均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和合理饮食等遵医行为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5.442、4.064、5.592,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不良情绪、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同时比较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干预后,研究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更有效缓解脑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患者遵医治疗,有效遏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附睾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附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40例,观察组实施基于电话随访、微信平台的系统延续性护理,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月及护理后3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al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月、3月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月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月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月观察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慢性附睾炎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缓解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方法本院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抑郁症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负面情绪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环节与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老年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综合护理的质量,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脑随机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6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63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生存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心功能LVEF指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显著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家庭回访式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方法 将2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不实施家庭回访,治疗组患者于出院2周后进行家庭回访式健康教育,时间为1年.1年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服药、饮食治疗、预防知识)及再入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病人,且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再次入院,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采取正规治疗措施,血糖良好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实施心理护理前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由责任护士用一对一的方式,推心置腹地交谈,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回答问题,很"艺术"地掌握患者的疾病资料,目前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情况,形成患者自评量表.结果 患者焦虑、抑郁、狂躁等心理状态,由护理前的84%下降到12.36%,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思想顾虑由94.5%下降到13.28%,均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特有的心理特点,在糖尿病基本治疗前或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实施纽曼健康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行胃肠肿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纽曼健康护理模式。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同时使用欧洲癌症生存质量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干预后,两组的HAMA、HAMD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呢较护理前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整体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纽曼健康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症患者148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74例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行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变化以及遵医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和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和护理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治疗依从率93.24%(69例),对照组56.76%(4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对帕金森病老年患者心理、睡眠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睡眠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护理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PSIQ总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得分均升高,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问题导向干预模式对帕金森病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09—2014-09我科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一般护理+健康教育方案。观察对比2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况评分及生化指标、疾病认知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对患者血糖控制、疾病恢复十分有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焦虑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人性心理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人性心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满意度及焦虑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治疗依从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性心理组干预后1、3、6个月SA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常规组(P0.05),且遵医行为依从率及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更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焦虑状态、遵医行为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遵医行为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2组患者情绪障碍均得到改善,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遵医行为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