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有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绝经期综合征妇女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稳心颗粒,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两组均观察4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后各做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显效率85.56%,对照组总显效率61.14%.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动态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为少(P〈0.01).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总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收治的118例AMI伴心律失常患者, 男63例, 女55例, 年龄(60.23±5.16)岁, 年龄范围为45~7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与盐酸普罗帕酮组, 每组59例, 常规药物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盐酸普罗帕酮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参数[QT间期、Tp-Te间期、QT时限离散度(QTd)]、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基础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心功能、基础体征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盐酸普罗帕酮组的QT间期[(431.25±50.64)ms]、Tp-Te间期[(122.36±20.47)ms]、QTd[(5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室性期前收缩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150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9 g,3次/d。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组均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优于单用普罗帕酮,药物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心内科门诊及住院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6例,口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次1袋(9 g),每天3次;对照组74例,口服盐酸普罗帕铜,每次100 mg,3次/d。结果: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侯淑萍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094-1095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伍用稳心颗粒治疗各类早搏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8例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服用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g和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温开水口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口服。均4周为1疗程,服药后每周查心电图1次。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18%vs76.47%,P<0.05);心电图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24%vs70.59%,P<0.05)。结论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伍用稳心颗粒,对各类早搏均有明显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用稳心颗粒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为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7.
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世英 《临床医学》2011,31(6):39-40
目的比较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步长稳心颗粒组(观察组)和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结果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心房颤动胺碘酮优于步长稳心颗粒(P〈0.05),但步长稳心颗粒不良反应少。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早搏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步长稳心颗粒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格75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稳心颗粒45例)和对照组(胺碘酮30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临床症候,心电图的变化观察。结果:稳心颗粒治疗组临床症候显效率62.22%,总有效率88.89%,心电图显效率55.56%,总有效率82.23%,胺碘酮对照组临床症候显效率43.33%,总有效率76.67%,心电图显效率40%,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症候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稳心颗粒疗效优于胺碘困,而两组心电图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稳心颗粒与胺腆酮疗效相似。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少,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有(或无)心悸等主观不适,并有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心律失常,如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或伴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单盲法观察。在前一周内未用过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开始服用稳心颗粒9 g(1袋),3次/d,连续治疗4周,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不良发应,并有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作前后对照。结果:其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率分别为:房早45.80%,室早49.27%,症状缓解86.5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对频发房早、室早的总有效率与口服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的有效率相接近;而对窦性心率几无影响,且在减少早搏的同时能减轻症状,这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应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0例, 根据时间不同记为对照组(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和观察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 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实施重症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 两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LVESV)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64 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和普罗帕酮治疗 2 周,观察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过早搏动总有效率实验组为 71.88%, 对照组为 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为 78.12%, 对照组为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 CRP 水平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改善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 CRP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80.4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心电图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间期较治疗前延长,QT离散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R间期长于对照组,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步长稳心颗粒。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三大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治疗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尤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西药加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实验(6WMT)距离、生活质量及血清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较对照组72.92%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BNP、hs-CRP、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患者,可降低血清BNP、hs-CRP、VEGF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压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和普罗帕酮相似,且应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对该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HF)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并观察对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HF伴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托伐普坦+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与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HF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托伐普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辅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TnⅠ、hs-CR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TnⅠ、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LVESd、LVEDd、LVEDv、LVESv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桐柏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心电图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00%)较对照组(76.00%)高(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短阵室速次数及QT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4.00% vs 6.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均遵医嘱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LVESd、BNP指标水平较低,LVEF、SV、CO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10、TNF-α及hs-CR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